陈小俊
幼儿生活区是现实生活的一个微缩板块,幼儿能在生活区更深入地了解生活,感受生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教学中要选择一些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体验的活动,促使幼儿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利用生活区域组织幼儿展开思考,引导幼儿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中,能很好地激发其参与兴趣,进而促使其提升自理能力。
一、退让式,鼓励挑战
幼儿一般都有一种依赖性,当其发现有人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生活区域活动的时候,如果发现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不要主动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应该采用退让式的方法,将大问题拆解成若干小问题,鼓励幼儿一步步解决问题。
在引导幼儿参与“分食物”的活动时,有幼儿遇到了问题,提出:“我在分食物的时候,总是将米饭撒到外面,我应该怎么办呢?”如果直接帮助幼儿完成分米饭的活动,那么幼儿就无法得到进步,所以此时要采取退让的方法,引导幼儿将该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我们分米饭的时候,首先就要放好饭碗,你觉得怎样才更合理呢?放得远一点好,还是近一点好呢?”“分米饭的时候要拿勺子,你觉得怎样舀米饭才不会弄到外面去呢?”“怎么才能稳稳地抓住勺子,在分米饭的时候不会掉下来呢?”这样就将原来的问题分解成了三个小问题,幼儿要尝试一一解决。幼儿尝试思考:“我首先要将碗放近点,这样米饭就算掉下去,也正好掉在碗里。”“勺子里的米饭少一点,这样就不会掉出来。”“放米饭的时候不要甩勺子,会将米饭甩出来的,用筷子拨一下,米饭就从勺子里落到了饭碗里。”在此过程中,幼儿一步步自主思考,自己解决了问题。
运用退让式的指导方法,一方面能将大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认识到遇到困难不要逃避,而应该勇敢地面对。久而久之,幼儿在遇到各种生活问题的时候也能从容应对,尝试挑战自我。
二、暗示式,寻找思路
现代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多观察幼儿的举动,了解幼儿的内心活动,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根据每一个幼儿不同的情况进行引导,促使幼儿尝试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在生活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若发现幼儿遇到困惑,也要采用言语、行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暗示,促使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自主解决问题。
在生活区开展“穿衣比赛”活动时,积极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行为,就能发现不同的幼儿面对的问题不一样,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同样是没有掌握穿衣方法的幼儿,根据其特点的不同,采用的暗示方法也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擅长模仿,此时就要暗示:“看一下其他的小朋友,他们穿衣服的时候是怎样的动作?”对于喜欢主动思考和实践的幼儿,则尝试暗示:“你可以试一下先穿袖子和先套脑袋这两种不同的穿衣方法,看看哪种方法能让你穿衣服的速度变快。”对于观察能力较强的幼儿,暗示其展开观察:“看一下,衣服有花的一面是要对着自己,还是对着外面呢?每一件衣服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到区别吗?”这样就起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对于不同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引导方法,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快速地学会怎么自主穿衣服。
在暗示的时候,要避免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而应该用引导的方式,如引导幼儿回忆以前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引导幼儿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引导幼儿思考有哪些替代方案等。这些方法都能更好地起到暗示的作用,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
三、辨析式,解决问题
在生活區活动中,幼儿常常因为观点的不同而出现矛盾,在这种时候要引导幼儿展开辨析活动,尝试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辩论一下,分析自己的观点,融合他人的看法,看看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做“小蛋糕”的时候,幼儿围绕应该先涂抹奶油底,还是先画奶油花的问题发生了争执,此时鼓励幼儿展开辩论,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分析一下谁的观点最正确。有幼儿提出:“要先画奶油花,这样剩余需要铺奶油底的地方不是就少了吗?会省力的。”有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可是,这样的话,奶油底会铺得不均匀的,而且还会有奶油滴到奶油花上,这样原来的奶油花就会弄得一塌糊涂了。”前者在倾听了后者的讲述后认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自己无法解决,所以最后大家总结了看法:“我们决定还是要先涂抹奶油底,然后在上面画花,这样才能做好蛋糕。”在尝试自主辩论后,幼儿融合了其他人的观点,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解决了问题,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发现解决问题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案,同时也发现博采众长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能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积极借鉴他人的观点,在思考和分析中获得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自己的自理能力。
在引导幼儿参与生活区活动的时候,要给幼儿构筑轻松活泼的生活氛围,并积极观察幼儿的实际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策略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样就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能促使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