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辉 杨漾
大师!国内著名纪录片编导、摄影师欧阳斌主力操刀
大片!历时400多天摄制《阿昌人家》三集共75分钟
大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12.46亿帮扶整族脱贫
春城夏日,满目青翠;海埂会堂,红旗飘扬。因疫情而推迟的云南“两会”正在这里召开,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脱贫攻坚”是今年“两会”报告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光林对前来专访的大型纪录片《阿昌人家》摄制组表示,“脱贫路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是独处孤岛,对阿昌族整族脱贫的帮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幸福阿昌’目标提前一年圆满完成,这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张自高/摄
石祖清/摄
曹保相/摄
欧阳斌和他的同事们扛着沉重摄录设备,跋涉在诗情画意的关璋村,行走在宛若仙境的户撒坝。
一顶大草帽,一双土布鞋,一件满是口袋的采访马甲,再加一把“导演标配”的大胡子,艺术细胞爆表的欧阳斌看上去没有丁点“耍大牌”的模样。真正用心于艺术创作的人,内心总是特别丰富,特别和煦,好像每一阵风吹过雨落时都会撩起他的思绪。欧阳斌就是这样一个人。
欧阳斌和他的同事们扛着沉重摄录设备,跋涉在诗情画意的关璋村,行走在宛若仙境的户撒坝。采访中,他们听到了烟草公司扶贫队员和阿昌同胞之间的一个个真情故事,这些朴实无华的故事一次次震撼着他的心灵。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他一直感到被某种力量推动着,召唤着他必须用镜头召回那些时光碎片,重构一个民族刻骨铭心的行走历程。
“我拍过很多少数民族纪录片,走过很多村庄和山寨,唯有关璋和户撒让我流浪般的足迹可以长久地停下来,让我第一次有了心安即乡的踏实感,或许,它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诗和远方。”欧阳斌说,自从踏上这片热土,心底就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把《阿昌人家》做成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纪录片。“脱贫路上不能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这也是我们影视人应当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是的,这一年多来,这个民族已经有足够的理由深嵌到欧阳斌内心,“阿昌”这两个字,成为他认识中华民族史册上打赢这场空前绝后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窗口。《阿昌人家》摄制组走访了数百名采访对象,与乡亲们同吃同住,行程数千公里,足迹遍布几乎所有的阿昌村寨。400多次日月星辰交叠,有风雨交加的日子,有风餐露宿的时候,也曾在篝火旁的歌舞中尽情撒欢,也曾醉倒在月光下的寨子里……就这样,欧阳斌和阿昌乡寨,彼此驻扎彼此打量、互相丰盈互相祝福。
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校应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应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人文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重视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业学术英语(ESAP)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能力,不仅包含学术英语技能,而且注重以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术素养。因此,在学术英语教学体系中,我们应注重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创新等方面探索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回眸来时路——摄制组在户撒坝专题采访了阿昌族第一位女博士熊顺清;在盈江县弄璋镇芒面村仙岛村民小组采访了阿昌族人口最少、语言极度濒危的仙岛支系;在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对阿昌族代表性作家学者曹先强、梁河阿昌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春焕等进行访谈录制;在九保阿昌族乡采访了全国民族团结文明示范村的故事;在勐科村小龙塘村民小组采访阿昌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曹明宽的故事;还采访了阿昌族学者抢救培训学习濒临失传、濒临危机的阿昌母语等。
这部恢宏大气、完整叙述阿昌族故事的大型专题纪录片,就是在整族脱贫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何成江/摄
曹保相/摄
曹保相/摄
石祖清/摄
这部恢宏大气、完整叙述阿昌族故事的大型纪录片,分为“中国阿昌族”“户撒记事”“新关璋”三集,共75分钟,是在整族脱贫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它记述了阿昌人与山水的对话,阿昌人与烟草扶贫队员之间的温情,更饱含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民族发展的思考,是对最朴实情感的一种久别重逢。通过采访纪录阿昌族社会生活、经济建设、人文历史、文化生态,讲好阿昌族脱贫攻坚的故事,讲好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故事,是阿昌脱贫攻坚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成果展现。目前,该片已进入后期制作,下半年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中华民族”栏目播出。
村寨,依然还是那村寨,却已是换了人间。在离开梁河县曩宋乡关璋新村的前一个晚上,村党总支书记曹先刚拉着欧阳斌的手依依不舍地说“兄弟,你就是我们荣誉村民啊,老哥随时等着你回来,来喝酒,来看看我们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边陲山寨的冬天是温暖的,跟随“幸福阿昌 一路同行”采访团,我又一次来到梁河县,这个让我心心念念向往的地方。走在关璋新村坚韧、平坦的大道上,静静聆听大自然的天籁,在与苍翠欲滴的烟田、甘蔗、茶园的邂逅中,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感觉弥漫着我的情绪,一枝一叶总关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阿昌同胞们在奔赴小康道路上的甜蜜、幸福和自豪。
寨子里日新月异的巨变,与其说它美得像一幅画,不如说它是烟草人和阿昌人共同书写的人间奇迹。这里的日子是热闹的也是寂静的,是枯燥的也是多彩的,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乡村。而我要写下的,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眼中的见闻记录或调研报告,我的职业观察视角要求我不但要去感知抒怀田园牧歌或文明赞歌,还要记录下乡土中国的传统与现代、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意义,更要求我思考并探索人口较少民族的自身脉动和内涵生机。
我站在关璋广场迎风飘动的红旗下面,满怀深情凝望着屹立于广场的镀金的镰刀斧头。这座脱贫史上赫然夺目的丰碑,让我的灵魂澎湃着讴歌的激情,甚至让我感到一种岁月的恍惚,这里,还是五年前我初次来到的那个破破烂烂的少数民族村寨吗?
石祖清/摄
石祖清/摄
曹保相/摄
寨子里的日子是热闹的也是寂静的,是枯燥的也是多彩的,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乡村。
山道悠长、蜿蜒绵亘,我看到一条又一条无名的小路相约着,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延伸——小康。
在这里,我观察到乡村的山水与人文,目睹到阿昌昨日的贫困和今日的奋进。省烟草公司送产业送关怀,送项目送资金,送梦想送希望,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写着坚韧与蝶变,都洒满了国家战略的阳光和企业帮扶的情怀。时间,在奋斗中一步一步超前追赶,时间的意义不在于亘古久远,而在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驻村5年,5载春秋冬夏的轮回,每一位扶贫队员都是时间的尺度,都是千千情结的阿昌人。在这个古老的村落寨子,我享受着一晌贪欢的静好与激荡。山道悠长、蜿蜒绵亘,我看到一条又一条无名的小路相约着,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延伸——小康。我更看到,云南省烟草公司的一百多位扶贫工作队员在这里挥洒下青春的热情与汗水,他们,给世界留下了大写的背影!
完稿时,传来好消息:5月17日,云南省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阿昌族主要聚居的梁河县在列。全省88个贫困县中,现已有79个贫困县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张自高/摄
背景小链接
2015年以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资12.46亿元(含整合资金3.52亿元),创新采用“资金+项目+智力支持”方式,大力实施“产业增收、基础设施、民居保障、综合推进”四大工程,扎实推动德宏州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于2018年底圆满完成各项帮扶任务。“脱贫不脱钩”,工作队至今依然驻守梁河、陇川两县三乡,确保“六稳”和“六保”抓得更具体、落实得更扎实,交出全面小康的漂亮答卷。
本文得到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昆明尤尚尤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阿昌风情”公众号的大力支持,谨以此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