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
摘 要:《三峡之秋》中的比喻、拟人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 情感美、画面美,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三峡迷人的秋景色彩明丽、气象万千、气势雄伟,更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豪情歌唱。课堂教学中,通过找读结合、画说结合、实践活动等来感悟比喻、拟人的精妙。
关键词:色彩美;动态美;静态美;情感美;找读结合
《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母亲河”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课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迷人的秋景——色彩明丽、气象万千、气势雄伟。而文中的比喻、拟人更是精妙,让我们在感受大家之作的风韵、获得人文滋养的同时,又领悟了文章主旨,体验了三峡之秋的与众不同。
在语文教学中,比喻、拟人各个年级课本中都有。语文课标附录中有八种修辞,比喻、拟人排列一、二位,可见比喻、拟人在语文课中的重要作用。《三峡之秋》中的比喻、拟人就更为精妙了。
一、比喻、拟人句中的色彩美
《三峡之秋》中的比喻、拟人,展现了三峡秋天的色彩明丽的特点,突出了三峡的色彩美。如“青色的岩石一般的叶子、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霜的橘柚树、金鳞巨蟒般的长江、犹如明亮的带子的江水、像素锦一样的月光、墨一般的山、绿叶金实”……这青、白、黄、银、黑、绿等交织辉映,让三峡的秋天气象万千、明丽耀眼。
二、比喻、拟人的动态美
《三峡之秋》中的动态美景,展现了三峡的雄伟、壮观,比喻、拟人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披着金甲的山峰”奇异壮观;“像金鳞巨蟒一样的长江水,翻滚着、呼啸着、奔腾着、跳跃着”,热烈、奔腾不息;“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一个“拥”,群山峭壁的倒影随时间推移向江心渐渐扩展的壮观不言而喻;“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要扑跌下来”“倾、倒、扑跌”山的陡峭因动而更险;“月光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上挂下来。”“泻、挂、凌空”将月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非凡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幅幅的动态画卷,将三峡之秋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跃然于纸上。
三、比喻、拟人中的静态美
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带子”,平静而轻缓;江面“眨着眼睛,沉沉入睡”,安静而神秘;月光“清冽、凌空飞降”,神奇而静谧;灯标“轻轻摇曳”,渔火“梦中惊醒”……一个个形象的比喻,一串串生动的拟人,让三峡的黄昏、夜晚神奇、安谧、美丽。
四、比喻、拟人中的情感美
《三峡之秋》作者通过瑰丽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秋天的明丽、热烈、静谧、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与热爱,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种情感,在比喻、拟人中处处流露。“披金甲的群峰、倒影拥向江心的峭壁、墨一般黑的山”形态万千的祖国山峰在比喻、拟人中瑰丽多姿、神奇向往,赞美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金鳞巨蟒、跳跃激荡的热烈长江;平静轻缓而犹如明亮带子的宁静长江;灯光摇曳、沉沉欲睡的神秘长江”,母亲河的妖娆多姿在比喻、拟人中栩栩如生,字里行间豪情激荡,热爱祖国山川之情溢于言表。
(一)比喻、拟人中的画面美。
“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一副气势雄伟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江流图;“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巨大的、磨平、发亮的月亮。”一副“月出惊山鸟”的月夜图; “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 “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一副“银河落九天”的月光图。
《三峡之秋》中的比喻、拟人这样奇妙,在教学中,我特意设计了“找、读、画、说、课外实践”几个环节来体会它们的奇异之处。
(二)找读结合
我让学生先在文中找出比喻、拟人句。如:找出不同时间段中对长江的描写,从句中找出表示颜色、形态的词,体会长江的色彩明丽、变化万千。
比喻、拟人找出之后,再让学生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在教学中我加强了对比喻、拟人的研读,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分层朗讀训练。首先读这些句子要不错字,不少字不加字,不重复,不唱读,不拖长音;词与词,句与句之间会停顿。其次,要形式多样地读:自由读、范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分组读、默读、美读等。最后欣赏读:指导学生说说这样写比喻句、拟人句好不好,好在哪里,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三)画说结合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对《三峡之秋》不同时段的描写,给课文配风光解说图。要求根据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画一幅或多幅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并配上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感情地解说,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图片和最佳解说员。给课文配风光解说图,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选择、图片的编排、解说的训练”中,达成了对本课重点比喻、拟人句的感悟、内化、积累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齐云霞.小品文教学与学生发展现状关系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01)
[2]王怀芳.语文课的温度[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5)
[3]余有.《三峡》美点寻踪[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