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工作开展时,教师依据生态美育视域对其教学策略改革,激发学生艺术思维想象力,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生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质。本文对基于生态美育视角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态美育;鉴赏教学
一、 引言
通过高中美术生态美育的鉴赏引导,可促进学生的自我艺术思维发展,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为学生构建美术艺术空间,引导学生在鉴赏学习中实现自我,为学生今后的成长铺垫基石。笔者结合自身美术教学经验,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客观情况,并分析生态美育下美术鉴赏教学工作新路径。
二、 生态美育理念
(一)生态美育与美术教学联系
生态美育是基于生态自然规律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该理念的产生来自哲学与美学的碰撞,因此生态美育必然会涉及一定美术教育信息,并与之紧密关联。在生态美育视角下,主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的开发、可持续发展等,基于艺术发展的视域分析,生态美育与美术教学具有方向一致性,即通过教育工作的开展,以促进生态自然的保护,实现生态社会发展目标。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可启发学生的思想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人文主义与自然保护意识,当学生形成生态自然保护意识后,则可避免做出对生态自然破坏的事情。为推动这一教育效果的提升,应当深化生态美育与美术鉴赏教学的结合,以发挥出两者结合的教育优势。
(二)生态美育与美术教学区别
通过生态美育与美术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两者具有以下不同点。
第一,两者的教育引导内容不同,美术鉴赏教学主要针对美术内容,如作品的鉴赏、绘画、模仿等。而生态美育则不同,在生态美育模式中,以生态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生态审美,将知识教育层面升华到价值观、伦理观等高度,生态美育对知识的传播更为持久,可促进学生形成合理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二,通过两者的对比可知,两者的教育目标并不完全相同。如美术教学主要基于科学知识传播视野进行工作开展,基于客观性与合理性。而生态美育包含的教育目标更多,在生态美育教学视域下,更为关注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引导。尽管美术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会渗透一定生态美育视野,但仍旧以理性的文化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基于美术鉴赏教育视野可知,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旨在建立学生审美价值观,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高度,对应生态美育工作的开展,则比美术鉴赏工作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两者的教育工作方式不同,美术教学工作开展时,主动通过具体的实践绘画进行引导,以提高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储备。而生态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则以思想审美为主,引导学生从内心追求生态自然美,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美术鉴赏,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与高度。
三、 生态美育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结合现状
通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分析,发现生态美育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路径的探索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美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时,侧重美术技巧与专业知识的教学引导,教师利用专业术语对美术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认知范围融入美术鉴赏教学当中,由于教师讲学内容超过高中生的理解范畴,则对学生美术鉴赏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高中美术鉴赏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美术艺术兴趣与爱好,为学生今后的专业美术学习奠定基础。教师直接将生态美育与美术鉴赏进行融合,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违背了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初衷。为有效提高高中美术课程综合教学质量,应当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如教师对不同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引导时,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思考,教师可选择一些生活事例进行渗透,基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引导教学,以提高学生美术鉴赏高度,拓宽学生美术鉴赏视域,开发学生艺术思维想象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笔者将通过下文对两者的结合进行阐述,以高中美术课堂鉴赏教学与生态美育引导为论述切入点,分析讨论两者融合的教育可行性,评估两者融合后对高中美术教学改革的实际影响,是否可完成生态美术鉴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 生態美育视角下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探究
(一)激发学生美术想象力
生态美育视角下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引导时,可激发出学生无限的美术思维想象力,基于自我的美术想象进入美术鉴赏意境当中,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随着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则可不断加深自己对美术信息的认知,发掘出美术作品中的自然美、人文美、环境美。在生态美育视角的拓展下,学生美术鉴赏思维得到很大拓展,使得学生走进美术作品的意境当中,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观念。
高中生思维想象力正处于人生的巅峰,学生可基于外界事物的导引,发挥出自己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业与生活具有很大帮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可开拓学生审美视域,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形成生态自然保护意识。如《呐喊》美术作品中抽象的图像与人物,表现出城市喧嚣对人思想的影响,教师以此为教育突破口,指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若无止境的消耗自然资源,推动城市化发展,最终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障。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与担忧,激发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基于美术鉴赏的美育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生态价值观。
(二)鉴赏氛围营造
高中学生进行美术鉴赏学习时,为突出生态美育的渗透特点,教师应当依据美术教学内容进行鉴赏氛围营造,为学生美术鉴赏学习构建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选择合理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思考,培养学生生态审美意识。
如《星空》美术作品,为营造美术鉴赏氛围,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解析《星空》作品,从多个角度剖析作品的美术艺术价值与人文主义思想,为学生美术学习奠定基础;部分教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直接将不同类型作品悬挂于教室内,为学生构建美术鉴赏学习环境,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美术作品上以发挥出沉浸式美术鉴赏教学效果。
教师基于美术鉴赏氛围的教学基础,开展生态美育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的思想高度得到升华,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如不同美术作品表达的画家思想是什么、反映出社会的哪些现状等。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鉴赏思考,为学生构建科学全面的生态审美价值观体系。
(三)人与自然的审美引导
在具体美术鉴赏教学时,教师不仅展示精美的美术自然绘画作品,并引导学生对自然破坏的一些作品进行思考,通过两者美术作品的鉴赏对比,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人与自然和谐视野对作品进行鉴赏,分析自然生态环境下,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学生的人文主义与自然保护意识得到很好提高。为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美术观点辩论,基于生态美育视域剖析出美术作品的论点,不同论点的学生可对其进行辩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可促进学生美术思维的碰撞,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思考,为后续教师的教学拓展奠定基础。教师依据学生的辩论观点进行合理拓展,指导学生从对立视域进行剖析,以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四)探寻情感切入点
美术作品包含着画家的思想与语言,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从色彩、人物、布局、对比、手法等领域,解读出画家的情感语言与思想高度。纵观古今中外的大画家,每一幅作品都饱含思想情感,学生对其进行鉴赏思考,则可实现与画家的思想交流。但基于生态美育教学视野可知,为深化提高学生高中美术教学质量,教师需对美术作品的情感切入点进行挖掘,确保切入点与学生情感相融合,以促进学生情感思想共鸣。当学生找到情感切入点时,学生则可以此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在剖析美术作品时,对自己的美术情感进行挖掘,更加深入地理解鉴赏美术作品,以提高学生美术课程综合学习质量与效果。
教师在寻找美术作品的情感切入点时,必须突出高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即学生的性格、兴趣、认知、想象力等。教师通过合理运用语言沟通艺术,快速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基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对作品进行剖析,以发掘作品与学生的情感融合突破点。由于学生美术学习的差异性,教师探寻的情感切入点,并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进入学习鉴赏状态。但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思考的路径,学生可自主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探究。在学生对美术内容的自主学习思考下,很好提升了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开阔了学生美术学习视野。教师围绕生态美育与美术鉴赏教学的融合,则可实现生态美育预期的生态审美意识教育目标,提高高中学生美术综合学习质量与实力。
(五)生态美育引导下责任感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时,主要是启发学生美术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美术艺术素养,对学生心灵进行陶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但教师基于生态美育开展美术教学,则可以對学生个体思想进行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与思想,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见,传统高中美术教学具有一定局限,教师依托生态美育教育理念,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进行一定改革,以拓宽美术教学高度,增加美术鉴赏教学深度,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五、 结束语
高中美术教学创新时,教师可探寻美术鉴赏教学与生态美育引导的教育融合,以挖掘出两者融合的教学价值,为学生构建全新的美术学习环境与模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思维创造力,提高高中生美术学习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何小纯.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J].才智,2017(11):146.
[2]林岩.以美育人以美树人:高中美术鉴赏育人之我见[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7):21-23.
[3]朱景磊.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34-35.
[4]张鹏.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76.
作者简介:
韩裕民,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