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0-06-27 14:15李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

李芳

[摘   要]乡土史以它的独特性、鲜活性、地域性,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僵硬。文章以中山南部古村落历史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例,阐述在乡土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家国情怀;乡土史;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72-02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历史学科力求达到的价值追求,也是历史常规教学中的最高境界。

乡土史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中山南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很多古村落如同散落在人间的珍珠,还有当地近代涌现出来的许多杰出历史人物演绎了精彩的历史,留存了众多历史遗迹。中学生对这些乡土史更具感情,他们更愿意去了解家族的历史以及家乡的变迁,进而爱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具有世界意识的国家公民。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更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变中,家国情怀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人心的功能。本文以中山南部古村落历史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例,阐述了在乡土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家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情感抒发单位。“家”代表着责任、依恋、关爱和奉献,是血脉、亲情构筑的温馨港湾。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杜兰特曾经说过:“家庭是文明的核心。”“家族群体是形成中华大一统居民的基础性力量,家族文化是中华大一统的思想基础。”

在实际的乡土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家族史研究,研究家谱变化、家庭服饰变化等。家谱是我国传统的家族历史记载,它既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记录,也是一部难得的历史百科全书。教师可把家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引入历史课堂。中山南部的居民主要由广府人、客家人和疍家人组成,他们多为外地移民,经历了坎坷的迁徙史,这在他们的家谱中有直接的反映。指导学生了解、研究自己的家谱,可促进他们认识到自己家族的源流、祖先颠沛奔波的艰苦创业史,从而爱自己的家庭、长辈和家族。

同时发动学生提供家中的某些实物,如老相片、粮票等。这些祖先的遗留物,是世世代代香火相传、文明相传的见证物。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追溯、探究家庭的历史及变迁,增强“家国一体”的意识。正如《大学》所强调:“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在课堂中结合鲜活的乡土史知识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关注家族历史、体验祖辈生活的不易、激发主体意识。同时,促进学生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感激他们的言传身教,始终保持一颗报答家庭、奉献社会的善良之心,并把这种情感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热爱家乡

生活在古村落中的学生,对村落周边的名胜古迹、一草一木都会铭记在心;对古村落里的祠堂宗庙更是有一种深厚的情感。每年,我校历史科组都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山教研室开展的“中学生写史大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进行古村落历史的探究,研究它们的名称由来、地理变迁、文化结构以及风俗习惯等。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在耳闻目睹中感受古村落的历史,进而思考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树立“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设家乡”的共同理想。

在学校的组织下,教师带领学生对家乡古村落的乡土史进行阅览,参观古村落里存在的历史遗迹,如文化古村古鹤村、抗日名村大布村、名人故里雍陌村、郑氏故地桥头村等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让学生在拓展性的历史学习中,认识到历史的多面性、鲜活性,从而涌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任何历史都是在特定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学生在活动探究中了解家乡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格言,还有历史遗迹等乡土资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萌发念乡爱祖观念。在乡土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胸中有天下、脚下有故乡,爱家乡、爱家乡人,进而爱自己的祖国。

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热爱祖国

在乡土史教学中,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会得到不断升华,进而热爱祖国。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

20世纪,日军大举侵华,面对侵略,中山人民奋起抵抗,在中山南部古村落及其周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上演了气壮山河的历史。中山南部古村落的抗日遗址颇多,如五桂山镇槟榔山村里面的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三乡镇白石村保卫战的指挥碉楼旧址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组织学生对这些抗日旧址进行实地考察,有效提升了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强化了历史实物对他們的感观刺激。还可以开展讲述“我家的抗日小故事”等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收集资料,并形成文字。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死的,而是鲜活的。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山人民,也就是他们的先辈,在抗战中不畏牺牲、众志成城、舍身报国的高尚精神,进而产生热爱祖国、勿忘国耻、发扬抗战精神等爱国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实践证明,在中山南部古村落历史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通过爱国情感的浸润、民族意识的强化,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师应通过有目的的历史教育,让学生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将“民魂”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并引领着他们的未来,使他们勇敢挑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践行报国之志。

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培养开放、包容意识,做放眼全球的世界公民

塑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家国情怀素养更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

中山南部不乏众多优秀的“心怀天下、开眼看世界”的伟人,南朗翠亨村的孙中山信守“天下为公”,三乡雍陌村的郑观应首倡“商战”,三乡古鹤村郑有庸则“乐善好施”……历史教学不再仅仅囿于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反思与批判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游学和研学等途径,开发和应用中山南部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教学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感悟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对历史人物抱有同情的理解,从其经历中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元素。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以客观、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上的难题,进而对社会现实问题有正确的评判。

总之,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通过开发和应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让学生饮水思源,不忘本、不忘祖,激励他们用进取的锐气、忘我的精神和大爱的胸怀去实现中国梦。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倩.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J].江淮论坛,2017(3):17-21.

[2]  冯尔康.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J]. 江海学刊,2003(6):11-15.

[3]  曾红群.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定位与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5):77-78.

[4]  谢欧.加拿大中小学历史教学核心素养關注点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学,2016(6):58-64.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