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年
摘 要:基于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并非简单的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而是基于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并设置有探究性和讨论价值的案例及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和展示交流,并积极反馈和总结,最后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
基于任务驱动下的合作探究与评价最大的特色是基于生本理念,关注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性。它采取整体性的评价,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笔者整合了整个单元的内容,以任驱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与评价。即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核心驱动性问题,以“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三个基本思路的设计活动并进行积极评价,以此探索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题探究活动
基于对学生能力的评估和学生创造性发挥与培育的角度,在兼顾学科知识价值和学生发展意义的基础上,笔者对“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题活动的基本架构进行了设计,以分发任务卡的形式驱动学生自主探究课堂,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开放、探究式活动,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效果。
(一)前置热身任务:课前分享
课前设置5分钟,轮流让学生上台分享生活感悟、时政学习、或参与志愿者活动心得等;或者安排学生根据各小组课前的准备,由小组长组织,各小组在组内互相分享,同时进行。学生通过分享会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增强表达,同时也为精彩、愉悦的一节课开个好头。
活动内容: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体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表现。
提示与建议:政府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交通管理、社会治安、舆论宣传、提供政府服务等各方面的表现;
讨论:根据自己和家人的感受,对本地政府行使职权、提供服务方面的表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了解政府的性质、职能、责任,感受政府的服务,理解和认同政府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
(二)课中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辩论、分享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本区所发现的、所感悟的感人事迹,以图片、视频或小故事的形式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课中有关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交流,让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学习。
活动内容:精准发力为企业减负,体会政府的管理与服务
背景材料:2020年1月,在疫情突袭之下,诸多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延迟复工但继续承担房祖和支付工资带来的经营成本较大的困境、营业收入减少和现金流短缺的困境、人力和成本涨压力大的困境,以及合同违约风险等困境。为坚决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全国各省、直辖市陆续推出的系列针对中小企业减负措施,涉及金融支持、财税支持、稳定岗位和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涵盖减租、减税、缓货款贴息、缴社保、保障生产运营等具体措施。
探究任务卡:
1.收集资料,深入思考分析,感受政府为企业所提供的帮助。
2.走访附近企业,深入了解当地政府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各项政策措施。
3.政府为企业、为人民办实事,对人民负责,你对政府的作为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4.除此以外,政府还在哪些民生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帮助和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领略“服务型政府”。通过对政府职能、责任的知识的掌握,理性认识“责任型政府”,认识建设“法治型政府”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加深学生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提升国家认同感。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题评价活动
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题活动中,笔者改变以往让学生做习题的纯知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内在感受与外在表现相结合,采用学生自评、小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以更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见表1)
学生对某事作出评价往往是从一个总体的印象进行评价,可能导致对事情的评价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观点偏颇。通过细化评价原则与要求,分项目分内容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综合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参与材料的收集与分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自我批评与改进,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才会让评价活动更加真实有效。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探究与评价的实践路径
(一)过程上,以任务驱动设计教学活动
任务驱动应当是基于教材的内容的。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确定的驱动性问题应该要注意几个关切点:一是展现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要实现“任务设计内容化”,就要吃透教材内容、挖掘教材观点,二次利用教材知识,才能使设计的任务体现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二是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既能通过任务驱动,获得感悟、思考、经验,也能通过完成任务而落实知识,获得素养;三是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通过创造实际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使活动有兴趣、有辨析、有价值。四是任务要有意义,具有开放性,开放的课堂活动能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方法上,坚持价值引领与自主发展的统一
辨析式的学习值得在课堂中尝试,且最能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任务活动的设计最好能做到剧情化,循序渐近,使学生越参与越过瘾。在课堂上,利用范例让学生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坚定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升华。例如,上述讲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可以用“辨析式”的方法,而不是通过“说教”的方式使学生“被认同”。引导辨析,可采取几个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从同学对“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不同认识中,发现自己的判断与他人的区别;第二步,在交流中理解别人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第三步,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较,发现哪种观点更具有合理性,哪些观点可以求同存异,哪些观点可以达成共识;第四步,结合辨析过程进行反思,校正自己行为选择的偏差。通过开放的辨析式学习过程,理性面对不同的观点,经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自行作出的判断,坚持了价值引领与自主发展的统一。
(三)评价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探究与评价是基于生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节课的精彩程度不是取决于老师,而是取决于学生,学生表现精彩则课堂精彩,学生表现糟糕则课堂糟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的是“完整的生命个体”的整合思维。评价的本质不是甄别,而是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可塑性。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主题活动中,笔者改变了原来用做题或测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而是采用了“自我評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多元性的评价方式,既注重了过程,也关注了结果,既重视态度,也重视行为。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探究与评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单纯追求成绩的“应试教育”式的评价机制,实施多维度评价,尊重差异,开放包容,让学生既能够在任务驱动下体验学科知识的内在魅力,也能在发展参与社会生活中激发兴趣与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式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活动型教学”模式建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6).
[3]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