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2020-06-10 14:00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腹型体脂率甘油三酯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杭州 310014

腹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以腰腹部脂肪堆积为主要特征。从中医学的角度看,腹型肥胖属于“湿阻”“痰饮”等范畴[1],以脾肾气虚为主要表现,同时也可有肝、胆疏泄失调的表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腹型肥胖在老年人群中呈上升态势,是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危险因素[2-4]。本研究旨在排除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影响的基础上,探讨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人体成分特点及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为老年腹型肥胖人群的血脂管理、肥胖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促进中心体检的140例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体检的BMI正常无腹型肥胖的老年人12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18.5kg/cm2≤BMI<24kg/cm2;(3)知情并愿意参与本次研究;(4)腹型肥胖者符合胃热湿阻型、脾肾两虚型、肝郁气滞型、阴虚内热型和脾虚湿阻型5个证型。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患或行为障碍者;(2)肢体活动障碍或语言沟通有障碍不能完成此次研究者。(3)排除病理性肥胖,如脑垂体肿瘤、柯兴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腰臀比不同分为腹型肥胖组(n=140)、非腹型肥胖组(n=120)。本研究经浙江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并与研究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基本情况采集 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及人体成分检测数据。

1.2.2 人体成分测量 按照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说明进行测量,包括基础代谢、体重、BMI、骨骼肌、体脂肪、腰臀比、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蛋白质、无机盐、四肢及躯干肌肉量。

1.2.3 实验室检查 抽取空腹静脉血,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统一检测。

1.2.4 判定标准 高脂血症定义:血浆甘油三酯>1.70mmol·L-1,或血浆总胆固醇>5.96mmol·L-1。腹型肥胖定义:腰围(waist circumstance,WC)男性≥90cm,女性≥85cm或者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男性≥0.90,女性≥0.8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腹型肥胖相关人体成分指标对高血脂的风险预测采用二元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组比较 本次研究共纳入腹型肥胖组140例,非腹型肥胖组120例。其中,非腹型肥胖组中男性71例(59.17%),腹型肥胖组男性84例(60.00%)。两组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与非腹型肥胖组相比,腹型肥胖组较年轻(P<0.05),其人体成分指标如体重、体脂肪、体脂率、腰臀比、BMI、内脏脂肪面积、蛋白质、无机盐、上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均较非腹型肥胖组高(P<0.05)。两组在骨骼肌、下肢肌肉量、基础代谢、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性别差异发现,腹型肥胖男性基础代谢及甘油三酯均较非腹型肥胖男性高(P<0.05),而腹型肥胖女性骨骼肌较非腹型肥胖女性高(P<0.05)。见表1。

2.2 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组性别差异比较 腹型肥胖男性较女性年龄偏大(P<0.05),其人体成分指标,如身高、体重、骨骼肌、四肢及躯干肌肉量、蛋白质、无机盐及基础代谢均较腹型肥胖女性高(P<0.05),而内脏脂肪面积较腹型肥胖女性低(P<0.05)。腹型肥胖男性脂代谢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腹型肥胖女性低(P<0.05)。两者在甘油三酯、体脂肪、体脂率、BMI及腰臀比上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2.3 二元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组中,以高血脂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腰臀比、体脂率及内脏脂肪面积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男性赋值为0,女性赋值为1,无高脂血症赋值为0,有高脂血症赋值为1。结果表明,女性、高内脏脂肪面积、高腰臀比是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肥胖在老年人群中持续增长,而与年龄相关的腹部脂肪累积也在逐渐增多[5-7]。中医认为,脾虚是肥胖症发生的基础。脾胃功能失调处于肥胖症发生和发展的中心环节,以脾虚湿阻、痰湿内盛、脾肾阳虚多见。对肥胖治疗的总原则主要围绕对脾胃的调理。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穴位埋线、推拿等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体重,还能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8]。黄沁等[9]发现,肥胖和超重老年人具有痰湿质、湿热质和气虚质体质倾向,其空腹血糖、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等亦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老年人,而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也较正常体重者增多。

表1 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及非腹型肥胖人群一般情况、人体成分及血脂比较

本次研究发现,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的体脂肪、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均较非腹型肥胖者高,但两者的血脂相关指标,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却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两组性别差异发现,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男性较非腹型肥胖男性甘油三酯高。傅俊媚等[10]发现,埋线治疗可以对胃肠蠕动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患者的饥饿感。而穴位埋线配合拔罐疗法能更好地治疗腹型肥胖。因此,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尤其老年男性,不能因BMI正常而忽视对血脂水平的监测。而腹型肥胖老年人群可能因疾病、身体条件耐受差而导致活动量受限,建议对其可通过中医对其病因准确辨证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配合拔罐治疗,以减轻饥饿感,抑制胃酸分泌,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腹型肥胖及血脂异常。

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50岁以上女性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同龄男性[11]。本次研究同样发现,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女性的内脏脂肪面积较腹型肥胖男性高,其脂代谢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较腹

型肥胖男性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腰臀比、高内脏脂肪面积是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高脂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绝经期后女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机体的脂肪细胞异常分化所致脂肪集中在腹部相关[12]。盛昭园等[13[以健脾除湿、解郁疏肝为治则,采用健脾疏肝降脂方,主要用药有炒苍术、炒柴胡、制半夏、制香附、茯苓、泽泻、决明子、荷叶来治疗肝郁脾虚型肥胖症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5.20%)高于对照组(44.11%),且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得到改善。杨媛等[14]通过对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调带脉(主穴为带脉、天枢、大横、水道、中脘、外关、丰隆、足临泣,平刺或斜刺进针)针刺法治疗,其腰臀比、体脂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此外,传统中药还可通过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间接的促进肥胖症的治疗[15-17]。台湾长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灵芝菌丝水提取物能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抑制内毒素的产生。而体外实验发现,党参多糖可以增加双歧杆菌的生长,增强其定植抗力[18]。因此,与老年男性相比,绝经期后的老年女性更应关注其腹型肥胖的发生、脂代谢的变化,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及内脏脂肪面积以改善脂代谢,必要时可通过中医药物进行脾胃调理、针刺等方式进行治疗,以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表2 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及非腹型肥胖人群不同性别间相关指标比较

表3 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及非腹型肥胖人群不同性别间相关指标比较

综上所述,与BMI正常的老年非腹型肥胖者相比,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较年轻,其体脂肪、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等均较高,但两者的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女性的内脏脂肪面积及血脂水平均较腹型肥胖男性高,而现代中医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穴位埋线、推拿等方法治疗肥胖显著。因此,BMI正常的老年腹型肥胖人群,尤其老年女性应重视血脂水平及内脏脂肪面积等人体成分的监测,适当的饮食干预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必要时可通过中医治疗以疏通经络,双向调整代谢,达到改善腹型肥胖、降低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

猜你喜欢
腹型体脂率甘油三酯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高甘油三酯血症
打呼噜会导致血脂异常
胖不胖?体脂说了算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不胖不瘦,需要运动锻炼吗?
体脂率下降5%后,你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渴望一个健康标准身材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及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