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韩君英
每位新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挖掘自己潜能、展示自己能力的工作场,这个工作场需要学校来创造与搭建。小学科学教师杨老师是学校众多青年教师中的一员,她的成长经历是学校助力新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
1.一次擦肩而过的机会
杨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学校专门安排科学教研组长做她的师傅。师傅每周都会进入课堂听课,在课后评课,与杨老师共同备课,并要求杨老师每月在组内做一节研究课。三个月后,学校低段课改要开展一次区级展示活动,为培养新教师,学校决定让杨老师参加此项活动。参考网上的一个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完成了教学设计后,杨老师一次次地试讲,一遍遍地与备课组研讨,一次次地修改教学设计,然而却始终达不到好的效果……最终,学校决定暂缓杨老师参与本次活动。
大家和楊老师一起“会诊”失败的原因。教研组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拼盘”式的备课,将别人的“成果”搬进自己的课堂,没有考虑是否切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教学干部和她一起分析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并给予了建议。经过会诊,杨老师明确了问题所在,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2.一次咬牙坚持的蜕变
为进一步帮助杨老师成长,学校在成立低段课改项目组时,邀请杨老师参与校本课程《智感科技》的开发,并主笔撰写课程纲要。这对一个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更是一种巨大的鼓励。
为帮助她高质量完成,学校组织了多次培训,并进行了多次研讨。经过不间断的学习和多稿的修改,最终完成得非常好。杨老师对照课标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领域分为几大版块,再将课程内容按知识内容进行安排,并将每一课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分类。此外,她将课堂评价和效果评价结合,更加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些变化,体现出杨老师对教学和课程的理解,实现了从浅显模仿到独立思考的美丽蜕变。
3.一次沉着顺利的展示
2019年6月,学校再次安排杨老师参加低段课改研究展示会。这次备课,她不再急于上网找材料,而是翻开课标,细细琢磨课标中涉及的知识内容怎么落实,教学目标怎样设定,用怎样的情境将这节课的各环节串联,每个环节的细节怎么设计,如何培养学生科学学习习惯与素养……功夫不负有心人,杨老师第一次试讲就通过了学校的审查,最终漂亮地完成了自己教师生涯中第一次展示课。后来,通过层层选拔,杨老师成为朝阳区小学科学教师的种子选手之一,参加了北京市“启航杯”新教师教学风采说课活动。
杨老师的成长历程是学校培养新教师的缩影,每个教师都是在这样不断的磨练中、在团队的指导帮助下、在比赛展示中成长起来的。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