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静,陈冬梅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 100700)
PICC(中心静脉插管)作为新型的外周静脉置入技术,通过导管置入减少患者因多次反复的穿刺导致的痛苦,同时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作为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有效辅助措施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1]。本研究特选取72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比对。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肺癌患者72例进行研究比对,运用随机分组模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1~78岁,平均(59.62±2.53)岁,研究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0~79岁,平均(58.97±2.67)岁,比对两组患者患病年龄及癌症类型显示无差异,可于下文研究进行研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3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根据内科护理规章进行实施;研究组36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患者诊治需求、科室特色制定护理流程,并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护理素质[2];给予患者分阶段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及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针对伴有不良情绪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患者自主拔管情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提高自护能力,避免贴膜卷边,注意穿刺点周围的卫生,实时开展延续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3]。
予以患者医疗服务护理满意量表,针对护理管理、人文关怀、护理素质及护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分;观察及记录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情况。
研究所得的护理满意度及非计划性脱管情况相关数值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3.0版本进行分析对比,P<0.05则代表数值差存统计学差异。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管理、人文关怀、护理素质及护理技能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数值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医疗服务护理满意度情况相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医疗服务护理满意度情况相较[ ±s,分]
组别 n 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护理素质 护理技能研究组 36 85.26±10.25 79.86±10.02 83.26±10.57 85.49±11.12对照组 36 70.15±9.89 68.76±9.76 72.58±9.48 73.26±9.71 t 6.365 4.761 4.513 4.971 P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组无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对照组有5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发生率为13.89%,数值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发生相较(n,%)
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治疗过程中需辅助PICC置管进行操作,PICC置管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多次反复穿刺痛苦,减少对患者血管的刺激,但是对患者自护能力要求较高,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拔管情况[4]。通过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最大程度规避患者因素导致的导管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利于提高临床质量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身体[5]。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护理管理、人文关怀、护理素质及护理技能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研究组无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对照组有5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发生率为13.89%,临床护理路径临床效果反馈较好。
综上,于肺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规避非计划性脱管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