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一个价值不断内化的过程,要想将抽象的价值标准变成学生信奉的内在价值,就必须将情感教育置于与认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上,在对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确立情感教育目标,并将其贯穿于学科教学始终,以实现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基于此,本文就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进行一番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情境;品析;评价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受认知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客观事物尚不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而情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都较差。此时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借助多重有效手段来对学生情感进行积极的诱发、调动和陶冶,以渲染语文课堂明快、激越、感人的氛围,使语文教学更具丰富的情味。
一、设境导入,诱发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强大动力。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必然要依托于一定的情境,具体到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之初,教师不妨在导入环节引入并创设一定的与新课内容相关,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特点相契合的情景或氛围,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以《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当父母答应你去做某件事,或者答应你一件事却迟迟不肯兑现时,你心情如何?”之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并展示自己在导学案上用表情画的心情。待激活课堂教学活力,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后,我转身板书了课题:那个星期天,并对学生说道:“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对这一天印象如此之深?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中一探究竟。”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契合的情境,不仅快速激活了课堂,而且还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品析文本,体悟情感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的文章既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歌,亦有趣味横生、发人深省的童话、小说,其无论是在题材选取、体裁安排,抑或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且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皆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典范。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问题为契机,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依据,引导学生基于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文本内容展开自主品析,以便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还能使学生深刻体悟文章内涵和作者情感,进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在学生阅读完《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在组内交流探討:1.文章主要讲了几件事?试将文章分为几个层次,并概念层意。2.读第一段,说一说老班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读第二段,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你认为其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的负责?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老班长的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4.你对文章哪个情景感触最深?说说你的感受。5.用“金色的鱼钩”作课题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剖析文本,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感受和分析能力,又使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了启示和教育。
三、多元评价,调动情感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学科向来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方式,此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严重阻碍了学生内在价值与潜能的发挥。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推动评价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特点,首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以便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其次,教师还应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和评价形式,即在评定学生的学期表现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课堂表现、合作意识、学习态度等方面素质与能力的考核一并纳入评价体系,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手段,与知识教学一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闭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这一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积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因子,使学生的学习态度自觉地染上情感的色彩,以促进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金葵.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7(09):49.
[2]孙国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