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娜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科学编制资金预算、强化资金内控监督、加快财务人才培养以及加强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和优化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单位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预算编制不规范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重视度不足,部分单位缺乏系统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条例,专项资金管理组织和牵头部门不明确,责任归属不清晰,各个机构部门各自为政,管理上独立分散,相对混乱。
单位的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规范,对预算的编制缺乏全面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如一些单位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项目资金,编制了较为宽松的项目预算,可能导致资金过多沉余;部分单位预算计划不够具体细化,资金的具体用途和范围不明确,可能加大后期预算执行的难度,还会使财政等上级有关部门在开展项目资金核算及监督时缺乏必要的评价依据。
(二)专项资金管控力度不足,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横向角度看,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种类较为繁杂,涉及面广,资金来源渠道不同,使其监管难度较大,并且由于存在多个管理部门,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到位,时间跨度也相对较长,使监管工作更为分散,难以保障实现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督管控。资金支出监督管控不严,这就可能出现资金违规使用或者变相套取专项资金等不良现象;并且由于一些单位没有严格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在专项资金款项的拨付和使用方面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在实际的调查中就发现,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截留、滞留、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现象在一些单位较为严重。
从纵向角度看,监管还不够深入,财政纪检监督部门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时,往往将重点放在财务资料数据的审查方面,主要是以资金为主线对项目的相关财务文件、账务报表、收支凭证等进行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查,但对于项目实际的效果缺乏关注,忽视了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最终实施结果,对于项目开展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用量、价格、人工费用等没有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记录,这就给一些工程项目的高估冒算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
前期专项资金预算的申请、使用过程管理以及事后的决算环节都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在预算申请环节只注重项目的申报,缺乏对实际内容的严格审核;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监督体系不健全,一些项目人员未按照规定用途及时支付使用资金,存在超预算、预算外支出行为;在进行专项资金决算时,决算流程不规范,项目财务人员往往只对资金项目的金额数目进行核算,对于项目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难以为项目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决策支持。由于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预算绩效管理薄弱,对于资金的使用效果考察不足,导致许多监督管控措施难以有效落实,致使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开展资金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使评价结果的公信度不足;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财政协调配合不到位,难以保障工作方向的精准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手段,监督检查结果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中未得到充分体现,对被检查单位的激励作用不强;在进行项目申报时预算绩效目标不明确,无法准确地定位后期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算绩效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对策
(一)科学编制项目资金预算
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结合自身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执行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条例,制度要全面覆盖单位项目立项、招投标、资金申请拨付、授权审批、预算管理等各个环节及岗位人员,切实指导和规范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行为;[1]单位在编制项目资金预算之前,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结合项目特点选择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确保预算计划编制与资金支出的合理性;要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控,使项目资金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避免资金浪费。
(二)健全专项资金监管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明确权责划分、跟踪监管以及责任回溯等手段措施全面规范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行为。
首先,促进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专项资金监管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专项资金实行分级管理,[2]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资金管控责任;加强权力制衡约束,严格分离专项资金管理不相容岗位;跟踪资金流向,判断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加大资金票据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异常资金项目;实地调研考察,对相关人员展开询问调查,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相关的群众进行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专项资金落实情况;将资金使用情况与资金的申报资料进行对照;邀请专业机构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出具专门的评估报告;发动群众举报。
其次,重点对专项资金的设立、审核、支出等重要环节及岗位人员进行监督管控。实现专项资金管理责任追溯倒查机制,通过完善内部资金档案,详细记录关键环节资金行为,实现资金管理的实时查询和全程追溯,从而有效强化资金管理过程的动态监督管控。同时,落实对重要领导岗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合法合规地开展审计监督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内部专项资金违规问题,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三)深化资金预算绩效监督
为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效果,要进一步深化资金预算绩效监督工作。具体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监督制度
加快完善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监督顶层设计,建议由财政监督部门牵头,搭建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框架,组织资金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按照“科学分类,绩效相关”的基本原则设计监督内容、监督对象以及监督流程。完善资金预算绩效评价指標,依托专业机构、科研院校等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模型,注重指标权重分配的科学性,确保预算绩效结果合理可靠。
2.研究制定第三方评价管理办法
建立一支由专家学者、中介机构组成的智库系统,形成长期合作机制,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和改进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考评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制定规范的第三方考核办法、考评方式及标准等相关的细则,指导工作行为,提升工作质量。
3.加强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审核
在预算目标编制、执行跟踪以及反馈评价全程嵌入绩效监督机制,保障监督的全面性。例如,在事前结合财政部最新出台的《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加强绩效目标审核,保证所有专项资金预算项目都设有绩效目标,以确保专项资金分配决策的合理性。
4.开展专项资金事前预算绩效评估工作
首先,建立“参与式预算”管理机制,在编制专项资金预算计划前对其绩效进行评估,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以及具体的项目申报理由等对其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其次,委托专业监督机构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及成本效益分析,客观地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项目预算的合理性、绩效目标的科学性等进行充分论证,给出相应的评估结果,以供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参考。最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单位或部门,要求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5.强化预算绩效结果运用
以预算绩效考评结果为导向,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方向、方式、方法等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建立绩效监督结果与预算计划编制、问责机制、绩效薪资、岗位升迁调动等挂钩机制,有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专项资金管理行为。对于预算绩效监督成果,要及时反馈给上级有关部门,为其作进一步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认真总结预算绩效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汇编形成专门的案例资料,建立相应的资料库,为之后持续改进和完善预算绩效监督机制提供参考。
三、结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要求在充分把握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對策,强化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为郑州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张恒广.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强化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5):72-73.
[2] 范永茂.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绩效管理[J].财政监督,2019(1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