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杨晓玲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同社会对话、同学习伙伴对话、同自己内心对话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中职思政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将思政课的社会连接价值、个人省察价值进行更大体现。现实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缺乏合作学习氛围等问题,减损了其功效的发挥。教师应注意对提问的审视,使提问增加触发思考、激起论辩、联系社会的效果,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符合信息时代的各类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具有强大的课堂教学优势。随着这种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如下两个主要问题。
1.小组讨论缺乏氛围
教师提出课题后,小组成员处于应付或者抗拒状态,对课题兴趣不高,小组成员缺乏讨论兴致,没有调动起真正的思考,成员之间没有交流的动力。
2.讨论的内容缺乏价值
讨论的内容指向性明显,答案就在书上,或者没有与学生的既有经验相联系,没有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不构成挑战,学生感觉讨论的内容没有价值。
没有讨论的劲头,讨论的内容没有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又令部分教师选择放弃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回归传统的讲授课堂。这样就回避了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问题,还能保证教学进度。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这样做的确是保证了知识点的传授,而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人格、品质、行动力。要做到真正的教与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方式,要将这种方式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关键就是教师必须审视自己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诚然,小组合作学习最好是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更能激发学习动力,增加自我效能感。但是从客观实际来看,一是经历过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锻炼、具备主动提问这一素养的中职生人数较少;二是思政课堂上,教师必须要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提供合作学习的思考内容,进行思考方向的引领等,这些都离不开课堂提问。
教师提问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提问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脚手架。反观今日思政课堂(主要指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师的提问,还存在着几种低效的提问方式:一是针对知识点提问,学生只要在书上找出答案即可;二是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没有讨论的必要;三是问题过于高深,领域内的专家尚无有效解决方案,却要求学生在十几分钟内讨论出一个方案;四是提问理论化倾向明显,学生毫无讨论兴趣;五是提的问题容易离题,或已偏离教学,导致学生一开始讨论就刹不住车,成为八卦新闻式的聊天。这些低效提问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改变教师提问,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实现。
要让教师的提问增加触发思考、激起论辩、联系社会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讨论氛围的创设
(1)外部环境创设
外部环境主要指教室的物理环境。外部环境要有利于学生进入课题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切合主题的教具来达到目的。例如,学习建国七十周年大阅兵,教师带上几面国旗分到各小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把国旗立起来,这种布置省力又省时,短短几分钟便能创设出良好的氛围。
(2)情景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之前,先要做足情景引入功夫。可以采取叙述、介绍、音视频播放、图片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学习社会保障,请学生介绍自己一家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情况,请班内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展示到福利院慰问的照片和情况等,这些和学生既有经验发生联系的情景内容,更容易触发思考。
(3)针对口味
如今00后的兴趣点在哪里?翻翻他们的朋友圈便略知一二。教师不应对00后的兴趣爱好嗤之以鼻,因为很可能换回来的也是对方的嗤之以鼻。教师了解学生兴趣之所在,有利于在教学设计中进行采用,以增强情景的代入感。
(4)事先摸底
教师和学生要将学习更好地推进,二者必须拥有足够的人际交往量。学习主要出现在课堂上,但教师的作用是让学习更好地发生,那就需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例如学习《商品与货币》,教师通过谈话事先摸底如下情况:学生开学从家带来多少生活费?开学准备购买什么?要得到丰富而真实的回答,教师就必须在合适的环境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摸底不仅有利于教师理解学生,更有助于教师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
表1 提问对比
2.有效的提问
有效的提问必须符合三个特征:思考性,即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能触发学生进行分析、推论、判断;多向性,即问题可以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的回答,能够容纳学生多向多面的思考结果;现实性,即问题切合社会生活,能够和学生既有经验相结合并建构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新的认知和态度。具备这三个特征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思考、促成学生课堂讨论,进而改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中关于发展的概念的提问,可做如下对比,见表1。
3.检验问题的有效性
观察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表现是衡量问题有效性的直观方法。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论辩、相互交流,就是有效的提问。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思辨能力,还能在与同伴的交互中学到新知识、新方法、新态度。审视学生作业,是衡量问题有效性的间接方法。教师布置作业时有意对课堂内容进行加深和拓展,将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对课堂提问的反馈,仔细反思提问效果。跟踪学生的后续行为表现,是衡量问题有效性的长效方法。真正优质的学习,必须作用于学生行为的改善,通过较长时间对学生行为的观测,可以从更深层次反思提问效果。其实,教师提问本质上是要创设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环境,环境创设好了,就会助推学生的学习。做好提问效果的检测和反思,就是在不断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微环境。
4.注意事项
思政课教师保证课堂教学政治方向的正确是首要职责。思政课上的提问既要保证知性的学习,更要保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此外,教师的提问还要避免让学生思维陷入模棱两可的境地,即要避免问题的回答已不是多向性的讨论,而是出现是非不分、黑白混淆的局面。在这样的时刻,教师必须明辨是非、分清黑白、辨析事理,成为学生的引领者。例如,学习《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时有讨论案例,学生A在教室捡到了一百元钱,刚好班里同学在组织团购本学期必需的学习用品,A思索再三,用这一百元交了费用。当天晚自习,B同学发现自己丢了一百元,报告老师说有人偷了他的钱。现在A同学感到非常害怕,不敢说出实情,怕说了也没人相信钱是捡的。请问A同学捡到钱后用出去的做法对吗?怎样帮助A同学走出困境?对于此情景,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种,教师要正确引导,利用提问帮助学生梳理出合法合理合情的处理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对话的方式实现学习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关心世界、关心同伴、关心自己内心的重要能力。这种学习模式符合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在中职思政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强大的优势,思政课教师善加利用,一定会使之成为实现高水准教学的利器。从有效提问开始,以有效提问为抓手,促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可以建构出思政课教师以及学生更为优质的教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