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与思维、知识与方法并重的学科,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也是学生展示学习方法、表达逻辑思维的交流工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疑难问题简易化,让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整合获取的信息,用精练、准确的数学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是值得老师深入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说理教学;数形结合
一、 引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理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有利于促进说理教学改革,将数与量之间的关系论述转变为图与数的关系,便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借助图形理解数学公式的内涵和分析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说理教学中,应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数与形的紧密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鲜活化和趣味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与探索,寻求有效的数形结合思想的实施路径。
二、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说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说理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理”“有据”地进行说理。
(一)运用“数形结合”,让学生说得“有序”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数形结合,能够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
“审题—分析—解题—总结”把“符号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通过对“图形语言”的深入分析,再转化成口头语言,有序的表达出来。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一课例题2:将4盒牛奶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包装纸?那如何让学生能有序又不遗落的把这些方法说出来呢?执教者想到了数形结合,设计这么一份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让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
这样,学生在分析题目的意思后,把自己的多种想法通过画一画表示出来,有利于在和同学交流中把自己有序的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做到不重复,不遗落,很快得出了8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其中,重叠6个面的有4种,重叠8个面的也有4种。
(二)运用“数形结合”,让学生说得“有理”
数学学科学什么?学“理”。只有让学生真正弄清算理,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懂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学懂数学。从而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那么,学生怎么才能讲清“理”?“数”与“形”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知识,“数”与“形”之间的转换,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深化对数学概念等抽象知识的理解。第二,在说理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方法,能将文字信息转变为图形、把复杂的问题简化,学生在问题探究和分析中,能更好地整合现有信息,并理清数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算法的同时学会运用算法。
比如学生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受2和5倍数特征的负迁移,说出了“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有学生通过预习书本知识,知道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是为什么?学生说不清这个“理”。有位执教者用面积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说理:225能被3整除吗?
用面积图形分别表示出2个百、2个十和5。每1个百最多99个小正方形刚好是3的倍数,2个百就余2个,每个十最多9个小正方形也是3的倍数,又剩下2个,还有个位的5个,这样剩下的就是“2+2+5”,如果这些剩下的个数加起来,又是3的倍数,那么这些方格的总个数就是3的倍数。接着,执教者又让同桌互相举例,画图,说理,学生很快就把利用“数形结合的”例子把为什么“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说得非常有理。
(三)运用“数形结合”,让学生说得“有据”
所谓据,是依据和根据,让学生说得有据,学生就要快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为自己的观念找好论据。对于小学生而言,论据为何,他们还不了解。想要让学生说得有据,更多的还是要从思维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入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参与问题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才能在脑海中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在问题探究中快速明确解题方向。运用数形结合开展小学数学说理教学,教师既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等,巧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要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针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培养,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简化数学符号、公式等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归纳和整理好所学知识,这样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在问题探究和数学表达中有理有据。
三、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说理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数学课堂说理教学,本质上是要让学生理解数与量、数与形之间的逻辑关系,多数情况下教师会通过理论分析、举例分析等方式,深化学生对课堂数学知识的理解。然而,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接受能力有限,说理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则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运用生动形象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并将抽象的数与量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图形分析和文字信息转换,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提供充足时间,让学生“有空说”
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先要确保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虑后,交流。小学数学所教授的知识,多数都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平面图形互相转换等,说理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也贴合教学内容。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生动形象的图形、反复使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领悟数形结合思想,就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问題探究中,融会贯通,在联系中也能更好地举一反三。另一方面,教师要基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灵活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启发学生思维。毕竟学生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学习效果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会习惯将形化为数来解决问题,有些则是趋向于直接用数量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课堂说理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寻找符合自身特色的解题思路。
(二)整合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有话说”
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师要先挖掘教材中与数形结合思想有关的知识点,采用数形结合思想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操作的学具,或者可以设计学习单,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涂一涂等,让学生运用“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若是直接进行说理教学,学生往往都是一头雾水,要么是一知半解,很难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借助概念进行信息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针对抽象的数量关系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变为图形解析。例如计算2/5×1/3=?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涂出2/5×1/3,这样一来就将复杂的计算问题,转变为简单的图形解析,借助图形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学生就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计算公式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这就让数学教学实现了從“授人以鱼”到“悟其渔识”的转变。
(三)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意说”
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感悟数形结合思想,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蜡烛创设问题情境,有一个长度为8cm和一个长度为6cm的蜡烛,两根蜡烛都烧掉同样长度后,发现原为6cm的蜡烛剩下的长度是原为8cm的蜡烛剩下长度的3/5,请问蜡烛燃烧了多少厘米?这样的问题情境,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会设未知数,基于题目的意思进行列式计算。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绘制烧掉部分的线段长度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先让学生自己求解,再让学生依据图形进行计算,通过两次计算的过程和体验,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数形结合运用于解题是非常好的方法。长短蜡烛剩下长度的长度比为5∶3,即长蜡烛要比短蜡烛多2份,2÷2=1每份长度为1厘米,所以长蜡烛还剩5厘米,短蜡烛还剩3厘米,由此可得,长短蜡烛燃掉了3厘米。这样的分析过程,比起设未知数,更便于学生理清数与量之间的关系。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说理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旨在深化学生对小学数学抽象概念、公式等知识点的理解,便于学生将抽象的数与量之间的关系转变为数与形,通过图形解析整理现有的信息,寻求解题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质疑、析疑,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岳桂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中华少年,2017.
[2]王美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17(6).
[3]石丽丽.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5(3).
[4]孙似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91):77.
[5]金荣.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6).
[6]梁雪梅.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解读[J].科教导刊,2017(10):139-140.
作者简介:陈玲玲,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