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如爱 凌燕霞
【摘要】识字教学,要适应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这成为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需要把握的着力点。汉字有着它内在的逻辑,也就是汉字思维,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中,要运用这种思维开展教学策略,同时让学生掌握汉字思维,为自主識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式枯燥,学生积极性低,识字易错,易混淆,忽视了汉字思维,及其文化内涵,笔者从甲骨文象形、字根、文化、书写、学时几个方面探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字思维;甲骨文;图画;识字策略;传统文化
一、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是进入语文世界的起点,而一年级是第一次走进学校开始学习中华方块字——汉字,对小学阶段后续几年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语文学科关于文字的“认”和“懂”,更是影响着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思维方面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汉字笔画较为复杂,且多种意思并存,同音字多等情况,给低年段的学生的识记,理解,书写带来了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下问题较为常见。
(一)教学方式以识记为主,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积极性不强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识字教学目标是会读,会认,在这一目标之下的教学方式比较机械枯燥,当学生会读会认,却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不够,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识字积极性较低,学了易忘,影响教学效率。
(二)学生识字易错、易混淆情况多
传统的识字教学法,是让学生加强记忆,单靠死记硬背,要背的任务量很大,容易出错,同时同音字,形近字多,出现易混淆情况多,即使有更正,但同样的错误会再次出现,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不够。如此状态再学习新的生字,会再出错,这样会导致低年级识字教学在基础一环中陷入恶性循环。
(三)学生识字忽视了汉字的思维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强记中识字,会形成思维惯性,认为汉字就是枯燥,意义复杂的符号,而缺少一种真正科学、有效的汉字思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汉字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汉字的形为什么是现在这样的方块字?汉字的音为什么是这样读而不是那样读?汉字的义为什么该这样理解,而不是那样理解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文化渊源是什么,都有需要我们以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看字,在纵深的维度来理解汉字。学生不能掌握汉字背后的含义,没有深层解析汉字,形成汉字思维,就不能通过这样一种思维去把握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
二、汉字思维的含义和作用
汉字思维,简而言之,就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理解汉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汉字,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是图像思维,也可以是故事思维。要学汉字先学甲骨文,一个个甲骨文对应一个个汉字。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上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是后世汉字的鼻祖,每一个甲骨文,都是有所象形,含义上表示具体的事和物,在后来的使用中,人们把原本简单的甲骨文含义衍生到相关的层面,以此可以理解汉字的意义扩大,同时,通过甲骨文字的组合和适当变化,又造出了新的汉字。正是由这些最初的,古老的文字一步步演变,才形成后来的方块汉字。
正是在了解造字背后的故事中,学生能够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而这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加深了学生对汉字基本字根的理解,同时由这些基本字根再构字,相关含义得到延伸,在书写汉字时,学生亦是懂得一笔一划的含义,从形音义写四个方面感受汉字,掌握汉字,这样的汉字学习为后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持基础。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因为了解了文化的根源而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同时,这样理解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易忘记,也利于教师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汉字思维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图画导入,想象激趣
甲骨文是识字的第一阶段,让学生观察生动形象的甲骨文,猜测图画含义,分析其特点,不给学生以识字的压力。他们对呈现出来的图片抱有极大的兴趣,一边观察,一边猜测。这时教师相机提示这是一个与什么有关的汉字,以及这个图的相关特点时,学生兴致勃勃进行联想,这就是初步的汉字思维,以这种思维进行的学习是趣味学习。当学生能猜出这个汉字时,学生会很自豪,当没有猜出这个汉字时,他们也会很期待教师的讲解。
当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字形特点,着重指出图像的某一部分具有的含义,比如,水的甲骨文,左右都是两个点,中间是一条竖着的曲线,两点代表水滴,曲线代表水波纹,让学生们一联想,他们会觉得很形象,写作简化字“水”时,他们仍能说出水的笔画的含义,竖钩是水波纹,左右两边是水滴
(二)学习基础字根,轻松掌握字族
甲骨文成为一个个字根,字根又能衍生出更多汉字,比如一年级学的生字:猪,出示甲骨文,先猜,再把汉字逆时针转90度,学生一看就能明白这是一头猪,出示字根:“豕”“豕”在古代就是猪,“豕”字还可以变出更多汉字,板书:家、豚、豬、彖、喙、缘,让学生猜测相关的含义,并适时点拨提示。当学生们在认字过程中开动脑筋时,这就是汉字思维。意思即使不能猜对,但学生们保有一颗好奇和期待的心。随着老师的一一讲解,学生恍然大悟:“家”原来是在一所房子里,用同一头猪祭祀; “豚”原来也是猪,河豚是河里的猪,海豚是海里的猪;“彖”(tuan,四声)是用一个钩子勾住猪嘴巴,有嘴巴的含义,也有连接的意思,所以轻易能猜出“喙”和“缘”的意思,由此学生通过一个字根,轻松掌握“豕”这个字族的意思,而且完全不用死记硬背,理解式记忆充满趣味,记得更牢。
(三)俗语故事引入,理解汉字中的传统文化
识字先识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那为什么要在甲骨上刻字呢,这是一个故事:距今三千年前,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一般用龟甲兽骨占卜问吉凶,事情过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甲骨文本身涉及到一个占卜文化,这些文化内涵方面的内容很新奇,有趣,结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学生很好理解。
“卯”字的甲骨文像是一个圆形被一个东西分开的样子,所以“卯”有分开的意思,由“卯”组成的柳字,指的是一种树干很早就分开的树,这里涉及到一个俗语“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桑树有丧事的含义,栽在前门不吉利,柳树是有分开,分家的含义,所以栽到后院也是不吉利的,由“柳”这个汉字作为入口,学生既掌握了汉字,就理解了相关文化内涵。
在讲北京的“京”这个生字时,学生知道了“京”指的是宫殿那样的高楼,而“高”就是高楼,在讲到“敲”这个生字时,指的是在高楼上面敲打,敲打什么呢,这里涉及到一个成语:晨钟暮鼓,由字而带出了下一个文化含义:早晨在钟楼上敲钟,傍晚在鼓楼上击鼓。因此,“敲”指的是钟楼或鼓楼上面敲打。
(四)趣味书写,记得更牢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环节,也是书写必然要求,用汉字思维理解笔画,写字将成为一项有趣的事情,而不只是完成布置的任务。比如学生在书写“余”这个汉字,首先讲了房子的故事,像“厂”“余”“舍”“京”都是房子,这些表示房子的不同类型。那么“余”这种房子,什么是它的房顶呢?学生一看就知道是上面的一撇一捺,在书写时,教学生先写这个字的“房顶”,先写一撇,再写一捺,因此,用汉字思维,书写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另外,学生在笔画上總是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时候少写一个钩,有时候不记得一竖是出头还是不出头,就用上面的“余”为例,有学生总是觉得竖钩应该写在第二横的下面,笔者就跟学生说,屋顶下面是横梁,用横梁顶住屋顶,再用竖的的顶梁柱顶住横梁,竖钩就是顶梁柱呢,所以应该顶在第几横呢,学生就理解了应该顶在第一横下。
再举一个例子,写老虎的虎字,有些学生写字不够仔细认真,虎头的横钩,写成一横,如果运用汉字思维,就会知道横钩是不能少的,因为老虎有尖牙,在笔画里表示就是,上面一个横钩,下面一个竖弯钩,这就是老虎的尖牙。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字,说过一遍,学生就记住了怎么写,而且记得牢固,下次不会再范这样的错误了。这样的写字教学,教学质量很明显就上去了。
(五)固定学时,强化思维
由以上分析可知,汉字思维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非常有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想这一作用发挥到最大效果,还需要保证固定的学时。语文教学课内要掌握的内容不少,而用汉字思维来教学,必然是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以致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时间被挤压,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如果汉字思维的汉字学习时间和语文课堂能够区别安排,那么识字效果将会变得更加显著,而语文课堂也可以更加张弛有度。
四、结语
识字教学可以生动有趣,在汉字思维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让低年级学生快乐学习,爱上语文,为中高段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一项走得更加长远的学习能力。而兼而得之的是,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和辨析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文化的熏染中提升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陈晓燕.追根溯源学汉字——浅谈低年级识字策略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杨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
[3]张璇.小学生“识字回生”的原因分析与教学对策[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