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青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要实现两者统一,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个性品格、开放的心理的形成。”(教育部 2012)随着新课标的修订,英语课程目标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一起被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张金秀2016)。
通过学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后,发现“满堂灌”和过度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的模式容易使教学走入误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以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为突破口,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获得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分析教材发现:当前使用的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丰富的跨文化教育素材,为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了条件。于是尝试立足教材,以跨文化交际活动帮助提升初中英语教学实效。
45分钟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是关键。利用跨文化交际活动联动的英语课堂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从英语教学角度来说,具有较大的意义。第一,相较于传统的英语课堂,增设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更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开展后续教学奠定基础。第二,围绕跨文化交际展开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例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0 Section A中,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各国初次见面的打招呼方式。此话题贴近真实生活,实用性强,教师可充分挖掘材料,整合资源,在开展活动时注意文化渗透,使学生开阔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三,跨文化交际活动能促进英语常规课型的有效开展。结合英语学科特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往往会实施相应的英语课型,如听说课、语法课、阅读课、写作课等。在这些常规课型中,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开展活动之前,为了避免学生参与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获取对英语学习有用的知识或技能,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列入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跨文化交际活动与教学融合起来。在利用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服务教学,并根据不同的需要制订适合的跨文化目标指引表或思维导图,让他们了解相关的跨文化内容,从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以这种模式展开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盖苏珊(Susan Gass)曾提出一个关于二语习得各构成环节的课堂设计模式,认为语言从输入到输出包含五个阶段,即被感知的输入(apperceived input)、被理解的输入(comprehended input)、吸收(in-take)、整合(integration)和输出(output)。当学生习得跨文化知识后,教师应利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英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运用。所有的语言输出皆离不开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与语言技能相关的产出任务,如能提高听说能力的小组汇报、个人演讲或读书分享会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和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促使他们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教师评价量表、小组评价量表、个人评价量表等。教师在收集和统计评价量表后,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通过奖励、积分兑换等措施激励学生学习。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10 Section B的话题是“中西方餐桌礼仪”,其中有大量的有关礼貌用餐和就餐禁忌的对话,基于此素材,希望通过融入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教学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技能的同时,能够掌握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本堂听说课以“Table manners”主题分享会的活动形式贯穿教学各环节。课前,全班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围绕主题自选国家,组内分工合作,搜集信息。课上,通过播放视频、学生对话、情景模拟等方式呈现和操练新知,让学生掌握“You should/shouldn’t do sth.,we’d better do sth.try not to do sth.”等提建议的句型。当学生完成语言输入和内化吸收后,为了让本堂课的跨文化内容更好地融入听说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Table manners”跨文化目标指引表(见表1),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拟定的主题分享。
表1:“Table manners”跨文化目标指引表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Section B Reading的内容为美国的感恩节,此话题涉及西方国家传统的节日文化。教师可以通过Make a turkey dinner竞赛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考虑到在课堂上制作火鸡大餐的种种局限性,建议学生周末在家动手制作,录制视频并保存,留待课堂展示配套使用。学生对此充满兴趣和期待。课上,教师运用视频导入话题,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呈现新单词,编写句子,填空巩固。以小组为单位,以抢答、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重点短语的积极性。在教完语言基础知识后,教师巧设教学任务,由浅到深,引导学生利用Skimming和Scanning等阅读技巧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填写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内容。教师边演示做火鸡大餐的步骤边引导学生用英语转述。最后,各小组成员组内分工,准备视频展示前的相关工作,如填写“Thanksgiving”跨文化目标指引表(见下页表2),组织语言陈述,然后播放视频。教师按照竞赛评分规则,评出获胜小组。
表2:“Thanksgiving”跨文化目标指引表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围绕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展开讨论,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教材中还介绍了两个动画人物:花木兰和米奇老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设计了My favorite cartoon character主题写作活动。第一步,通过brainstorming,matching和translating等方式为学生解决了字、词、句的语言障碍。第二步,整合教材,利用reading and answering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主题风格和角色性格特征等方面分析,探究蕴含于其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不难发现:欧美动画故事基调轻松幽默,强调个人主义;中国动画更注重教育,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虽然两部动画片主题不同,但花木兰和米奇老鼠因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深受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应指导学生尊重和接纳,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第三步,让学生填写“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artoon characters”跨文化目标指引表(见表3),总结本堂课的内容,为主题写作作铺垫。
表3:“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artoon characters”跨文化目标指引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跨文化教学内容,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升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感知及鉴别能力。另外,教师应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积极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