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念,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教师要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必须要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责任”,这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学生培养的需求。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时代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方面的竞争,尤其是对于高中教育各个国家都十分看重。高中阶段的教育连接着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当下为了培养出能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素养教育也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但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中将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进行分离式的处理,使得学生不能保持持续性的学习热情。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在“互联网+”这个特殊时代我们要将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密切地融合起来,使其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信息技术学科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一、 “互联网+”教育下树立信息技术核心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地了解核心素养相关理念,为了确保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落实,我们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有关的理论知识,以此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从而配合完成课程改革任务。教师在改革中应该适时摒弃以往过时的教育观念,及时从各个渠道吸收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从根本上理解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意义所在,进而把握好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进行新课标版信息技术新教材的课程教学前,教研机构或者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中让课程专家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指导,使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培训结束后可对教师进行整体性的考核,对存在问题的部分教师展开继续培训教育,争取让全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的教授具有全方位的把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有关“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关联和重要性,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视频内容尽可能地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这样学生也有兴趣去继续了解后续的内容,观看完视频后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说出来,组织所有学生展开讨论研究,教师最后做出总结性的表述。
借助这样的授课形式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深入浅出地做出诠释,方便学生为自己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只有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与学的相关宣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发展性需求,也只有填补传统教学模式的漏洞,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教育。
二、 “互联网+”教育下保证信息意识的先进性
为了让学生对“互联网+”的前景以及作用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在课堂上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同时在面对网络时保持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信息数据库作为信息技术传播的载体,需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其意义所在,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同时树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如此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发展和科学精神的先进性。
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与社会”相关知识时,教师提前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保证信息的先进性,将国家最新的政策和信息建立成系统的体系向学生传授,在做PPT时,教师可以从国家新闻网、微博、今日头条等渠道搜集一些最新的视频短片供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处于高中学习阶段本就压力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学生对于课堂的认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待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接着组织学生通过手机等资源,搜集自己了解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等等,然后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随后由各组代表进行发言。学生们首先在欢乐的氛围中对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一个了解,接着教师通过PPT中的图片仔细地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在这个时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阐述信息技术与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不断地接受相关的信息熏陶,保证教学上的先进性,培養学生对该知识的敏感度,进而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对信息的识别方法,在准确筛选与分析中找出信息的价值。
三、 “互联网+”教育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根据计算思维的特点和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做好培养和完善上着手研究,在体现高中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建设。通过“互联网+”和实际环境的相互结合,保证该课程的时代性和层次性,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数据与技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然后从基础数据和技术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让其掌握良好的计算特点和相关规律,最终获得计算思维的提升。比如学习三维设计与创新的相关内容时,就要根据班级情况设置学习小组,该小组的建立是包含各个层面的学生,将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开展课程中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积极地对三维图形进行构思和想象。其中空间能力强的学生先构建基础模型,然后向其他同学介绍如何快速地构建思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小组内的其他学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意见,并最终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最后教师对学生们提供的想法做出详细的分析和指正,如此便能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先进性。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将自己所作思考的过程分享出来供大家学习借鉴。
在制定教学措施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习惯,避免在学习中出现只关注理论和工具化等问题,提醒学生从准确运用和思维迁移上入手,确保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 “互联网+”教育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互联网+”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不断地完善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和智能多样的数字化工具的运用等。而这其中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此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引入开展相关教学,让学生从系统的信息建立中展开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授“信息获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让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或者月亮,大树的扩展是枝干或者叶子,月亮的扩展就是云或者星星。教师一边在讲解的时候一边叫学生到黑板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绘制,如第一层次就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互联网信息的查找,文件的下载,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来就可以了,然后教师接着进行讲解。分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将其作为导图的中心然后绘制,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将其画出来之后,让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一种方式更好,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同时进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相互之间的优劣。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励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便于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进行搜索引擎的相关内容讲解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教学模式独自思考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思维导图,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所在。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活跃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五、 “互联网+”教育下开展个性化教学
“互联网+”提倡的要点在于让整个世界和信息技术接轨,让学生了解信息社会的各种知识。然而传统的教学只强调学生的成绩优劣,不注重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到了技术和具备应用能力。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状态,要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具有弹性、灵活性、多样性,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工智能初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地介绍,教师在课前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制作一些炫酷的小视频,在这样气氛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很快会被吸引,对该部分内容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在看了刚刚各个部分内容的介绍,大家对哪部分感兴趣可以提出来。”让学生依次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做好记录并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学生进行分组。有的学生喜欢人工智能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的学生喜欢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运用,还有一些学生喜欢人工智能在军事方面的运用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在下节课内容开展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分为几个部分,让不同喜好类型的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课件的制作和讲解,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分享交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展开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
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切忌将所有的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一步步自己钻研和探索,这样才会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都取得应有的进步。
六、 結语
总之,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为了让学生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确保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展开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各部分素材内容的时代性,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意义所在,同时根据课程要求有意识的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实现新时代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蒲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2):233.
[2]卜娟芳.“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核心素养融合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8(2):61-63.
[3]陈琳.浅析“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62(2):111+126.
作者简介:尹黎力,重庆市,重庆市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