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晓
摘 要:本文中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注重从多元化的角度着力,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教学情境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本文中多元教学注重从多元教学方法着力,即从合作教学、生活教学以及游戏教学三个角度进行融入,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多元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上,并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针对这种状况,教师注重从多元化教学方式着力,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一、合作教学,增强学生思维发散力
教师认为合作教学法对学生思维发散力的增强是大有裨益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之间具有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从个人的思维角度入手,开展相关问题的探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得到相应的补充和拓展,为此,更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散力的增强。
例如,在讲授“梯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结合个人思维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着力:第一,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已知一个梯形的上底为50厘米,下底为100厘米,高为50厘米,则这个梯形的面积为多少?第二,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注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第三,实施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虽然我们没有学过此部分内容,但是可以从已知的角度进行探究!”第四,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本小组一共探究出两种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一种,运用切割法。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直角梯形。我们将这个直角梯形划分成一个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50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并分别求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第二种,运用拼凑法。我们制作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并将其进行拼凑,从而得到一个长为150厘米,宽为5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即为直角梯形的面积。”
二、生活教学,提升学生知识运用力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思考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获得知识运用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如下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思考:小明奶奶的凳子总是来回晃动,你能帮助小明奶奶吗?与此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奶奶凳子晃动的视频。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科学性,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从三角形稳定性的角度进行探析。在和大部分学生的讨论过程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灿的回答。她走上讲台说:“大家观察凳子腿的晃动位置为左侧。我们可以在凳子腿的晃动处搭建一个三角形,从而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让整个凳子保持稳定!”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并在此过程中,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启发,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为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三、游戏教学,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计算教学相对枯燥无味。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游戏与计算教学的连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计算知识,提升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获得游戲快乐的同时,提升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创设游戏。教师创设如下的游戏规则:将六道数学题分别贴到正方体的六个面上,让学生进行投掷,并在一分钟内,迅速回答出对应数学题的答案。教师奖励答题数量最多的学生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第二,开展练习。为了提升整体的游戏教学质量,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段练习时间。第三,展示成果。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游戏情境,进行简要描述。小灿看到如下的题:25×12=?小洛经过短暂的思考,迅速地答道:“300!”教师询问学生:“为什么能够迅速计算出这道题?”小洛说:“我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知识,即将25×12分解成25×4×3=?,即得出最终的答案。”教师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急中生智”,提升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客观的教学情况着力,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规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路洪英.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7).
[2]李家贵.以生为本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