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萍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作为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并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教育部 2012)。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无从下笔,无法在已有知识储备中成功提取词汇并准确地组织语言,导致作文内容过于简单,篇章结构缺乏逻辑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深入分析写作教学的现状,以便探索出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学与教两个方面。
在学的方面,写作是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输入与积累。然而,词汇匮乏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没有足够的词汇积累,写作便不可能顺利进行。有的学生虽然有意识地积累词汇,但在写作过程中未能准确地提取并为写作所用,导致语言表达准确性不高。另外,学生普遍缺乏篇章意识,大部分习作是简单翻译提示要点,没有适当的拓展,导致习作内容单一,有时甚至遗漏写作要点,在内容上被扣分;同时,没有把握好要点之间的关系,甚至割裂了要点之间的关系,导致行文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也正由于以上问题,学生在英语写作上困难重重,对写作产生了畏惧心理,甚至失去了信心与兴趣。
在教的方面,现存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固定步骤是:教师课堂上布置英语写作题目—学生个人课外完成一篇规定字数的文章—教师围绕语法和词汇在课外批改(朱晓燕2017)。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的训练和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得到的反馈只停留在语言的准确性方面,在内容表达及谋篇布局上其没有得到相应的指导。这样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有所突破。
下面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复杂的信息结构化、条理化、可视化,从而更好地把握要点之间的关系,使书面表达更具逻辑性与连贯性。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将与话题相关的词汇、表达进行整理归纳,以丰富习作的语言表达。
为了验证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有效性,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九十八中学八年级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1.思维导图模式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成绩?
2.思维导图模式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使得学生在写作的哪些方面有所提高?
本研究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区统测的成绩进行SPSS独立样本T检验,选定了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九十八中学八年级(3)班、(4)班进行实验,这两个班为平行班,学生人数均为42人,年龄在13—15岁不等,且在英语综合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此之前,这两个班都没有接受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其中八年级(3)班设为实验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思维导图写作训练;八年级(4)班为对照班,仍进行原有的写作教学模式。
研究工具主要为写作测试。前测采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一学期期末区统测中的书面表达成绩,后测采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学期区统测的书面表达成绩,两次测试均为全区统测,所用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制,其中书面表达满分为15分,由全区八年级教师统一集中评卷,分别从内容、准确性及连贯性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因此信度、效果有较好的保证。
本研究教学实验自2018年2月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思维导图写作训练。紧扣单元话题,根据话题功能分为8个话题,每两周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在实验开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思维导图的特点及功能,在阅读课中也进行了思维导图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归纳阅读篇章结构或阅读文章所涉及的单词、话题词汇,这既能训练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又能引导其归纳单元话题相关的语言表达,为写作输出奠定基础。在写作训练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填写补充词汇表达的思维导图,在熟悉思维导图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自己绘制词汇思维导图及写作提纲思维导图。
下面以“饮食与健康”话题的写作教学为例,说明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话题写作。
让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即绘制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词汇思维导图,如各种食物的名称、口味及健康状况等表达方式。目的在于复习话题相关词汇,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与新授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写作词汇的多样化,使行文内容更加丰富。
利用视频导入写作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句型,避免全文句型单一或中式化表达。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抢答,完成与话题相关的句型、短语练习。由于此话题大部分的写作会要求学生就饮食与健康提建议,因此该部分练习的设置会涵盖提建议的句型。练习完成后,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关于建议的句型。此步骤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意识地积累句型结构,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准确性与多样性,避免单一句式。
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完成的,有目的的输出能带动有效的输入,达到输入输出的双促进(Krashen 1982)。之前一系列的语言输入已为写作输出打好了语言基础。本课以2012年广州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的题目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在此环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写作提示要求绘制思维导图,建立写作框架。思维导图模式下的写作框架有助于学生整理写作思路,谋篇布局,让写作更具逻辑性与条理性;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整理写作要点,防止漏写个别要点而导致内容不全面。同时,小组合作又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发散出更多的要点,让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在这个环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课前所准备的材料,围绕写作任务确定时态、人称、写作要点及写作所需要的关联词与句型,然后在10—12分钟内独立完成习作。通过小组合作,再次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知识,让其结合思维导图完成初稿。
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展示作文评价标准,并选取两篇不同层次的文章进行点评,为学生同伴评价提供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同伴互评,旨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促使其内化所提取的信息,进而巩固自己的知识构建。
本研究旨在研究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在实验前进行了研究测试。表1为前测的结果。从前测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平均分为8.821 4分,对照班的平均分为8.631 0分,两个班的成绩十分接近。为了确定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学生的成绩结果用SPSS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1所示,两个班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816>0.05)。测试表明,两个班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验前处于同一水平,且学生的写作成绩普遍不理想。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的写作测试结果
为了检验实验的有效性,对后测结果同样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实验班的平均分为10.273 8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只有8.452 4分,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从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有显著差异(P=0.026<0.05)。因此,可以证明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的写作测试结果
后测成绩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写作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找出经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习作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谋篇布局上更胜一筹,习作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更强,结构清晰;语言表达较为丰富,习作中出现了大量的预制语块,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具体结果见表3: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预制语块使用的平均数是8.285 7,对照班语块使用的平均数为4.523 8,从使用的数量上看,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为此,将预制语块、语法错误数量与写作成绩三者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实验班、对照班预制语块、语法错误数量与写作成绩的相关性
从相关性分析的数据看,实验班的写作成绩与预制语块的数量相关性系数为0.869,两者存在正相关(P=0.000<0.01);写作成绩与语法错误数量相关性系数为—0.444,两者存在负相关(P=0.003<0.01)。由此可见,语块数量对写作成绩有较大的影响,习作中预制语块的数量增加,有利于减少学生的语法错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因此,思维导图模式下预制语块的生成与积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书面表达的准确性与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总体写作成绩。
实验研究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写作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思维导图的训练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框架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框架,增强语篇意识,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更具条理性与逻辑性。同时,思维导图的使用激发了学生拓展更多的想法,丰富了写作内容,避免了简单的要点翻译。写作前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生成、积累更多的预制语块,丰富语言表达;预制语块的使用能提高学生写作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从而提高写作成绩。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不仅能有效地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同时可以运用于其他学习技能或词汇语法的学习。由于写作需要对特定话题有着大量的语言积累,而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话题相关的阅读、听力等语言输入。因此,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思维导图对话题相关的语言表达进行梳理总结,既能提高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学习效率,又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方便写作时的语言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