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莎 胡金燕 王兴睿 刘文士 谢蕊蔓
1.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
气田水通常是指在采气过程中随天然气一同带出地面的地下水,主要包括地层水和在集输管线中由于温度、压力变化而凝结出的凝析水。气田水中有机物含量高,若不进行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中,会造成环境污染。气田水处理大致分为悬浮固体颗粒物和油脂去除单元、有机物氧化单元和脱盐单元。有机物的去除必须先于脱盐之前,因为脱盐设备会受到有机物的影响[1],造成结垢、堵塞。因此,脱盐之前的有机物去除是气田水处理的一个重点。
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和高级氧化均被用于去除有机化合物[2]。活性炭吸附虽然可以去除大部分的有机物,但活性炭吸附能力小、成本高,且吸附材料需要反复再生[3],而再生过程复杂,不易操作。生物处理较少被应用于气田采出水,因为其盐含量高,会抑制微生物生长,对复杂有机物去除率低[4-6]。高级氧化法常用于天然气采出水的处理,它可以去除采出水中存在的绝大多数有机物[2]。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臭氧(O3)、H2O2、氯和芬顿试剂。O3氧化法可以有效去除多环芳烃(包括萘和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反应速率最高,但O3氧化效率低,不能将大部分有机物彻底氧化;芬顿法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好[7],但药剂用量大,而且还会产生大量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理,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氯系氧化剂氧化通常会产生有毒氯副产物,且很难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H2O2不会产生大量污泥,其机理是利用H2O2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为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也有将H2O2与O3、紫外光或催化剂相结合的氧化方式。虽然,已有研究采用H2O2法对各种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8-12],对其中的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在处理真实气田水有机物方面还未达到较好的效果,缺乏对气田水中有机物的识别和表征。
本研究首先对气田水中的有机物进行了GC-MS表征,针对某天然气开采场地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气田废水有机物含量高、结构复杂、难降解等问题,考察了O3、紫外光(UV)/H2O2、O3+UV/H2O23种工艺对气田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并对各工艺进行了影响因素的测定,确定最优的工艺条件。由于高盐水的COD值测定存在的影响因素多,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主要以TOC值为指标。
气田水取自四川某天然气集气总站,废液呈淡黄色且有刺鼻气味、夹带黑色悬浮固体,主要水质参数见表1。
仪器:臭氧发生器(QJ-8006K),TOC测定仪(日本岛津,TOC-VCPH),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安捷伦7890B-5977A),酸度计(PHS-25),恒温磁力搅拌器(HJ-3),紫外灯及其电源(上海季光),隔膜真空抽滤装置(SH2-DⅢ)以及常用玻璃仪器。
表1 气田水主要水质参数水质参数测试结果COD值/(mg ·L-1)1 120浊度/NTU27.33pH值5.76TOC值/(mg·L-1)88.98
试剂:NaOH、HCl、30%(w)H2O2、二氯甲烷(CH2Cl2)、正己烷(C6H14)、无水硫酸钠(Na2SO4)、无水氯化钠(NaCl)。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对气田水中有机物进行表征。利用TOC测定仪对实验过程中的总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氧化实验主要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进行。
在GC-MS表征前,首先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具体步骤为:取1 L水样至2 L容量瓶,加入30 g无水氯化钠,振荡摇匀,加入50 mL正己烷与二氯甲烷混合物(体积比1∶1),振荡15 min,静置15 min,分离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柱去除水分,重复2次,合并有机相,氮气吹至0.5 mL,定容至1.0 mL。设定如下操作条件:①气流量1 mL/min;进样量1 μL;②开机升温,初始温度40 ℃,维持2 min,以10 ℃/min的升温速率升至300 ℃,维持3 min;③进样口温度300 ℃,辅助加热器温度300 ℃。
气田水的有机物组成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研究气田水氧化过程的变化,对四川某气田气田水进行了GC-MS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气田水中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天然存在和化学添加剂两种。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有机物种类与地层地质性质密切相关,不同地层深度、不同地理位置可能存在很大差别。从图2可以看出,气田水中有机物种类最多的是杂环类化合物,占气田水总种类数的39.02%。杂环化合物中大部分是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包括喹啉、吡啶、哒嗪、含氨酸的基团、酰胺、吲哚、咔唑等;少部分为含硫化合物,如2-正戊基噻吩、硫醚、硫醇,这是含硫气田的特征之一。有机硫化合物常常含有刺激性气味,当有硫化物共存且S、N原子比不同时,喹啉和甲基苄基硫醚分别是影响饱和烃氧化最显著的因素,若要让有机物完全氧化,必须提前除去喹啉和甲基苄基硫醚。含S、N的杂环化合物大多属于缓蚀剂或者杀菌抑制剂,例如烷基吡啶、苯胺就是典型的缓蚀剂,有机硫化合物、季铵盐类杀菌剂、邻苯二甲酸盐都是常用的杀菌剂[13-14]。其次就是烷烃类物质,烷烃类物质尤其是直链烷烃不易与O3发生反应,而气田水中的烷烃大多以直链烷烃的形式存在,如十六烷、二十二烷、二十四烷等,推测大部分烃类属于地层中天然存在。Orem等[15]对5个页岩气井和2个煤层气井进行了研究,Wolford等[16]对马塞勒斯的页岩气采出水进行了研究,均指出采气废水中的有机物大部分是地层中自然存在的。具有芳香性的苯系化合物和酚类高达40种,这是引起气田水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此类物质容易与O3反应[3],生成各种中间产物。醇类和醛类有机物来源于人为投加的水合物抑制剂。
2.2.1O3投加量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O3投加量分别为3.75 g/h、7.50 g/h、11.25 g/h、15.00 g/h,O3曝气120 min,实验过程中每隔15 min取样测定TOC值,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图4为在不同O3投加量下,水中溶解的O3量。
图3表明,TOC去除率随O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O3投加量达到7.50 g/h时,在0~90 min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气田水中的小部分有机物在O3的作用下逐渐减少,当反应时间增加到90 min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气田水中剩余的有机物将不再减少。从图4可以得出,当O3投加量为0~7.50 g/h时,随着O3投加量的增加,O3在水中的溶解量上升;当O3投加量达到7.50 g/h时,O3在水中的溶解量基本稳定,约32 mg/L,说明此时水中的O3含量已经达到饱和,再持续增加O3投加量,也不会增加水中溶解的O3量。当O3投加量增加到7.50 g/h时,O3与有机物的反应速率和最终的矿化度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确定O3与气田水中有机物反应的最佳投加量为7.50 g/h。
2.2.2pH值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将预处理后的气田水pH值分别调节为3、5、7、9、11,在O3投加量为7.50 g/h时,进行O3曝气90 min,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O3与有机物反应受pH值影响较大,胡俊生等[17]提出O3单独氧化酸性红B染料废水时,在初始pH值为11的条件下有机物去除率最高。王璐等[18]在O3氧化染料废水的研究中提出碱性条件有利于O3氧化作用,FAKHRU′L等[19]在中性条件下进行O3氧化酸性红-151染料废水,对BOD5/COD也有显著的提高。所以,不同的水质在O3氧化过程中的最佳反应pH值也有所不同。由图5可知,pH值为7时,TOC的去除率最小,为3.34%,随着pH值的增加,去除率逐步提高,在pH值达到11时,TOC去除率可达到19%,说明水样在酸性和碱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为水和CO2的效率都比中性时高。结合气田水中有机物特性,分析原因有两点:首先,O3对气田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是在O3氧化和自由基氧化两种氧化机制的作用下进行,在酸性条件下O3更容易直接与有机物反应,这可以转化部分物质。在碱性条件下O3容易产生羟基自由基与有机物作用,而针对气田水中的有机物而言,这两种氧化机制的协同作用在中性条件下效果最弱。其次,羟基自由基的电位高于O3,在水中羟基自由基含量多的情况下,气田水中有机物的矿化度会提高。从图5可明显看出,在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矿化率整体较低,结合图2分析,推测可能是因为O3对气田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作用集中在破坏原有有机物的结构上,生成结构更为简单的中间产物过程,而对有机物的完全矿化没有显著的作用,所以导致气田水中TOC去除率不高。
2.2.3O3氧化反应后的有机物表征
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在pH值为11时,对O3氧化后的有机物再次进行GC-MS分析,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酸类、酯类和醇类明显增加,说明O3氧化气田水的过程,只将少量的有机物完全矿化为CO2,其余有机物只是由结构复杂的分子转化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酸、醇、酯,证实了上述推测,也与BUTKOVSKYI A等[20]提出的O3氧化不会使TOC检测仪检测到的有机物浓度显著改变观点一致。因此,针对气田水,若要使有机物完全矿化,还需要连接一个其他方式的二级氧化。对比了常用的氧化方式以及各种氧化法的组合方式,氯氧化会产生有毒的氯有机副产物;芬顿氧化药剂用量大,污泥量大;电化学氧化需要能耗多,而且也会产生有毒氯气和氯副产物。综上,鉴于H2O2氧化法氧化效率高、操作简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本研究选择UV/H2O2作为二级氧化,增加紫外光这一条件,可以在不增加药剂用量的情况下促进H2O2氧化。
2.3.1H2O2投加量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在相同pH值水样中,按照H2O2与COD的质量比分别为2∶1、3∶1、4∶1、5∶1、6∶1、7∶1加入H2O2,即2 240 mg/L、3 360 mg/L、4 480 mg/L、5 600 mg/L、6 720 mg/L、7 840 mg/L ,同时用28 W的紫外灯照射,反应60 min后取样测定TOC值,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在UV/H2O2氧化过程中,随着H2O2含量的增加,有机物含量逐渐降低,当H2O2加量为7 840 mg/L时,TOC去除率达到了80%,且还没有到达一个平衡的点,即随着H2O2含量的增加,TOC值可能还会持续降低,这与Gökçen F等[21]认为UV/H2O2系统存在一个临界的H2O2投加量相矛盾,但冯欣欣等[22]在UV/H2O2降解羟苯甲酮的研究中未发现随着H2O2含量的增加而有机物降解常数持续下降的现象,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在实际工艺中,H2O2的最佳投加量应根据实际工艺条件进行实验并确定,是否存在一个平衡点不能一概而论,应通过实验得知结果。根据图8,确定本实验中H2O2的最佳投加量为6 700 mg/L。
2.3.2初始pH值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本研究设定反应时间为120 min,O3投加量为7.50 g/h,调节气田水的pH值为3、5、7、9、11,考察pH值变化对UV/H2O2氧化过程中TOC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9所示。
2.3.3光强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本研究在确定了最佳H2O2用量以及最佳pH值的条件下,进行了紫外光强度及时间对有机物影响的实验,分别使用3种不同紫外光强度的灯源(10 W、28 W、38 W),实验结果见图10。
由图10可以看出,28 W的紫外光强度对TOC的降解明显优于10 W和38 W的,在120 min时,TOC值为10.98 mg/L时,去除率达到87.4%,10 W和38 W时的最高去除率仅为73%,这是因为在UV/H2O2反应过程中,紫外光只是起催化作用,促使H2O2产生·OH,若紫外光强度过大,产生的·OH过量,·OH就不仅仅只与有机物发生反应,还会与H2O2发生反应,对有机物的氧化产生抑制作用。所以,在UV/H2O2协同氧化条件下,最佳的紫外灯功率为28 W。反应至90 min时,TOC的降解速率变缓。
由上述实验可知,单独进行O3氧化实验,有机物降解率不高,大多数有机物都不能完全矿化成CO2,UV/H2O2实验虽然可以将TOC值降到10 mg/L左右,但所需H2O2加量较多,大约为6 720 mg/L(即m(COD)∶m(H2O2)=1∶6),且反应时间达120 min,在实际运用中,无疑会增加处理成本,因此提出O3与UV/H2O2联用,进行两级氧化。在氧化过程中,因为Butkovskyi A等[2]也提出O3与H2O2或者紫外光相结合并不会提高多环芳烃的去除率,所以考虑此研究中的气田水多环芳烃含量较高,故只是将两种氧化工艺串联起来组成两级氧化,而不是将两种氧化工艺耦合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所以O3氧化阶段的最佳控制条件不变,二级氧化的最佳反应时间与pH值也不会有大的区别,在此仅需对H2O2的加量进行研究。图11即为两级氧化实验中TOC值的变化规律。
从图11可以明显看出,两级氧化时H2O2的投加量为4 480 mg/L的去除率与单独UV/H2O2氧化投加量为6 720 mg/L的去除率相同,结合上述对臭氧氧化前后有机物组成的分析可知,出现此现象是因为在O3氧化阶段,已经把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打断,然后在二级氧化阶段则不需要大量的·OH去破坏复杂的有机物结构,所以经过O3氧化后的水样,减少H2O2的投加量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 气田水中有机物含量高,TOC值约为80 mg/L,种类复杂,含有多环芳烃、酚类、酯类、胺类、杂环化合物等多种物质。
(2) 单独O3氧化不能使TOC值明显降低,只是把复杂的分子结构转化为简单的小分子酸、酯、醇,少量的有机物被矿化为CO2和水。
(3) UV/H2O2实验在H2O2投加量为6 720 mg/L,pH值为3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TOC值降至10 mg/L,去除率可达87.4%。
(4) O3+UV/H2O2二级氧化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一级氧化的最佳条件是O3投加量为7.50 g/h,pH值为11,O3曝气60 min。二级氧化的最佳条件是H2O2投加量为4 480 mg/L,pH值为3,反应时间为60 min,TOC值由87.27 mg/L降为20.87 mg/L。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结合水质数据以及需要达到的处理要求,适当增加二级氧化的时间,即可实现处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