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后便秘临床研究

2020-06-27 10:05滕海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腕踝针电针针刺

滕海燕,杨 中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脑卒中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是我国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便秘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1/3的脑卒中患者并发便秘。便秘会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影响[1]。目前西医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腕踝针疗法和电针治疗具有安全、无毒。为探讨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3±5.42)岁;平均病程(36.28±11.61)天;缺血性31例,出血性14例。治疗组45例,其中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5±5.39)岁;平均病程(36.32±10.68)天;缺血性30例,出血性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参考《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2]和《中国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所有患者需通过头颅CT和MRI确诊。便秘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

1.3 纳入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发病年龄45~72岁;脑卒中病程在1周~3月;符合便秘诊断标准,病程在1周以上,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

1.4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不稳定;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胃肠道有器质性病变;慢性便秘病程大于1年以上;有沟通障碍。

1.5 治疗

1.5.1 对照组:电针:参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选穴:中脘、关元、天枢(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操作方法:患者排尿后,仰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0 mm×50 mm一次性针灸针(环球牌),中脘、天枢、关元直刺0.5寸,足三里、阳陵泉直刺1.5~2寸。所有穴位以得气为度。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接华佗牌电针仪SDZ-Ⅱ,选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够接受无不适感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1.5.2 治疗组:在对照组电针治疗基础上加腕踝针治疗。选用双侧腕部上1(即在腕横纹上二横指处,当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及双侧下6(跟腱外侧缘)进行针刺治疗。操作方法[5]: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30号2寸一次性毫针(环球牌),针尖方向指向腹部。进针后将针体方平,与皮肤呈10度。紧贴皮肤表面,沿皮下组织表浅地刺入一定深度。针刺时宜缓慢,针下有松软感为度。若医生感觉针下出现阻力,病人产生酸、胀、麻、痛感,表明针已进入肌层,须提针到皮下。一般针刺皮下约1.5寸左右。若针刺过深,局部有针感是将针退至皮下,重新调整方向后沿纵行的直线进针。留针30 min,不作捻转提插。10次为一疗程,治疗两疗程,两疗程间隔1周。

2 评判标准

2.1 观察指标

2.1.1 便秘症状评分: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对2组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评分。包括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性状、排便费力程度。排便时间:排便间隔少于3天记为0分,大于3天记为1分,大于4天记为2分,大于5天记为3分;排便速度:每次排便在15 min以下记为0分,15~20 min记为1分,21~30 min记为2分,大于30 min记为3分;排便形状:粪便形状进行Bristol分型,1型大便为分散的块状,2型大便为团块腊肠状,3型大便为干裂腊肠状,4型大便为光滑柔软的腊肠状,5型为软团状,6型为糊状便,7型为水样便;4~7型为0分,3型为1分,2型为2分,1型为3分。

2.1.2 评价指标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MBI)[7],计量表包括10项指标,总积分由0~100分。包括:进食,床椅转移,修饰,进出厕所,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四个等级,总分为100分。通过该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变化。

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疗效标准

2.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判定临床疗效。治愈:排便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大便形状接近正常,排便情况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3以上;有效:便秘症状有所好转,排便性状改善,时间间隔缩短1天,排便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3以上低于2/3;无效:便秘症状无任何改善,排便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3.2 日常生活能力(ADL)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按其依赖程度分为:100分独立;75~95分轻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25~45分重度依赖;0~20分完全依赖。

3 治疗结果

3.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2 2组排便情况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形状状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形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排便情况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排便情况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排便间隔时间 排便速度 排便形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2.11±0.55 0.86±0.34 1.88±0.68 1.33±0.35 1.82±0.38 0.83±0.24治疗组 45 2.13±0.51 0.38±0.23 1.93±0.34 0.42±0.23 0.37±0.32 0.27±0.51 t 值 0.743 8.242 0.156 8.228 0.186 6.448 p 值 0.472 0.000 0.895 0.000 0.864 0.000

3.3 2组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r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t'=0.6321,t'(0.0500)=2.3021,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提高,治疗组组内比较,经配对t检验,△t=2.4126,△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t=2.381,*P=0.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疗法均能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2.4136,◇P=0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腕踝针结合电针能更明显的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见表3。

表3 2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s)

表3 2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45 30.73±5.3 78.34±20.371 *t=2.381 *P=0.0035治疗组 45 31.32±4.6△ 92.93±23.23◇ △t=4.354 △P=0.0005统计值 t’=0.6321 ◇t=2.4136 t’(0.0500)=2.3021 ◇P=0.0237

4 讨 论

脑卒中患者常因运动少,肢体活动不利,久病卧床等原因,导致便秘,排秘又导致饮食减少,缺乏纤维素,又加重便秘。脑卒中后由于患者脑功能受损造成正常的排便反射被破坏,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肢体瘫痪等症状。这些症状又可进一步引起进食进水量和活动量下降,导致胃肠食物残渣减少,从而使胃肠吸收后食物残渣对结肠壁压力刺激过小,胃肠蠕动变慢,排便反射减少。同时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会因大脑皮层抑制或外周排便感觉异常而产生无便意状态,加重便秘[8]。腕踝针疗法是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精神科专家张心署教授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无痛、疗效可靠的针刺疗法[9]。腕踝针按人体病证表现的部位归纳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6个相应的进针点。腕踝针的分区与十二皮部分布极为相似。十二皮部体表区域按十二经脉划分,是十二经脉功能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素问·皮部论篇》指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呈面状分布,既能反映病候,又是阻止病邪侵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居于人体的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临床上皮肤针、刺络、梅花针叩刺等通过刺激皮肤而达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也都是皮部理论的具体运用[10]。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理论,前正中线两侧腹部自前正中线至腹直肌区域属1区,包括胃、胆囊、膀胱、会阴等。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大多分布在1区,此区症状最复杂。6区主要是枕、胸椎棘突至肩胛骨內缘、腰椎与骶正中嵴至尾骨两侧、肛门。腕踝针疗法刺激与排便有关的脏腑组织,可以改善排便不畅的状况。张心曙教授认为,其作用是由于神经末梢受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反射弧中联络神经的复杂调整作用而实现的[6]。电针疗法是以传统的经络理论为指导,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等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毫针与电生理效应的结合,具有加强刺激、提高同等针刺时间里的针刺强度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11]。临床研究表明[12]: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可以得到更理想的效果。电针天枢、足三里穴能够有效的预防脑卒中急性期便秘[13]。本次临床研究发现和单独运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相比较,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便秘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性,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腕踝针电针针刺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腕踝针通过提高血清β—内啡肽水平治疗腰肌劳损的研究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