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应用型理工科大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2020-06-28 02:12潘荣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随着“中国智造”时代的到来,应用型理工科大学的特色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培养的人才将会成为中国工业的重要力量。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是判断人才水平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大学培养能力的基本指标。 “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有着共通之处,通过主体、内容、环境三个路径,将两者更加紧密融合,促进两者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应用型理工科大学 工匠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中国努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应用型理工科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后劲力量。习近平于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提出: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时,需明确培养这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应当建设一批创新性、技能型与知识型的高素质劳动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及劳模精神,为人们营造出精益求精敬业风气与劳动光荣社会风尚,充分将劳模精神发扬光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工匠精神”深入具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讲话精神,且在此基础上明确应用型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任务。探索在应用型理工科大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坚持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内涵,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义。

1应用型理工科大学“工匠精神”的内涵

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承担起自身培养拥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使命,需明确界定“工匠精神”内涵,以此为核心培养人才。工匠精神是指人们在产品品质中始终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完美,以负责、严谨、敬业、专注等为终身价值追求与职业操守。要求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高标准地对待本职工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在本职工作中出精品。

1.1扎实的知识基础

应用型理工大学培养的“工匠精神”人才应掌握科技前沿动态,行业基础作为人才能力体系的基础,是发展与生成人才能力的基石,只有拥有扎实基础知识,方可促进人才构建能力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应当将自身知识口径拓宽,以大知识为背景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理解,这不仅可拓宽学生就业面,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变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且,随着国家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竞争愈发激烈,对于科研型人才提出了更多需求,更需要拥有众多掌握科技前沿动态,且能够将其应用至制造之中的应用创新人才。

1.2完善的综合素养结构

“工匠精神”即便在应用型理工科大学也不能进局限于单一专业学习中,素养结构应当是开放且广泛的。开放是指素养结构需要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构建综合、全方位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素质结构。而广泛则是指学生不仅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素养,还应当在此基础上兼具其他素养,如,拥有健康身体素质;可熟练使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明确了解国外发展动态,做好国际交流工作;拥有合作精神;拥有坚强毅力,对于学习持之以恒,这也是追求完美制造业产品所必须拥有的素养;等等。此种素养结构无法仅依赖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自身也应当具有终身教育信念及行动。

1.3专注的精神核心

工匠精神经核实呢内核在于“持之以恒、严谨专注”,行为目标则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行为方式则是“锐意进取、求实创新”,学习形式为“尊师重教”,此种精神广泛适用世界一流大学所有实践活动的建设。专注是保持坚定内心,工作中注重各种细节,心无杂物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之中,以执着坚持的精神完美完成工作;精益则代表精益求精,工作中每个细节与每道工序,都要追求卓越,精细求解,以达到最好状态;敬业则是在教育事业中以敬畏的心态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认真耐心;创新则是应当在已有的坚持、细心与执着基础上,追求产品的创新突破,在工作中融入“匠心”,不仅是以敬业、专注、精益精神对待,更重要的是寻求藏心。实际上,工匠精神自有共性,主要体现于尊重社会文明,守卫个人本真,追求并坚持精神品质。

2应用型理工科大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

2.1完善大学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任务落实中,最重要内容是培养人才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应用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在此基础上,成为“大国工匠”培养摇篮,弘扬培育人才“工匠精神”。所以,“立德树人”与“工匠精神”内涵相融,价值路径相通。大学培养优秀人才的品德和能力谱系里只有加进工匠精神这个指标,才能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钻研精神和创新热情、提升职业理念、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从而为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劳动观和就业观,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技能基础。大学生要成长成才,就不能落下工匠精神這一课,就必须从工匠精神、工匠品质和工匠技能、工匠素质两个维度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实现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目标。

2.2转换应用型理工科大学急功近利的状态

当下,应用型理工科大学的发展存在着短板,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人才欸杨急功近利,忽视大学办学背后的本质。现有的应用技术大学盲目地追求高层次办学规格,特别是追求博士点的建设。而对“工匠精神”培育重点在于完成国家制造业转型,不是培养人才本质需求。此种情况与“工匠精神”内核相悖,其本质而言属于意志与精神的一种,甚至可将其看做一种境界。因此,应用院校若是功利与浮躁观念盛行,则会对院校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造成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专门的思政课教师,在能够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度融合,贴合学生及教师的需求。在持续融合中,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环境、客体紧密结合,转换应用型理工科大学急功近利的教育状态。

3应用型理工科大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3.1“工匠精神”的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紧密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承担着主要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在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同样应当做到教师先受教育,以工匠精神要求武装自己,成为师德师风中新的内容。首先,应当引导广大教师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在教书中要发扬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传统,坚守工匠精神,做到摒弃浮躁、脚踏实地,以教书育人作为最高和最有价值的精神追求,以人格感召与师德熏陶,通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关心人、培养人和教育人。其次,广大教师应当树立牢固树立工匠理念,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业务能力,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再次,教师应当明确高校中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在规律,将学科思政贯彻到每门课、每堂课。以精细化教育模式,实施差异化管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用“工匠精神”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更紧密结合。

3.2“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密切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在整个“工匠精神”培育中起着关键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员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让“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更加紧密,形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培育学生党员中融入工匠精神。党建工作作为学生思政教育重点,通过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可有效培养一批政治素养过硬、理想信念坚定、优秀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党员,以完成高校基层党组织任务。

在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存在不断突破创新、知行合一的实践特点。而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则是培养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本质上拥有显著实践特征,从设计课程、实施到最终检验成效的各个环节之中,均突出了教学活动实践性,以此为主要内容。此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创新大胆教学方式,突破现有教学理论,以创新实践思维鼓励并引导学生如何实现科学科背景进行团队建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实现自身价值。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生活技能,更是教育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文化。

工匠精神也要和实践教育相融合,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以学徒身份跟随老师,以准员工角色实现真实工作或操作。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专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品味工匠精神的内涵,最终使工匠精神内化与心,外化于行,落实在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中。

3.3“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度融合

文化属于人文环境的核心部分,实现文化育人是实现全员育人的要素之一,文化人、以文育人,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紧密高度融合,实现内涵式融合。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所在,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校园的灵魂所在,充分反映了其办学理念与时代精神,为众多学子传递了大学精神涵养。大学校训是衡量全体师生及员工行为的准则,也是事实思政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理工科应用型大学将合作、协作、进步、严谨、敬业的等优良的品质作为校训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培育优秀的校园“达人”,充分发挥校园榜样示范作用,将专心致力于某一行业、或者在某一行业有突出成就的校友事迹进行宣传,甚至巡回演讲,以真人真事现身说法,让受教育者更加具有代入感。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文化中的“匠心”精神感染学生,将优秀企业中拥有“工匠精神”且资历较高人员请进学校之中,聘请人员兼职教师工作,鼓励其为学生作相关专题报告或课程,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深入学习和实习,此过程中,企业可以学生潜在能力及意愿为依据,安排品德高尚、经验丰富教师实施“一对一” 传帮带,深化对“工匠精神”的在实践中的认识。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课题编号:2019GXSZ012);2019年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工课题(项目编号:xsgz201909)。

作者简介:潘荣阳,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法学硕士,现任高校辅导员。

参考文献

[1] 陈山漫,王媛.“工匠精神”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2] 宋丹,曾剑雄.以工匠精神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 赵洪兵.高校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7.

[4] 王芳,曹云峰.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及培育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