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君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病科 154000
肝硬化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临床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1-2]。该疾病起病较为隐匿、病程发展缓慢,能够导致多系统受累,早期肝硬化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后期患者会由于肝脏变形硬化、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系统变化,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通常会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3]。临床通常采用药物对肝硬化疾病进行治疗,双环醇即为临床常用于治疗肝硬化的药物之一,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但仅采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方式与效果太过单一,临床疗效不理想[4]。因此,本文通过对肝硬化患者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状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单一组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6~54岁,平均年龄(48.71±5.29)岁;病毒性感染肝硬化25例,酒精性肝硬化23例,药物性肝硬化1例。联合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37~54岁,平均年龄(48.92±5.38)岁;病毒性感染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25例,药物性肝硬化2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5]中相关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无精神疾病史。(2)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对双环醇及异甘草酸镁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法 单一组采用双环醇(北京协和药厂,国药准字H20051712)治疗,口服50mg/次,2次/d,治疗时间为1个月。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092)治疗,选用异甘草酸镁150mg+10%葡萄糖溶液250ml进行混合,采用静脉滴注方式,1次/d,治疗时间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分别采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给予离心机以3 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操作,将上层清液分离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OLYMPUS,AU400型)对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检测评估。(2)分别采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HPC Ⅲ)指标进行检测。
2.1 两组肝功能状况对比 治疗后,联合组者ALT、AST、TB水平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状况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2.2 两组肝纤维化状况对比 治疗后,联合组HA、LN及HPC Ⅲ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纤维化状况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肝硬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主要是由于肝组织结构紊乱而导致的肝功能障碍。而随着人们生活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肝硬化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呈年轻化发展,主要发病年龄以21~50岁较为多见,约占85%,男性多于女性[6]。临床认为肝硬化的病因复杂繁多,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感染、化学药物或毒物、营养不良及遗传和代谢疾病,病死率极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双环醇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肝硬化的药物,其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使肝细胞核免受损伤及减少细胞凋亡发生,保护肝细胞膜和线粒体,减轻肝脏的炎性损伤,防止肝纤维化,可增强肝脏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有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成分对肝硬化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7]。异甘草酸镁是一种肝细胞保护剂,其主要成分为异甘草酸镁,该药物主要通过降低组织转氨酶作用,减轻肝脏细胞受损、坏死、变形,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脏内脏损害有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对肝脏功能进行改善,减少患者体内的一氧化氮(NO)水平,从而减轻肝脏纤维化程度和炎症活性,起效较快,且患者不易出现低血钾、血压上升及浮肿等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是现代一种新型保肝护肝药物[8]。根据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ALT、AST、TB水平显著低于单一组,且HA、LN及HPC Ⅲ显著低于单一组,表明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状况,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状况,改善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