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与准备调查分析

2020-06-28 14:21张英丽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范生伦理

张英丽

本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与准备调查分析

张英丽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7)

为了解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和准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师范院校的本科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师范生明确表示愿意选择教师职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因性别、年级、学科不同而不同。与男生、低年级师范生相比,更多的女生、高年级师范生选择了教师职业。与理工专业相比,更多的人文社科专业师范生选择了教师职业。在专业知识准备方面,师范生的通识性知识准备相对来说最充分,其次是学科专业知识,而教育教学知识准备最不充分。在专业技能准备方面,师范生具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但三笔字、教学与管理能力尚有待提高。在专业伦理准备方面,师范生对专业伦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专业伦理问题的关注程度均不高,尽管大多数师范生自认能做出合伦理的职业行为,但在涉及情绪与感情方面时其自信心明显下降

师范生;职业选择;职业准备

1 研究缘起

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指出新时代“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要关注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更要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这对教师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多年以来,我国以师范院校为主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当下的师范生培养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1 新教师培养供大于求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3—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4—2017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2014—2017年我国小学和初中新增专任教师分别为5.67万、3.85万、11.61万、21.67万,同年度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分别为65.56万、69.94万、74.12万、75.82万,如把往届毕业未就业和非师范类选择从教的毕业生人数计算在内,新教师的供给量将会更多。由此可见,仅就数量而言新教师的供给已经远远大于需求[1]。

1.2 师范生从教意愿堪忧

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地位和收入相对较低,而其所承载的社会期望又相对较高,再加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就使得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在潜在的求职人员中急剧消退”[2]。当问被及是否选择教师职业时,4.7%的师范生明确表示“不”,65.8%表示“不确定”,仅29.5%明确表示“会”[3]。某师范大学2018年毕业的2048名非公费师范生中,仅116人选择了中初等教育单位[4]。一项针对免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师范生(60.2%)表示对教师职业产生过动摇,高达55.7%表示愿意承担高额违约金违约,仅20.4%表示当教师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假如政策允许重新择业,只有26.0%的免费师范生表示依然会选择当老师[5]。关于理想中的职业,48.0%的师范生选择了公务员或外企,10.0%选择经商,超过38.0%表示“毕业后有机会就跳出教育界”[6]。

1.3 师范生职业准备欠佳

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应为将来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生培养存在重学术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师范大学过多地强调学术性,忽视了师范性,甚至把学术性和师范性对立起来……过度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教师的专业性”[7],这导致“师范专业的学术性越来越强,师范性越来越弱”[8],师范生的职业准备难以满足需要。就知识掌握来看,高达83.3%的师范生表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6.0%表示较低,仅10.7%表示较高;57.3%的师范生对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不满意,41.0%表示比较满意,仅有1.7%感到非常满意[3]。在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着三字一画水平不佳,沟通技能普遍较差,不能驾驭课堂教学甚至不知道怎么把内容讲清楚,缺乏组织管理能力等问题[9-14]。关于专业伦理,有研究显示46.2%的师范生表示不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9.6%表示比较熟悉,仅3.8%的师范生表示非常熟悉[3]。

能否吸引师范生尤其是优秀师范生加入教师职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准备如何?本研究尝试对以上问题做出回答。为获得师范生从教意愿与职业准备的一手资料,我们采用方便加随机的取样方法,对6个省份11所师范大学/学院的1242名本科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

当问及“大学毕业后,你是否选择当老师”时,30.7%的师范生做出了肯定回答,约11%明确表示不选择教师职业,剩余约60%表示不确定(见图1)。

图1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因性别、年级、学科不同而不同(见图1)。就性别而言,女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高于男生,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c2=8.541,Sig.=0.014,P﹤0.05)表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就年级来说,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随年级升高而提高,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c2=42.348,Sig.=0.000,P﹤0.01)表明不同年级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就学科而言,那些与市场联系相对紧密的学科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相对较低,如工学学科仅有4.3%选择教师职业;那些相对远离市场的人文社科学科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如哲学学科有45.9%选择了教师职业,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c2=62.193,Sig.=0.000,P﹤0.01)表明不同学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选择存在显著差异。

3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准备

作为专业性职业的后备人才,师范生的职业准备应按照专业性职业的要求进行。专业性职业以体制化、系统化的知识为基础,以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为繁衍机制,以行会性伦理规范为行为规范,为顾客提供专业性服务[15]。专业性职业的从业者需通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内部有自律的伦理[16]。教育部2012年2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对教师专业做出规定。教育部2018年9月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出了“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目标。鉴于此,本研究对师范生职业准备的分析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三个方面展开。

3.1 专业知识准备

掌握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人员职前培养的重心,是专业人员顺利执业的基础。专业性职业拥有与其他职业界限分明的知识体系,通常通过高等教育提供专业教育为专业性职业培养后备人才。“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17]。《专业标准》从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本研究就从这三个方面考察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准备情况。如图2所示,较多的师范生(36.6%)自认为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准备充分,其次(27.9%)是学科专业知识,略少一些(24.6%)的师范生表示教育教学知识准备充分。较多(10.8%)的师范生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准备差,其次(7.9%)是学科专业知识,较少一些(4.9%)的师范生自认为通识性知识准备差。

图2 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准备

3.2 专业技能准备

习练特殊精细的专业技能是专业人员职前培养的中心,是专业人员高效执业的关键。专业性职业拥有规范化、精细化的技能体系,该技能需通过正规训练尤其要接受高等教育才能习练并得到认可,高等教育对专业技能传承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性职业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度。《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以下简称《训练大纲》)规定教师职业技能分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四部分。《专业标准》从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要求,本研究从普通话水平、三笔字、教学与管理能力三个方面考察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准备。就普通话水平来看,4.8%的师范生普通话水平达到了“一级甲等”,20.4%为“一级乙等”,达到“二级甲等”的占36.4%,还有38.5%普通话水平尚未达到《训练大纲》所规定的二级水平。就三笔字来看(见图3),约26.8%的师范生自认为钢笔字好,21.7%则表示自己的钢笔字差;表示自己的粉笔字好和差的人数基本相同,分别为24.8%、24.2%;仅有不到15.0%表示自己的毛笔字好,却有47.8%表示自己的毛笔字“非常差”和“比较差”。就教学与管理能力而言,师范生表示“没有准备”的依次是:教学设计(36.5%)、班级管理(35.5%)、指导学生(32.2%)、课堂教学(29.3%)、使用多媒体技术(20.8%)。表示准备“非常多”的依次是:使用多媒体技术(13.8%)、教学设计(12.8%)、指导学生(12.1%)、班级管理(11.9%)、课堂教学(10.5%)。

图3 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准备

3.3 专业伦理准备

内化利他自治的专业伦理不仅是专业人员职前培养的核心,也是专业人员正确执业的保障。“专业首先建立在伦理规范的基础之上,技术能力和该领域的知识不足以确保专业的行为。”[2]专业性职业在其内部构建了以利他主义为内核、以顾客利益至上为宗旨的伦理规范体系,用以约束从业人员、保障服务质量和维护职业声誉。本研究一方面考察师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专业伦理问题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考察师范生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方面的准备情况。就专业伦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而言,63.7%的师范生表示不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1.6%完全不了解、42.1%不很了解),仅8.1%表示有不同程度的了解;46.5%表示不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14.1%完全不了解、32.4%不很了解),只有16.3%表示有不同程度的了解,39.9%表示自己从不留意媒体关于教育伦理问题的报道。关于自己能否做出合伦理的职业行为,绝大部分被调查者均不同程度地表示自己能做到(见图4)。被调查者不同程度地表示不能做到的项目中,“平等对待学生”排在第一(5.4%表示可能做不到,1.6%明确表示肯定做不到),其次是“不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4.6%表示可能做不到,1.3%明确表示肯定做不到),同等比例(3.6%)的师范生不同程度地表示自己做不到关心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和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注:A平等对待学生;B关心学生;C不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D认真对待教学工作;E潜心钻研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F针对不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G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H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I尊重同事并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J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4 讨论与结论

经由以上分析可知,教师职业对师范生的吸引力不高,但在校学习对师范生从教意愿具有正向作用。本研究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师范生明确表示愿意选择教师职业,这与何爱霞[18]、李美荣[19]的调查结果一致,在吴文媛等的调查中则有更少的师范生(22.74%)表示愿意当老师[20]。师范生从教意愿随着年级升高而提高,这既可能是师范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多了解、掌握了更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而使得从教信心与意愿随之增强;也可能是师范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对严峻的就业市场有了更多了解,对就业有了更多理性认识,才会把从教作为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整体来看,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准备尚有欠缺,这与已有研究所报告的结果一致。有人对928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9.5%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教师职业,49.1%认为基本可以,37.5%认为自身知识结构和师范技能尚有欠缺[21]。

就专业知识的准备来看,师范生感觉准备最充分的是通识性知识,其次是学科专业知识,准备最不充分的是教育教学知识,这是我国教师教育“重学术、轻师范”特征的体现,也是其屡遭诟病之处。13.6%的师范生不同程度地不同意“所学课程为将来当老师打下良好基础”,20.9%不同程度地不同意“所学课程涉及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37.2%认为我国师范生最缺乏的是对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

就专业技能的准备而言,大多数师范生具有较好的普通话水平,较多的师范生对自己的钢笔字比较自信,略少些的人对自己的粉笔字比较自信,更多的人自认毛笔字较差。

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准备相对较差,仅10%—14%的师范生表示自己在各方面的准备都非常充分,有20%—35%表示自己在这些方面完全没有准备,这与已有研究所报告的结果基本一致。一项对实习师范生的调查表明,有57.6%表示自己的粉笔字水平欠佳,超过一半认为自己的钢笔字水平在一般以下,分别有22.5%、22.3%表示自己不知道怎么把课程内容讲清楚、不知道怎么控制课程的难易程度[9]。有研究发现,34.6%的师范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不满意,43.6%对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不满意,50.9%对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不满意[3]。有调查表明,14.4%的师范生表示自己的普通话和表达水平较低,约20.0%表示自己的三笔字水平欠佳,20.0%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好,8.0%—22.5%不等的师范生表示自己不知道怎么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调控课堂、控制难易程度、清晰授课等[22]。

专业伦理准备是三者中相对最弱的,这表现在师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教育伦理相关问题的关注程度均比较低。尽管大多数师范生表示自己能做到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但当涉及个人情绪和感情时,其自信程度就明显下降。这与其他研究所报告的结果相一致,有研究报告显示仅14.8%的师范生表示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绝大多数师范生的了解程度都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师范生对师德失范行为持包容的态度,如57.5%的师范生表示认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行为[23]。这可能和专业伦理教育在师范生培养中的缺失有一定关系,医学生必修医学伦理学,学习法律者必修法律职业伦理,而教育伦理或教师伦理并未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早在1997年就有学者提出了在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教育伦理学课程的设想[24],然而20多年之后,专业伦理课程仍未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甚至很多师范院校也未开设相关课程,仅有部分院校将其作为教育学院部分专业(如教育学)的主干(专业/选修)课程。整体而言,专业伦理教育在我国师范生培养中仍处于缺失的状态。了解是遵守的前提,如果师范生不了解教师职业伦理规范,我们怎么能期望他们在未来的从业中恪守这些规范呢?

综上,尽管教师职业对师范生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从教意愿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增强的趋势,这意味着学校可以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从教意愿。在职业准备方面,师范生培养依然有“重学术、轻专业”的痼疾,专业知识准备较为充分,而专业技能准备存在欠缺,专业伦理准备最为不足。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未来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能力素质。能否回应社会关切,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取决于要不断地从师范生中吸引优秀人才,也取决于这些未来的教师要有更为充分的准备从而能更好地承担职业所赋予的责任。最后,笔者用一句话结束全文,“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这一事业必须吸引我们多数有才干的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必须为其作好充分准备”[25]。

[1] 刘建银,黄淑柯.我国小学教师需求与培养规模的变动趋势分析[J].教育科学,2011(2):42.

[2] 伊丽莎白•坎普贝尔.伦理型教师[M].王凯,杜芳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刘娜.师范生职业素质实证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4] 北京师范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非公费师范生深造率62.16%[EB/OL].(2019-01-24)[2019-03-07].http:// www.sohu.com/a/291108180_436962.原因

[5] 张素雅.免费师范生教育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6] 宁静.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调查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3):69.

[7] 邱超.中国教师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顾明远教授访谈[J].教师教育研究,2014(1):84.

[8] 谢明明,周平.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育观察,2018(3):58.

[9] 董泽芳,陈文娇.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新政策背景下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2):41-42.

[10] 赵林静,李卿,李昊.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技能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155.

[11] 朱志成.师范生教师技能考评体系构建初探[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40-141.

[12] 李国强,王向文.转型发展背景下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内涵、困境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8(9):4-12.

[13] 蔡婧.地方院校师范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高教论坛,2015(9):39-40.

[14] 钱旭升,赵诗惠.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异性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5-116.

[15] 陈伟.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6] 宋旭红.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7]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9-02-12].http://www.moe. 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409/174733.html.

[18] 何爱霞,苏海民.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95.

[19] 李美荣.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意向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0] 吴文媛,杨哈韬.影响师范生从业意志相关因素分析及差异比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6):105.

[21] 刘振中.生源差异视角下师范生职业能力分析及提升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52.

[22] 田芳.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3] 曹丹丹,李茂森.师范生专业伦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8(5):75.

[24] 王本陆.关于高师开设教育伦理学课程的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1997(7):48-52.

[25] 古德莱德,索德,斯罗特尼克.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教学的道德尺度[M].汪菊,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Normal Students’ Choice and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Profession

ZHANY Ying-li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Questionnaire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hoice and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profession. A survey of 1242 students from 11 normal universities among 6 provinces shows that: Only a few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lear their willingness to choose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hoice of teaching profession vary with gender, grade and subject.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eparati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the most fully general cultural knowledge preparation and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preparation but their teaching knowledge preparations are the weakest. In Professional skills preparation, the normal students have good Mandarin level, but their handwriting,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capacity remains to be improved. In Professional ethics preparation, the vast majority of normal students have more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preparations, but the confidence related to feelings declined.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choic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G657.38

A

2096–7772(2020)02–0057–06

2020-01-08

2017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BJY009)

张英丽(1975―),女,河南舞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师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杨文忠)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范生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