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明 河南省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儿一科 471000
过敏性紫癜在我国临床并不少见,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若延误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1]。幽门螺旋杆菌为胃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2]。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腹型过敏性紫癜,该类型过敏性紫癜发病后以胃肠道症状为典型症状,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3-4]。现阶段,我国尚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标准方案,多以西医方案为主。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中药紫草和黄连对该类型过敏性紫癜具有较强的干预作用[5]。为明确两种中药配伍应用治疗该类型过敏性紫癜是否具有可行性,我中心开展本次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7年1—12月收治的24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设为对照组。另选取我中心2018年1—12月收治的21例相同疾病患儿设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4.26±1.14)岁。研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33±1.15)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通过我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药物治疗方案相同,均为维生素注射液静脉滴注(0.2g),1次/d,西咪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0.2g),1次/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2mg/kg)静脉滴注,1次/12h,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剂量,用药周期为1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儿黄连、紫草配伍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为:黄连、紫草各15g,清水煎煮取100ml,口服,每日1剂,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肠壁厚度、凝血功能及治疗总有效率。肠壁厚度:超声检查获取。凝血功能评价指标: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血浆纤维蛋白原)。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基本治愈:各项症状基本消失,患儿整体状态良好;改善:各项症状明显缓解,患儿整体状态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改善标准。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肠壁厚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肠壁厚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肠壁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肠壁厚度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APTT、FIB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APTT较对照组短,FIB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比较
2.3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7,P=0.047<0.05),见表3。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治方法为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目前已基本明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诱发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幽门螺旋杆菌破坏胃黏膜屏障后定居在胃上皮,分泌对细胞有毒性作用的物质,如炎性介质、免疫反应物等,所导致的急性炎性反应[6-7]。由于该疾病对患儿身心健康产生的危害巨大,因此实现该疾病的早期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已在该类型过敏性紫癜西医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研究进展,与此同时,中医药治疗该类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也引起关注,且已有较多关于紫草治疗该疾病的研究报道。本文开展前查阅资料发现,祖国传统医学中虽无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诱发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准确记载,却早有关于该疾病症状的描述,认为该病属于“血症”“腹痛”等症的范畴,病机为小儿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致湿热内停、壅于胃肠,阻碍气机,脾胃之气不升,血不循经,治疗上应坚持消食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原则。黄连性寒、味苦,为中医治疗常用泻火解毒药物。紫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的功效。为明确上述两种中药配伍应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是否具有可行性,本文展开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肠壁厚度较对照组薄,凝血功能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黄连、紫草配伍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整体疗效。分析两者配伍应用发挥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药理研究证实黄连、紫草配伍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黄连的清热功效和紫草的凉血解毒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具有较强的抗炎功效,且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血管收缩,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8]。因此,有利于创面修复,继而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黄连、紫草配伍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整体疗效,是一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可行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