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涛
摘要:进入新世纪,被大数据和“互联网+”充斥的时代,小学课堂中如何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是我们在不断思索的问题。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学习地位发生变化,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广泛、丰富、高质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甚至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按需学习”。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数字化云技术环境下的基于主题式教学的个性化课堂学习模式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 云课堂 个性化学习
今天,“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代名词,它正推动着教育朝着“个性化、多元化、均衡化”的理想目标一步步迈进。我们致力于实施“未来课堂”项目,即将云技术引入课堂,凭借网络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效整合,达到师生智慧的共生互长。在从“望而却步”到“云端漫步”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着“教”与“学”的“融”和“变”。
我们借助PAD智慧教室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多向交互,学生可以畅行于教室、校园中,随时随地的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PAD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设备,而是真正成为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带轮子”的工具,使其快速高效地运转。
一、基于“云技术”的个性化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实践中,与传统教学相对比,我们实现了五个转变:
(一)整合资源,从“定量选择”到“海量选择”
每节课前,教师一定要把主题资源准备充分。这样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将丰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个体与资源间的互动,真正实现了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目标。
(二)实时反馈,从“课堂预判”到“针对监督”
教师在练习和评价环节中可以利用系统迅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每个题目答对的人数及每个学生答题情况都能清晰的呈现在教师PAD上,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在使用PAD学习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都被记录在PAD中。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的“投影”功能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既避免了学生偷懒,促使学生认真地作业;也有助于全班共同探讨交流,对事不对人。
(三)调查统计,从“预设学习”到“生成调整”
现在学生的学习大多不是零起点,教学都是在一定学习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课前或学前调查。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PAD投票,快速完成调查,统计结果也可以及时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把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教师在教学古诗《绝句》时,在课前发起了一个小调查,看看同学们对“绝句”这种题材了解多少,对作者“杜甫”了解多少,这样直接省略了课上冗长的“明诗题”“知诗人”的过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将教学重点做了有效的调整。
(四)对比指导,“面向全体”到“个人定制”
借助云平台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即写即批即改。教师把学生作业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呈现出来供全班学生借鉴和点评;有时以一名学生的作品为示范指导大家,这样可以将每个同学不同的想法推送给大家看,便于借鉴;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品评;对于一些能力不强的学生,单独发送教师的批改,进行真正的“一对一”教学指导。
(五)拓展课堂,从“封闭课堂”到“开放空间”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PAD学习,可以向课前和课后延伸。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留下不同层次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进行考试测评,这样不仅提升了预习与复习的效果,而且还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量化评价帮助自己进行课后反思,对下一步的备课、教学进行更好地设计、拓展。
二、基于“云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成效
(一)学生层面
學会搜集资源,丰富了学习内容;掌握学习平台,增强了互动交流;增强学习趣味,提高了学习效率;交流个性观点,促进了自主学习。在数字化环境下,谁也无法对知识进行垄断,学生对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进行收集、探索、分析,从中辨别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不需强调与他人“同步学习”,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得到加强。它赋予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传递者。
(二)教师层面
转变了教与学的观念。做到从传统教学向互动式教学、多元化教学、差异化教学的转变。
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的素养。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课上的实时反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吸收内化”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学习力的有效提升。
转变了师生角色。事实证明,新技术不会取代教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也是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创新能培养的引导者。这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的讲授式的关系转换为新型师生关系。
形成了新的评价方式。家长、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第三方评价。这种综合性评价模式能够大大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多角度思维。
(三)学校层面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其评价的方式、内容、标准、主体和结果来看,强调了多元评价,给学生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从其评价的过程来看,其评价是具有动态性,重视了评价的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反馈以及评价后的改进等。从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
2.学习机制立体化
突破了时空的限定,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立体化学习机制。这种课前预习模式、课中混合模式、课后的巩固模式,有助于提高师生整体素质,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断点的存在。
3.家校互动数字化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错题本等反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为教师、学生、家长间深度互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随着数字化环境的不断完善,学生与教师的适应,将会打造具有特色的“智慧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的课堂。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引发教学模式的改变,为优化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提供一个全新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任友群:《为数字时代准备未来教师》
【2】董君武:《个性化学习的系统构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