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较强联系性的学科,掌握基础化学知识、从微观角度了解世界构成是作为当代人所必需的,学好化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都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实验总结、思考后形成的人类智慧结晶,更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因此,在化学研究与学习过程中实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保障实验质量,其各个环节都需要有较高论证能力作为支撑。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论证教学以培养学生论证能力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证能力
一、 引言
论证是逻辑思维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科学研究所必要的方法,是高阶思维的体现,更是评价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也更重视对学生论证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会站在科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展开思考,去探寻“真与假”“错与对”之间的界限。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不仅能促进其思维发育、锻炼其语言表达与概括能力,在长期的熏陶下,更有助于其自主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形成对高中化学课程的系统认知,为其日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论证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更需强劲的实践能力作为支撑,会干事、能干事才能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而高中生即将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战役“高考”这也是他们成年后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不论成败与否作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公民而言,实践与论证能力都是其面对生活、走向社会所必备的关键要素。从近年来高考的改革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国家更重视对学生实验与论证能力的考查,在此背景下,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论证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符合应试要求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加深,都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从整体上来看,高考还是起到分水岭作用,学生想要进入高等学府进修就必须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化学作为其中的关键内容,纵观近些年的化学高考试题,实验题出现的次数与所占比重有着显著提升,其目的就是要在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对学生论证能力进行考查。通过对历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更注重对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实验现象分析能力与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这就相当于给学生论题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论据并进行论述,总的来说就是对学生论证能力与化学基础水平进行评价。
(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质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论证机会,可有效帮助学生整理思绪,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求客观现象的本质内涵,打破对化学学科的固有认知。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下,教师怎么做、学生怎么学,原本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硬生生被变成了教科书式的内容演示,抑制学生思维、降低其探究积极性,授课氛围沉重,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本来能作为良好的教学切入点,现在却只是学生在课堂压抑环境中的一个新鲜点,乐呵乐呵过后还是要进入到死记硬背、模仿教师动作的固有模式中。而论证教学的开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论证能力的提升,更能起到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的效果,扭转学生的被动状态,使其能动的探究科学本质,对新概念形成深刻认知。
三、 高中生论证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高中生整体论证能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高中生的记忆能力强,但论证能力弱,在实验论证时,学生通常只能想到一个观点,思维发散性较差,很多情况下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而是过度依赖生活经验,比如教师在询问学生:“使用化肥好不好?”时,多数学生都会回答:“好”,但却不知为什么好,说不出其中关乎哪些化学知识,并且在做实验题时,多数学生对题干把控能力、分析能力差,要不就单方面侧重于相似化学知识的导入,要不就将主要精力放在回想生活实际、调出生活经验上,未能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融合,在具体论证过程中也是逻辑混乱、实验设计不合理、现象分析不到重点,诸多问题接踵而来。
(二)学生论证能力上的差异明显
在实验教学中,能明显感觉到不同层级学生的论证能力差异,对于基础扎实、理解力强的学生来说,其分析论题速度快、容易精准把控论证的切入点,对论证实施阶段应做的准备考虑比较全面,实验步骤清晰;反观那些对化学有抵触情绪、基础较差且尚未掌握适用化学学习方法的学困生,其完成论题分析就很吃力,在教师引导下虽然能对论题有一定的了解,在寻找论点时无从下手,缺乏知识支撑,独立完成论述过程在他们心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论证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有着极强引导作用,是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它确定了学生在接受教学后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更是教师教学工作完成质量的重要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本身就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而在学生论证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就要将注意力从化学知识传授转移到学生能力提升上来,更为关注其对知识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过程,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思考,把之前看到过、学到过的化学实验现象在脑海中快速加工,为新论题的论证展开提供思路与依据,在论证过程中强化认识、加深理解,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如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课中才,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到金属溶蚀有哪些危害以及其可能造成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再对原电池原理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设计来用化学方法分析什么叫做电化腐蚀,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有效避免金属腐蚀的措施。让学生能够通过论证的方式在已给论题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去思考金属腐蚀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措施,以确保其论證思路准确、对论证全过程进行把控。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与价值,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做到逐层深入,引导学生能动的思考物质世界的客观变化,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论证机会与发挥空间,并对其论证过程加以引导,以保障论证的完整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来合理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融入特定情景之中,并寻找契机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随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实验为切入点去为自己想表述的观点寻找论据。
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课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之前所学课程内容为引,考验学生思维与记忆能力的同时,加强化学知识间的关联性。首选教师可提出问题“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什么?”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能轻易答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性质,而其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出观点的过程,学生认为:“电解质就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导电的化合物”,这时教师要接着提问:“那你为什么觉得这些物质能导电呢?”有些学生会回答:“是因为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教师继续提问:“自由移动离子就一定能导电吗?”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层层深入的引出论点,而学生在问答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已在脑海中初步形成论证的大体框架,为后续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且通过这种层层深入、一问一答的方式,对于学困生而言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能慢慢唤醒学困生脑海中沉睡的化学知识,帮助其了解论证是什么、在論证过程中应怎样思考、需做哪些尝试,使其一步步地融入化学实验课堂中来,对其论证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化学实验课堂的沉闷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入其中,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除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实验要点、寻找论据外,还以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根据某一论题将班内同学分成正反两方,通过课下搜集材料、课上讨论研究的方式,为己方提供论据。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服反方同学、更要说服老师,没有充足论据根本站不住脚,这就需要其大量搜集资料并思考如何从所持观点出发展开论述,对学生论证能力提高有较大帮助,且辩论会的举办能一改学生对传统化学实验课堂的认知,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融入问题探究中,为其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实现与感悟自我价值的同时,树立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论证与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营造良好的论证氛围也至关重要,教师要意识到论证的主体是学生,要站在客体地位去引导论证展开,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论证过程之中,在班级内创建良好的论证氛围。经过研究,良好的论证氛围能够缓解学生内心压力,在自由、宽松的条件下,其能够畅所欲言、直抒心中所想,积极发言,起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促进效果,让学生有更强的课堂参与感。由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踊跃发言、敢于表达自己观点与看法的同学提出表扬,不管叙述是否严谨、观点是否正确都要给予一定奖励,并及时指出不足之处,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有助于优质化学实验课堂的打造。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学生论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化学实验的教育价值,从多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论证能力,灵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梁文俊.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23):30-31.
[2]陈健平.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8(75):146.
[3]王玉萍.浅谈互动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9):158-159.
[4]卢飞敏.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探究[J].新智慧,2018,21(13):50.
[5]孙萌萌.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27):360.
简介:王秋芳(19851216)女,江苏,本科,中教一级,主要从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与研究
作者简介:王秋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