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数学复习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必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巧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复习,提高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促使初中数學复习质量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思维导图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陈宝生部长提出了“课堂革命”的话题,这充分体现了“课堂”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诚然,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成了当前教育研究的焦点。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填鸭式”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学生只是原封不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导致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难以满足陈宝生部长“课堂革命”的相关要求。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中巧用思维导图,这种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思维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 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但当初的思维导图,以作为记笔记的方法呈现的。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能够表达放射性的思维,帮助人们打开大脑的潜能。多少年来,众多的学者展开了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并将思维导图定性为:促进思维激发、思维整理的可视化、从中心向周围发射的非线性思维工具。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相混淆,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却有本质性的区别。思维导图的用途主要体现为:激发和整理思考;而概念图则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的运用,有效地打破了传统记笔记过程中顺序表达的方式,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信息转化为层次性、逻辑性的图形,直观地表明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图形工具,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其实也就是大脑思索和运作的过程。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如下特点:(1)中央图形是整个思维导图的焦点;(2)思维导图以中央图形为中心,与主题相关的主干部分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关键图形或者关键词构成思维导图的分支,分支的重要性与层次有着直接的关联性。
二、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手段。首先,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改变过去学生顺序记笔记的学习现状,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紧随教师的思维,通过关键词、节点等方式,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直观地表示出来,在今后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关键词、中央图形等,在脑海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有效地改变死记硬背的数学学习现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说:正是因为思维导图在学生记笔记、复习以及学习反思活动中的高效应用,使得思维导图逐渐成了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看到知识的全景,并清晰地把握各知识节点以及主题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二)思维导图能够应用于数学课堂的诸多领域
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块有:新课、复习课、习题课。这三个模块是教师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新课、复习课还是习题课,思维导图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新课教学。笔者在数学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新课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然思维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如果教师在每堂课中预留几分钟作为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展示,将有助于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兴趣,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逻辑层次更加清晰。
其次,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复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已学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脉络体系,将零碎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行建构性的学习和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的复习课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此外,和新课以及复习课相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的习题课,也有助于提高习题课教学的效果。
三、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必要性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那么,在初中数学的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吗?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对教师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新课相比,复习课呈现知识点多、内容多且凌乱的现象,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在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总览知识全局,从横向等多方面入手,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复习效率。思维导图是一种色彩丰富、样式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初中数学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复习,能够突破传统的顺序讲授的复习方式,让学生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全面提高数学复习质量。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对学生的意义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复习模式为:复习基础知识、概念——总结相关知识要点——精讲典型例题——练习检测。从理论上讲,教师这样的复习模式逻辑缜密,无可厚非,但因过于模式化,导致学生在复习旧知识、概念的过程中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旧知识,有助于改变过去模式化的教学现状,尤其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见解等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发挥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促使学生数学复习质量的提升。
综合以上两点:在初中数学的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无论是于教师而言还是于学生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复习课,具有必要性。
四、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流程以及实践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的流程
一堂复习课,有三个重要的环节:课前准备环节、课堂实施环节以及课后整理环节。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的复习课,在每个环节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课前准备环节。在课前准备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复习,按照自己的思维和理解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而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可以绘制思维导图简图,制作典型习题卡片。其次,课堂实施环节。课堂实施是复习的核心环节,在课堂实施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交流展示自主绘制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取长补短,甚至发挥集体的智慧绘制增加完善的思维导图。在学生合作讨论结束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总结讨论,并引导学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建构系统化的数学知识结构。最后,课后整理完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结合教学将自己课前准备环节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查缺补漏,并上交给教师。教师评改学生的作业,写上评语,将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的案例
本文以《整式的乘除》章节复习课为例。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学生结合對知识的认知,绘制《整式的乘除》章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在绘制的过程中,需要留白,即留有一定的空白以便于课后有空间进行完善。教师诊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绘制简图,同时在卡片上写上重点难点知识涉及的典型例题。(2)课堂实施:在课堂实施环节,笔者采取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流程,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整式的乘除》思维导图,简要说说自己绘制的思路,进行五分钟的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其他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实现思维的互补与碰撞。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两名思维导图绘制比较完善的同学上台交流讨论,讲解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路,以达到对其他同学的引领作用。以下是笔者挑选的相对比较完善的思维导图:
(三)教学反思
在《整式的乘除》这个章节知识点的复习中,笔者采用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模式。在之前的数学复习中,笔者也曾经尝试应用思维导图复习,但运用的方式均停留在浅层的层面,且没有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等环节。经过《整式的乘除》思维导图复习,笔者进行教学反思如下:首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对提高复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挥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和交流,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次,在运用思维导图复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或者绘制的思维导图缺乏美感、系统性不强。而一些学生认为:思维导图的运用,过度重视系统知识结构的构建而忽视了细节知识的讲解,同时绘制思维导图会占据不少学习时间。笔者认为,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不够熟悉,一旦熟悉,思维导图将会成为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的得力工具。
综上所述,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复习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数学复习模式,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复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并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捷.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1):29-30.
作者简介:张铭德,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