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法治意识

2020-06-24 12:51胡波
考试周刊 2020年50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核心素养

摘 要: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无论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还是实现高中政治学科育人的目标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需要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多渠道和多类型地进行教学组织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核心素养;法治意识培养

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在青少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主题下,抓高中生的法治教育是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减少校园欺凌事件、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法治意识作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核心价值和基本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基本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树立尊崇宪法、法律的法治理念,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处理公民个人与他人、社会和政府的关系。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更加注重的是高考考点,而对于课本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则是不重视的,教师常规教学的重点同样是高考考查的内容,法律知识也不受重视,这就导致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培育的功能被弱化。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要结合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探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 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个人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实现社会法治的呼声越来越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在宪法、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踏入大学,也即将踏入社会,要想成为一个具备基本法治素养的社会一员,就必须以法治意识素养的提升为基础,这无论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目标、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客观需求。

(一)中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受当前社会多元文化,尤其是网络暴力文化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青少年,尤其是教育欠发达的经济落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青少年,虽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法治意识较为薄弱,缺乏正确的维权意识和行为方式,以皖北地区各县区或农村高中为例,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导致留守青少年儿童较多,这些青少年群体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法治教育的欠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后,往往模仿网络等各种媒体传播的暴力文化,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我曾经历并处理的高二年级两个学生因为三角恋问题,矛盾双方各自纠集了多个班级的同学参与打群架,并造成恶劣影响。但是有效预防该类事件的发生,还需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帮助其树立其法治信仰,从而助推高中生树立法律权威、使学生能够在法治的轨道内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减少和预防犯罪,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目标的需要

法治意识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養之一,与其他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有序地进行公共参与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先决条件。但在通过调研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尤其是在学生基础较差的薄弱高中学校,学生对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教材中相关宪法、法律和法规内容以及其与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关系理解得不够透彻,对社会法治的认知更多的还处于比较浅的感性阶段。由此可见,要落实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借助高中政治课堂强化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才能让学生有序地进行公共参与,才能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并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法治意识的培养在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任务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引领,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必由之路。

(三)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法治社会建设需要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要不断提升自身法治意识素养,因此,从高中阶段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教育,可以为高中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法治素养基础,今天的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就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添砖加瓦。

二、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两本必修教材中都包含了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师要以此为抓手,充分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育。比如可以通过讲授《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关于纸币的知识的教学,就制造或使用假币的违法犯罪行为教育学生在实践中依法使用纸币,不得有买卖、使用假币等行为;可以通过《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三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侵犯这一权利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当然高中政治必修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多是以教学参考等形式表现出的,总体对法律知识的覆盖量比较少,且不少法律知识浅尝辄止似的出现在教材中,不能起到系统的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效果。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仔细研读并挖掘和整合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实施教学,从而实现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对于我国的宪法、法律和法规了解的仍不多,对于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与法律的关系等理解的不够透彻的现象,在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示,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的程序性和规范性,从而增强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比如在进行《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关于选举方式的选择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我国的民主选举制度,理解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等不同的选举模式的优缺点,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选民和候选人等角色参加选举活动。通过情境模拟选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和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理性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增强其法治意识。

(三)拓展校外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法治意识的提升

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离不开社会法治实践活动的参与,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法治生活实际体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法律制度等规则的理解和认同。在立足于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宪法、法律知识的培育的同时,还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和校门、深入社会法治活动相关领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法治教育资源,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培养学生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禁毒宣传片或者听取涉毒人员的现身说法教育,让学生感受毒品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学会拒絕毒品;可以参与每年一度的人代会议和政协会议的旁听,深刻感受我国的民主与法治的发展;可以到法院参加除需要保护当事人隐私以外各类案件庭审现场的旁听,真实地感受司法审判活动。通过上述的校外实践活动实现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参与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的实效,从而使高中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法治素养的提升

学校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开展法治意识培育的加工厂。因此,政治教师应认识到校园法治文化环境的营造对学生的影响,积极参与校园法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比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宣传栏内设置法治教育板块加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可以利用广播站播放和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法治教育文章,让学生在闲暇之余接受到法治教育;此外还可以开展校园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活动等等。在这些校园法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

三、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提升与高中政治教学密不可分,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已成为时代发展必然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推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的推进,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的法律素养。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每位政治学科教师要高度认识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和改善自身的法治专业素养的同时要提升自身教学的技能,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组织多类型的教学活动,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法治教育实效,增强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法治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17版).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必修二.

[3]张要武.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课堂教学的“温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

作者简介:胡波,安徽省亳州市,安徽省利辛县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堂核心素养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