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旻虹
摘 要: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古诗词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载体。结合教学实例,从激发想象、诵读为本、整体感知三方面探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以期能帮助学生在品味诗词的深远意境中汲取古典诗词的精华。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54-01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谢短篇》中说:“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精练的语言精辟地道出了今以古鉴的重要性。中国自古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凝聚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这些无与伦比的智慧,对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美好的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一、激发想象,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
自古诗画不分家,历史上有不少的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古诗词字字珠玑,如果仅从语言的品读上学习古诗词,那么学生对诗词中蕴含的画面美依旧是笼统和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以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诗”“画”结合,具体而形象地体现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第三首,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诗人用细腻、生动的描写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农田劳动生活图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如朗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时,引导学生想象一片土地荒芜贫瘠、野草遍地、地广人稀的荒凉景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想象清晨时诗人下地松土除草,明月高挂天际,月影下才荷锄晚归,虽然辛苦,却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可引导学生想象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诗人的粗布上衣被露水打湿的情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洁身自好的心境。这首古诗词虽然语言平淡,没有什么修饰词语,却很自然地勾画出了一个“老农”清静舒心的田园生活。只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到诗歌内容里创设的美好画面,才能从醇美的诗意中进一步感受诗人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二、诵读为本,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讲究用韵,语言简练,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犹如一首首巧妙和谐的乐曲,唱出了诗人的悲哀与欢乐。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古诗词“诗中有乐”的韵律之美和意味无穷的魅力。例如,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琵琶行》一文,诗人白居易以其擅长的声音作喻,韵律铿锵、词彩斑斓,唤起了读者无穷的联想,展现出绝妙的音乐美。如“枫叶荻花秋瑟瑟”“又闻此语重唧唧”,使用了叠字。叠字的运用,使得诗歌读起来和谐悦耳,能形象、准确地表情达意,使语言节奏鲜明,堪称“绝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有叠字,还运用了比喻,给人一种跌宕变化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感,在这首长篇乐府诗中类似的比喻被连续使用,不仅表现了诗词的音乐美,也从字里行间中体现了演奏者的专注、听者的陶醉,两者之间的感情正是在音乐旋律中默默交流,渐渐融合。在绘画美和音乐美的和谐统一中,使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与特定的情景气氛水乳交融,富有立体感,从而更深沉地感染读者,拨动读者心弦。“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依靠平仄格式的变化,使得语言简练的古诗词形成跌宕变化的音乐节奏,吟诵起来韵味无穷,使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
三、整体感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作者的笔下或是思乡怀人,或是倾吐人生志向,更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教师要从古诗词的整体出发,从这些经典之作中感受文本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诗意,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厚内涵,这也正是中职语文教学所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例如,韩愈的《师说》,全文批判了“耻学于师”的社会不良风气,并重点阐述了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提高的道理。文章对老师职责的界定也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关键是“传道受业解惑”的逻辑关系。《师说》的末段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的附言,有如文章的后记或跋,作者对写作缘起做简单的说明,为了鼓励自己的学生“不拘于时,学于余”而做,抑或仅仅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一个借口。如果我们认真联系前文,就会发现末段与第三段内容上紧密相承,是全文意义结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某一视角看,这正是全文的文眼,忽略了这一文眼,全文犹如未点睛之龙,仅仅有其形而缺少生动真切之感。可见,从整体鉴赏古诗词,能从这些高度凝练、表现力极强的文字背后读出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思想主旨,体悟诗情,更好地知人论世。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载体。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积极探索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在品味诗词的深远意境中汲取古典诗词的精华,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从良.高中古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尝试[J].现代语文,2013(08).
[2]宁海彦.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