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方
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概述其课程改革与实践主要思路的基础上详细探究了具体的改革策略,旨在给予广大应用型本科高校一定的指导帮助,并以此在提升其课程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经济学》课程;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网络的推广已经使当代大学生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得力于国家“互联网+”计划的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工作逐渐面临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如何以“互联网+”理念为基础就原有课程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在保证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是现阶段包括《经济学》在内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1]。基于此,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分析《经济学》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符合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发展需求,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1 《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1.1 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性质出现冲突
基于实际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教学情况,由于《经济学》课程多具有抽象、烦琐、深奥等特点,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相对较高,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多个经济学概念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一些院校在教学《经济学》课程时多注重理论教学,即借助模型构建或函数图像绘制等方法就理论概念进行解释,这使得本身便较为难懂的经济学概念更加抽象,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容易造成课程教学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教學目标的冲突。
1.2 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存在矛盾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促使各行各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在网络虚拟交易等全新经济概念逐渐突显其重要性的发展趋势影响下,传统经济学理论已经无法充分解释实际的经济问题,如何确保《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已经成为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此外,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需求方规模经济远比以往的供给方规模经济更加能够反映现代网络经济的发展实质,但由于《经济学》课程教学需在系统讲解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方法和思维,因此整体教学内容会与时代的发展情况产生矛盾,并对学生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造成较大影响。
1.3 课程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产生脱节
于课程教学方法层面,虽然借助教师优秀的教学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但因课程教学缺乏足够的案例讨论,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均相对较低,很难就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解释实际经济问题。此外,由于欠缺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使得本身对于现实生活经济现象缺乏了解的学生更加抵触抽象理论知识,不仅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与本课程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根本目的发生了冲突。
2 “互联网+”时代《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经济学》课程,其是教育部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所明确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对于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其开展《经济学》课程教学均旨在培养集生产、经济、建设、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一线技术型经济人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就《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确保其人才培养方向能够满足市场及社会需求,不仅是保障《经济学》课程教学价值的关键基础,同时也是确保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够获取基本就业能力的重要前提。
3 “互联网+”时代《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充分联系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就课程教学工作进行创新[2]。其中,所谓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一方面,该教育模式继承了以往欧美国家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构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对其进行检验测评的详细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该教育模式更加贴合现代高校培养学生实践素养的根本教育目标,反映了当代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该教育模式共形成了12条教育标准,这使得工程教育改革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适用性,能够对高校进行课程改革提供充足的指导帮助,并有助于培养当代学生的个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技术知识等多方面素养。
对此,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思想为依托,在充分调动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间存在的矛盾,一方面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借助学生自主学习+案例讨论+实践研究+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的应用价值,进而以此帮助学生正确利用经济学概念解释实际经济问题,并在促使学生构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4 “互联网+”时代《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4.1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层面,除应尽快就当前落后的《经济学》教材进行更新,使其教材内容更加能够反映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外,还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适当就传统经济理论内容进行弱化,在保证学生理论基础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并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为符合“互联网+”时代经济理论的教学需求,可在原有“供给方规模经济”相关知识基础上增添一定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来就网络经济进行解释,进而以此便于学生充分就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问题进行联系。此外,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考虑到传统教材因其理论概念过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可在教材中引入大量的经济案例,在充分解释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自主课程学习的动力和欲望,例如,可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体系,在构建集课件上传、书籍编写、网络答疑为一体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应用价值,最终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4.2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课程教学方法角度,以更加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方向。一方面,基于以往课程教材普遍缺乏案例且教师不注重案例讲解所致的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应借助互联网手段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增添一定的案例讨论环节以构建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同时,应在原有教学模式注重模型推导及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以合作讨论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在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思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真正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在课程知识巩固环节,应尽可能改变以往以教材知识问答为主的单一复习方式,通过适当布置项目式作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进而在引导学生围绕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资料收集、问题探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模式。
4.3 课程评价方法改革
针对以往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性质发生冲突问题,应通过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以明确课程教学的开展目标,在转变教师教学认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价值,進而以此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其中,基于CDIO工程教育思维,《经济学》课程评价应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并非单一根据学生的理论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除了应在原有卷面考核基础上增添作业考核以构成集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为一体的考核模式外,还应于课程考核体系中融入课程测验、课程陈述、调研报告、实践成果、论文撰写等多个考核项目,进而以此确保学生评价的标准性和科学性。
5 结语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工作,广大专业教师需在明确长远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断依托先进教育思想就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通过深入解读“互联网+”教育思维和分析“互联网+”市场环境来探究最符合《经济学》课程特点的改革路径,进而以此满足当代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促进该专业及经济学相关学科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芳,付明.“互联网+”背景下的《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144-145.
[2]许其高.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8(4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