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 渗透策略探究

2020-06-27 14:12沈惠华
考试周刊 2020年49期
关键词:渗透高中数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共同发展。生活化教学理念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手段,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对生活化概念和原则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应用生活化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改善策略,旨在为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概念;高中数学;渗透

数学这门学科早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古人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测量计算,均反映出数学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就目前的数学教学而言,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受该思想的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也只停留在考试层面,对这门课缺乏兴趣。当然不可否认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脱离,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多大用处便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我国学者正在对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当前教育情况,提出了生活化概念,但目前仍处于试水阶段,应用还不够成熟。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讨论。

一、 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每种方式都要遵循其原则,如此才能将生活化概念的作用发挥至最大。

(一)生活化概念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很多同学常常会产生畏难情绪,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容易碰到困难,易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他们就不愿意学习数学这门课了。对于上述情况,老师要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化素材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帮助他们理解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对学生后续的理解和应用都是很有帮助的。趣味性原则作为一种辅助型原则,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生活化概念应遵循主体性原则

无论在何种教学模式下,都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上应用生活化概念时,切记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在课堂上大肆引用生活化概念,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要不然也会影响教学的整体进程,生活化概念不但没有发挥其作用,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老师整节课都在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则负责拼命地在下面记,课堂枯燥乏味,但在生活化概念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合理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让他们很轻易能够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生活化概念应遵循实用性原则

生活化概念的核心就是实用,在应用生活化概念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首先要将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避免白白将课堂时间浪费了,学生也没有良好的教学体验。比如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利用视频向同学展示教学内容时,往往不注重视频的简洁性,花里胡哨,学生的兴趣都被视频本身吸引,而忽略了视频中所展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太过活跃,课堂气氛不易控制,这就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初衷相悖,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 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生活化概念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高中数学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可能无法全部理解,自然也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概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概念有利于学生創造力的提高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各个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很多特征都没有被开发出来。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概念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老师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极大地提升了他们自身的创造力,逐渐将单一的知识转化为全面的内容。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概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型的学科,但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现实生活。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却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概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老师在讲概率问题时,可以与生活中购买彩票的中奖率结合起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也会得以提升。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概念有助于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单一死板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整个课堂气氛比较严肃压抑,学生在此环境下根本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再加上传统高中都是将高考作为最终目标,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筋疲力尽,他们难以走进老师创建的教学情境。而将生活化概念贯穿至数学课堂,可以让同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生活化概念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应用生活化概念应注意的事项

(一)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整合好

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更好的学习数学,要将数学生活化贯穿至整个教学过程,但这不代表生活化理念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过于追求生活化,使原本的数学课堂偏离轨道,逐渐走向了故事课堂,这与生活化概念提出的初衷是不符的。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权衡好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数学问题时一定要注重细节设计

权衡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后,老师要做的就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从细节出发,不断地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优化,使其更加精细化,特别是提问环节的问题设置,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该案例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性,以及学生对此问题是否感兴趣。与此同时,问题的设置一定不能天马行空,要符合当前实际,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四、 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数学老师要根据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在开始学习本章节前,老师可以先从生活角度切入,向他们抛出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进一步引入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函数的周期性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引入,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即“这是一张课程表,一个学期有一百多天,为什么只列出7天的课程?下周的这个时候呢?下下周呢”这时学生会很容易发现答案并回答:“每周的课是一样的,不断重复,所以只列出7天的课程。下周的这个时候是数学课,下下周的这个时候,还是数学课!”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周而复始的现象,数学源于生活。老师可以继续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周而复始的现象?我们如何利用数学的方法来刻画这种现象?”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四季的交替变化,月亮的圆缺变化等等都具有这种现象,从而引出函数的周期性这个课题。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现象,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例(旗杆与地面的垂直等)让同学们对线面的垂直关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继续提问:旗杆为什么与地面垂直?这一实际现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老师可以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旗杆影子与旗杆的位置关系,同学们意识到影子与旗杆始终垂直,并且地面上任意一条直线都和旗杆垂直,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老师继续展示比萨斜塔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讨论比萨斜塔的“斜”,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定义的合理性,强调了定义中的“任意性”。老师可以继续引导,让同学们想象如果自己是工人师傅,如何安装旗杆,才能让它垂直地面?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没法验证旗杆与地面所有直线都垂直,只能将无限转化为有限,寻找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可能性假设。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通过如下折纸实验确认定理。

对学生而言,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有“亲切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发现概念的本质,体验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内涵。

(二)从教材中不断挖掘潜在的教学资源

现实生活是数学问题中永远存在的资源。就目前高中教材内容而言,其每个章节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比如从“赵爽弦图”中的“數学风车”可以引出不等式,通过银行的资金分配问题引出线性规划,这些实际的生活案例能够为枯燥抽象的数学教材提供较为丰富的现实背景。老师在充分利用这类生动形象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交流探讨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存在的数学问题。

数学老师在讲课时,不能拘泥于课本所呈现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有创造性的利用这些教材,将教材的作用发挥至最大。以解三角形这章节教材中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一题为例,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这能够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身临其境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当学生讨论出方案之后,再与案例进行比较,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便于之后引入如何测量距离的问题。

五、 结语

生活化概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两者紧密连接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应用至实际生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权衡好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注重生活案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真正的把握“生活化概念”的内涵,如此一来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树军.生活化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5):21.

[2]丁亚萍.“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6(27):53-54.

[3]王震.解析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6):27.

作者简介:

沈惠华,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高中数学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