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洪林 张峰
摘 要:为了解决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实践困境,促进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思想的落实,从刻板印象的视角分析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并提出化解路径。认为:虽然武术攻防技击是学生喜爱的内容,但其具有“攻击性”“击打性”的刻板印象,在校园安全至上的今天,必然引起基础教育学校对开展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之忧,严重阻碍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推进与落实。化解路径:需要从认知环境改善、认知资源重造、认知资源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形成推动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价值共识,构建规范与安全的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体系,不断强化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认知图式,消除学校开展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顾虑,才能夯实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刻板印象;基础教育;武术课程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actical dilemma of the basic education Wushu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ought of the basic education Wushu curriculum reform,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the basic education Wushu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ereotype, and gives the solution path. It is believed that although Wushu combat is the favorite content of students, they have the stereotype of "aggressiveness and striking". Today, when campus safety is supreme, it will inevitably cause the security concern of basic education schools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Wushu attack and defense skills, which will seriously hinder the advanc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Wushu curriculum reform in basic education. Solution path: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of cognitive resources and practice of cognitive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onsensus on the necessity of Wushu curriculum the
为了化解武术教育的困境,让武术真正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重任,武术教育改革拉开序幕。改革思想从“强调应用[1-3]”到“打练并进 [4]”,再到“回归技击[5]”,均体现共同的底层逻辑,即:武术教育改革需要突出攻防、强调技击,体现武术的“防身自卫”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价值诉求,促进武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防身”和“攻击”是一个共存的“双生体”,武术攻防技击除了具备“防身自卫”的功能以外,也具有“进攻性、击打性”的刻板印象,而在强调校园安全至上的今天,特别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攻防技击教学,此刻板印象必然引起人们的安全之忧,进而影响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推进与落实。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果不能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必然对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推进形成重大阻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知,这方面的问题鲜有人探讨,基于此,本文尝试厘清这些固有刻板印象对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影响,并探寻其致因与化解路径,为分析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1 刻板印象:武术攻防技击的显性特征
1.1 简单固化:武术攻防技击刻板印象的认知过程
刻板印象(stereotype),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首次提到 [6],是关于人们对某个群体或事物的固定观念、认知和评价[7],是一种对特定社会对象的认知图式[8]。在面对特定事物时,人们常常受到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制约,其加工过程常常过分简单化或概括化[7],具有主观性和偏见性,无法清楚地了解和认清事物的真实情况,导致人们在不自觉地使用刻板印象后,往往产生很多的负面效应,而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面临同样问题。虽武术攻防技击是学生喜爱的内容,然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有综合格斗、散打、拳击等多个类别的强对抗性格斗比赛,这些比赛的“进攻性、重创性”特征,早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图式结构,并长期储存在记忆中。虽这些格斗类运动项目并不等于学校所推广的武术攻防技击,但当人们听到武术攻法技击时,遇到相关联的事物后,由于人脑储存信息容量的有限性及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绝大部分人常受到“认知吝啬鬼理论[9]”的影响,不可能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的真正内涵,而是迅速激活存在记忆中的刻板印象,来帮助自己完成对武术攻防技击的认知任务,但是这个过程常常过分简单化、固有化,无法全面真正认清基础教育武术攻击技击的本质。
1.2 安全顾虑:武术攻防技击刻板印象的认知结果
武術攻防技击的通俗说法是“打”,一直被认为是武术的主体命脉[10],其具有突出的防身自卫功能。根据目前的武术情况,其应该包括散打、太极推手、短兵、攻防突出的传统武术等多个武术类别,虽然这些武术内容在进攻性、击打性方面差异显著,但由于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简单化、固有化的认知,不仅很容易将这些武术内容归为同一类,而且会受到固有刻板印象认知图式的左右,通过长期存储在自身头脑中已经形成的靶子,激活存在自身记忆中的刻板印象,很容易将这些武术内容与“进攻”“击打”“重创”等印象联系起来,给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带来更多的“不安全”想象空间,也必然在人们心理留下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不安全或风险较大”的消极刻板印象,从而在心理层面形成不良的概念表征。一旦这些不良印象的概念表征在人们心理上形成,即使具有显著“攻击性”“击打性”特征的具体认知资源不在场,人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知觉、思想和思维方式赋予这些具体认知资源的抽象意义,从而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产生安全之忧。那么,在校园安全至上的今天,特别是基础教育学校,在人们没有完全理解武术攻防技击的真实内涵,没有建立武术攻防技击安全性认知图式之前,人们也必然对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的教学产生“安全性顾虑”,进而产生不良的认知结果。
2 致因分析:刻板印象在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中的困境
2.1 动力抑制:学校启动武术课程建设中的刻板印象
“建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的意思,而学校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主体积极开展的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等创新性实践活动[11]。那么,“武术攻防技击”的课程建设是在基础教育学校的主导下,以“攻防技击为核心”,以“弘扬文化、培养精神”为目标的武术课程建设活动。在我国经过40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学校的课程已经由单一必修课的状况,建成了必修、选修、课外活动三结合的课程结构,地方安排课程的自主性不断增强[12],特别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之后[12],同年教育部颁布《体育课程标准》,没有对体育教学内容做统一的规定与要求[13],给基础教育学校加强体育新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足够的动力,紧接着,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14]。加之,武术界认为,基础教育武术课程的困境主要因为学校没有教授学生喜爱的武术攻防技击内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课程建设如同“弦上之箭”,得到轰轰烈烈的开展是理所当然之事。但是,多年之后的今天,好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并没有得到顺利开展,至今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15]。针对此困境,课题组对华二附中、师大四附中、弘文学校、开鲁新村第一小学等6所学校分管体育教学的校领导或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在6所学校中,除了开鲁新村第一小学的校领导表示如果学校具备师资条件,将支持开展武术攻防技击的武术教育改革工作,其他5所学校领导均担心出现课堂伤害事故,存在安全性顾虑,也担心学生学习“武术攻防技击的内容”会直接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增加。学校分管体育的领导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之所存在“安全之忧”,究其原因,对武术攻防技击的“攻击性”“击打性”刻板印象是其主要判断依据,这将严重抑制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武术攻防技击课程建设。
之所以认为武术攻防技击的“攻击性”“击打性”刻板印象是抑制基础教育武术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安全是学校教育的“底线”,“安全之忧”必然成为基础教育学校的“禁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安全校园为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16],而且一旦出现校园安全问题,学校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如梁成、韩小雨调查了2016年度学生校内伤害事故民事判决文书情况,在501件实例中,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有436起,承担责任超过60%及以上的204起[17],在这些实例中,有120例为体育活动事故[17]。而且随着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的参与者、围观者,任何事件都很容易引起公众热议和社会轰动[18],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只要涉及到校园安全问题 ,基础教育学校必定是慎之又慎。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尽管武术攻防技击是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但是受到武术攻防技击的“攻击性”“击打性”刻板印象影响,让基础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对抗性”“击打性”的武术教学,学校必定非常谨慎,在没有消除他们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顾虑之前,基础教育学校不愿或不敢启动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课程建设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2.2 惰性增加:体育教师武术教学实践中的刻板印象
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课程的教学实践同先前的武术教学相比相差很大,是在打破原有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再平衡的过程。美国学者飞利浦·史克雷切蒂将教师分为开拓者、先驱者、安于现状者、抵制者和破坏者五种类别,如果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不认可或不适应,将导致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扮演对抗着或破坏者的角色[19],极易形成教育实践的消极态度和惰性心理,通过偏离、修改、钝化等方式抵制新的教育理念推进和进行[20],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课程的教学实践理念符合学生“防身自卫”的需求,可以提高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但是“武术攻防技击”与“武术套路”的技术特征相差巨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是教学手段都发生了“翻转性”的变化。在基础教育武术课程选择攻防技击的教学实践之后,新的教学体系将给体育教师带来大量的工作,本身已经严重降低了体育教师参与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积极性和动力,一定程度上形成体育教师参与武术课程改革的惰性;而武术攻防技击的“攻击性”“击打性”刻板印象,又让基础教育体育教师担心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存在安全之忧,担心课程上出现伤害事故,增加教学事故发生的概率,这更进一步增加体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惰性。
当基础教育体育教师受到武术攻防技击刻板印象影响,增加其参与武术课程改革的惰性之后,广大基础教育体育教师必定逐渐从心理上认为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不合时宜,同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者一样,无声地、消极地对抗武术攻防技击的教学推进。但基础教育體育教师在武术攻防技击课程建设方面拥有重要的位置,具有课程开发权、课程决策权、课程实施权和课程评价权,是课程的领悟者、运作者和执行者[2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11],让教师在新的教育实践理念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教师由担任“接收器”和“传声筒”的角色渐渐转换为新理念执行的主体,教师在面对新理念教育执行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所以,在基础教育学校推进武术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广大体育教师的兴趣和动力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广大的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即使武术的攻防技击课程改革在外力的助推下,表面上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最终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因此,在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与方法,逐渐消除或减少体育教师对“武术攻防技击”固有的刻板印象,让广大体育教师从“安全性顾虑”之中走出来,改变参与武术课程改革的“惰性心理”,形成从“消极、抵制”到“积极、支持”的态度转变,才能成为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
3 路径选择: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进程中刻板印象的化解
3.1 认知环境改善:运用合理宣讲形成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价值共识
社会环境是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挣不脱也离不开的生存土壤,既因为学生喜爱“武术攻防技击”而推动着武术课程改革,又因为“安全之忧”的消极刻板印象制约着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课程的教学实践,呈现“悖论性现象”,多年来这种现象一直存在,这是导致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实践环节无法落实的重要因素之一。化解基础教育武术课程的此种困境,必须从改善认知环境开始,消除或减弱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的负面刻板印象。而认知环境的改善需要以观念转变为前提,从更新基础教育“学校校长、体育教师”的思想开始,通过“认知资源重造”“角色榜样打造”等手段,在保障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为理念,以培养学生“底气和骨气、坚勇和抗挫”为价值支撑,以“著书、立说、宣讲”为手段,更新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让人们重新认识武术攻防技击的教育价值,同时也认清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可控性,逐步形成武术攻防技击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价值共识。
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国人大多“重智轻体”,但随着国家建设“健康中国”和 “体育强国”的计划出台,国人正在逐渐改变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只要能够通过实践证明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足够安全,逐渐缓解武术攻防技击“安全之忧”的不良刻板印象,以武术攻防技击为主流的校园武术文化形态必将被现有的基础教育学校文化所接受,并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针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态度,并形成明确的、积极的武术攻防技击形象共识。积极的价值理念形成之后,不仅可以较大程度上消除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的不良刻板印象 ,也将有助于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参与武术课程改革的信心,并在武术教育遇到困境或挫折时依然热情不减,愿意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形成这样的价值共识,才能为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铺平道路。
3.2 认知资源重造:采用科学实验构建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的课程体系
思想更新与观念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课程建设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方面,推动者还需要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帮助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对武术攻防技击不良刻板印象的观念转变,其最为重要的是“认识资源重造”。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之所以对武术攻防技击形成高危险性刻板印象,主要因为他们以往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能是观看了“技击类比赛”,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体的宣传,形成了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不够安全的不良刻板印象。而试图消除或减弱武术攻防技击不安全的刻板印象,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们呈现一套“安全的”并获得学生喜爱的武术攻防技击课程体系,通过真实的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呈现,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并清楚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可控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消除或减弱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课程的不良刻板印象。但到目前为止,倡导基础教育武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武术攻防技击课程体系,仅仅提出了“突出攻防、强调应用”的改革理念,并加之理论性论述。这些分析论述固然重要,但仅试图依靠理论论述来消除或减弱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之忧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加强实验性科学研究,建立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安全的标准课程体系,让学校校长、体育教师具有实实在在的武术攻防技击教学例证可以参考,具有开展武术攻防技击课程建设的真实抓手。而加强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实验性研究,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探讨。首先, 注重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安全边界构建。保障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是消除或减弱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刻板印象的关键所在。人们主要担心学生在对抗过程中受伤,增加教学的“不安全性”,那么在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实验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两两对抗”之间的安全性问题,比如,如何从“击打的力度、击打的位置”提高安全性,如何利用“护具保护”提高安全性, 如何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提高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这些都应该是实验过程重点需要考虑的因素。其次,形成规范的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教学教材和教学视频。针对实验的成果不仅需要形成科研论文,更需要形成公开出版的教材和视频资料,这些实验成果中不仅需要含有从小学到高中的武术攻防技击课程内容及内容的重难点,更需要包含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强调如何才能保障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让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通过教材和视频可以清楚地了解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机理,才能更好地化解人们对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之忧。
3.3 认知资源实践:利用教学实践强化基础教育武术攻防技击的安全认知
武术攻防技击不良刻板印象的彻底消除仅仅依靠“观念转变”和“实验性研究”还不够,实践才是检验武术攻防技击安全性的唯一标准。虽然,通过“改善认知环境和重造认知资源”可以让基础教育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认识到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可行性,可以较大程度减弱甚至是消除针对武术攻防技击的不良刻板印象,形成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可行性的价值共识,但其仅是停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得到暂时性改变,并不代表针对武术攻防技击的不良刻板印象彻底消除,一旦这些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回到原来的认知环境中,武术攻防技击原有的消极刻板印象极有可能被再次唤醒。因此,在基础教育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改变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态度之后,还必须积极推进武术攻防技击课程的实践活动,采用规划课程建设、开展武术攻防技击教学活动试点,强化人们针对武术攻防技击课程的安全性认知。通过实践行为不断地正面强化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才能将武术攻防技击课程的安全可控性在人们的记忆中固定下来。不过在学校开展武术攻防技击教学活动中,由于绝大部分基础教育学校并没有开设过相类似的课程,没有相关可借鉴的经验,对于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武术攻防技击课程是一个全新的嘗试,比较保守的基础教育学校的校长,仍会存在多方面的顾虑,故此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选择合适的城市组织实验性试点开展。在试点的城市,通过省市教委的支持,选择合适的小学、初中、高中各若干所,进行为期半个学年甚至更久的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经常开设观摩课、示范课,让更多的学校教师更直观地观看武术攻防技击教学活动,以点带面,充分挖掘示范和榜样的效能,逐渐扩大武术攻防技击课程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验证武术攻防技击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如发现问题,可组织专家组进行分析讨论。其次,在实验性教学结束之后,及时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宣讲,告知广大的基础教育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实验的总体情况,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障安全等,让更多地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充分认知武术攻防技击教学可控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的武术攻防技击教学模式,然后向全市乃至全国进行推广。其实,行为是一种集内隐的思想和外显的行动为一体的实践活动,而且外显的行为具有可视性和可测量性[22],只要基础教育学校在经过合理的引导之后,积极开展武术攻防技击的课程建设,并正常地开展教学活动,将可以不断地重复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认知图式,有效化解人们对武术攻防技击教学的安全性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