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园园 王良胜
摘要:在中学美育教育中引入乡土课程资源,既有助于丰富与拓展美育教育的内容,丰富美育教育的形式,也有助于乡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保护。本文以环巢湖区域为例,初步探讨了乡土课程资源中的美育价值及校本化开发与建设的原则。
关键词:环巢湖 乡土课程 美育 校本化
加强中学美育教育,增強美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认识美、热爱美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使命和新课题。
什么是美育?美育就是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进而让学生的心灵、行为得到美化。美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丰富了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鲁迅先生就认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深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学校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关涉美育。”但是在现阶段,以音乐和美术教学为主体的中学艺术课程教学,依然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这些课程的教学也主要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在拓展和利用美育课程资源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中学美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掘乡土资源中蕴含的美育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育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鉴别和创新素养。
环巢湖区域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等乡土资源,为学校的美育教育和美育课程建设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载体。
一、环巢湖乡土美育课程资源概述
环巢湖乡土资源丰富,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可以依托环巢湖区域拥山揽水的风光,和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挖掘环巢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之美”。教会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关注人居环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环巢湖地区戏曲、民歌种类繁多,影响广泛,庐剧、含弓戏和巢湖民歌等是当地人民传承历史、保存地方人文记忆的重要形式之一,戏曲民歌所折射出的“传统艺术之美”也可以鲜活地体现在校本课程之中。“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环巢湖区域最耀眼的名片之一,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成功上天,光量子计算机横空出世……在全国科技名城里讲述“现代科技之美”,是拉近学生与现代科技之间距离的重要途径。环巢湖区域还有着以东关老鹅汤、庐江小红头、肥西老母鸡、运漕和柘皋早点等为代表的经典美食,其中蕴含着环巢湖居民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哲理,是当地人民“乐享生活之美”的具体体现。环巢湖区域古镇众多,运漕、柘皋、烔炀、三河等古镇驰名中外,这些古镇中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徜徉在浸润着数百年风雨的古镇街头,可以充分领略徽风皖韵的“古建筑之美”,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最直观的物质呈现,徽派建筑是徽文化区域人文价值的凝结,是环巢湖人民艺术和技术的结晶。环巢湖区域人杰地灵,以爱国巢湖三将军、洋务领袖李鸿章、抗日英雄戴安澜、革命烈士王再生、科学文化名人杨振宁、体育精英许海峰等为代表的环巢湖优秀儿女,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留下了大量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他们身上闪耀的正是“家国情怀之美”。
二、乡土美育校本化开发的路径
(一)立“乡土之美”于学科教学
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是艺术课堂,加强和完善艺术类学科的教育尤为重要。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美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强化对学生的立美教育。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其内在的要素和原因。要教会学生知其美,更要知其为何美。以艺术类教材为基础,结合乡土资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乡土美的情境。比如,以环巢湖民歌为资源,让传统音乐在现代课堂里焕发美的生机和活力;以乡土资源为材料,结合乡土特色进行美术和摄影创作,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家乡自然美的意识。
学校美育,除了艺术学科之外,其他学科也可以起到润物有声的作用。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渗透与环巢湖有关的经典名篇;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可以补充量子卫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讲述中国奥运冠军第一人许海峰……这些都是传播巢湖美的载体,都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二)融“乡土之美”于实践活动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活动的动机兴趣为中心的课程类型。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春游,把学生带入巢山巢水的美好世界里,让学生感受青山绿水、碧波荡漾的生态之美;通过研学,让学生去触摸环湖古镇中蕴含的历史沧桑之美,去想象发生在这里的一幕幕乡土故事。实践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乡土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更容易让学生去主动发现美、鉴别美进而创造美。
(三)寓“乡土之美”于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塑造学生品格、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校歌、校训、校貌、学生活动等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以区域名人命名楼宇和道路,可以以“巢文化”为主题来设计校园景观,可以将庐剧和巢湖传说故事等搬上学生的艺术舞台,可以利用校歌、校训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造福桑梓的豪情!这些渗透于校园文化之中的乡土元素丰富了学校文化,提升了学生品位,无形之中将家乡之美浸润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三、环巢湖乡土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要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一)理论和实践互为补充
“美远不止于审美,而是以人的践行为本。”美育教育及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触摸、体验与感悟乡土文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发掘乡土传统道德之美,开展以“道德美”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乡土名人资源为依托,开展学习名人的“家国情怀”的征文活动;以家乡自然美为主题,开展“讴歌巢湖美”的诗歌朗诵和绘画活动;以欢庆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触摸传统节日,体验人文巢湖”的写对联及猜灯谜活动等。因此,在校本课程中融入优质的乡土美育素材,构建充满乡土特色的美育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立美”与“审美”完美结合
“真正的美育首先是审美精神、立美精神的学习。”“立美精神”和“审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仅把美展示给学生,而不告知美的原因的行为,不能称之为完全和完善的教学。”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我们在培育学生欣赏乡土美的同时,更要培育学生把“美”的意识和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并主动去表达美、创造美,从而丰富美育的内涵。
(三)国家、校本、班本课程交相辉映
在利用乡土美育资源进行课程建设时,要着眼于乡土特色,着力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体系。实施美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美育课程体系中,要以国家课程为依据,辅之以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的灵活性,充实美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要依托学校和社会资源,加强美育课程师资力量的培养,提升教育者进行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要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引下,尝试着构建与自身学习能力、班级情况相适应的班本教材,力争做到班班有特色,班美其美,美美与共。
环巢湖区域是一片温暖且厚重、凝练且从容的美丽地方。从凌家滩文明到有巢文化,从三国战场到宋金前线,从洪武水军到北洋水师……它们无不刻上了深深的巢湖烙印。充分挖掘环巢湖乡土资源中蕴含的美育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美育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本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艺术文化、社会发展、风土人情之美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热爱乡土的情感,进而形成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理想与信念。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