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性阅读的实施步骤

2020-06-24 03:10余莎
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施步骤文学作品

余莎

摘 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长,阅读成为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提高人们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离不开鉴赏,文学作品鉴赏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学审美活动,对读者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性阅读,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是文章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文学作品;鉴赏性阅读;实施步骤

文学作品的鉴赏性阅读,离不开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挖掘,从人物、景观和事件的具体描写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诉求,这个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笔者认为,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性阅读可采取以下步骤:

一、感知语言

语感是每个人对于语言的分析领会能力,也是读者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的重要能力和基本条件。对于语感敏锐的人而言,“新绿”不仅代表着生机,也象征着希望、活力,甚至可以与少年的气概等进行联系,“梧桐叶落”也不仅代表着秋风萧瑟,还伴有寂寥、相思等无尽的文学意味。作为读者对语言的感知活动,语感的培养需要读者进行大量的阅读和长期的语言训练,如此才能形成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语言识别与感知能力。作为承载作者思想与意境的媒介,语言需要被读者深度挖掘,增加其对语言的感知程度与经验判断,才能为读者的文学作品鉴赏提供一个最为基础的支撑点,以满足读者的阅读所需。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第一步便是初读文章,依靠语言作为媒介,读者根据自身的语言理解感知来刺激想象,从而完成文学作品鉴赏的第一步。

二、展开想象

在结合语感初读文章后,读者在自己内心中对文学作品的景象描述、人物特征描写与心理活動和作者的意境表达等都有自己较浅层次的感知。文学作品鉴赏对读者的关联想象与意象判断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读者自身需要具备美学观念,依靠自身的审美与生活经历在脑海中具现出文学作品的意境及艺术形象,以想象获得美感。文学作品的个体往往能够指代多种意象,有着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读者的文学作品鉴赏必须依托于自身的美学想象,以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所体会到的文学意象为基础,激发自身的文学想象空间,以自身的文学功底和鉴赏能力结合审美与生活经验对文学作品中的抽象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构想出符合作者描述与自身理解认知的人物或景观描绘,依托于自身想象体会文学作品作者的情感意境表达,或对个人、景观或细致或宏伟的描述,体味文学作品自身鲜明的文学色彩和风格。例如《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尽管很多读者未曾去过蜀地,但从作者的浪漫主义写作中,可以借助诗词意象在脑海中更加形象地想象出蜀道的峥嵘、崎岖、艰险与磅礴。黄鹤的飞行高度远远低于蜀道之高峻,善攀爬的猿类也对蜀道之难行一筹莫展,其蜀道之景色虽美,但仍凸显出其“险”。在这个对文学作品的想象体验阶段,需要读者依靠其自身的文学通感能力,将自身的各种感觉器官结合心理因素,相互沟通形成具体映像。例如某文学作品只对某一人物的体型特征有具体描写,其他特征都是模糊处理,那么读者会下意识运用通感,从自身的认知范围中寻找一个可以与文学作品描述反映相近的个人进行整体代入。在后面的文学阅读中,作者并没提到的个人特征也会被读者的认知代入进行丰富,读者在自主丰富人物形象时,可以使想象更加贴近文学作品的具体描述与表达,从而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进一步的文学作品鉴赏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虽然只有荷花与莲叶的色彩描述,但不妨读者将文学作品中描述的视觉映像与听觉、味觉映像进行主观上的认知转移,在读者感受莲、荷的碧、红的鲜艳色彩时,还可以感受莲叶在微风中晃动拍打的声音,结合荷花的清香之气,在脑海中具现出西湖的夏日之景,从而对西湖之景有较深的认知。体验阶段的想象较大程度依靠读者的丰富经验与生活阅历,读者需借助想象来沟通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认知,将文学作品鉴赏中处于感性阶段的抽象虚拟映像借助理性认知具现成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感知。

三、品读作品

文学作品鉴赏离不开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反复细致的揣摩,读者在细读精读的基础上,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入体验,用来识别文意。文学作品的真正意蕴是其创作的核心表达,也是读者需在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诉求中进行方向正确的文学鉴赏,以保证不以错误角度解读作者用意和情感表达。此阶段需要读者进行较深层级的情感代入,假设自己是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某一人物,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大背景大框架下进行生活,与作者的情感诉求处于同一层面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同呼吸,共命运,深刻体会作者笔下的人物在描绘背景中的喜怒哀乐,从而体会作者的爱憎情感,激起自身的情感共鸣,以便能够切身体会文学作品中的各种人物描写手法与其艺术效果。例如在鉴赏《将进酒》时,读者若想深层次把握作者内涵,首先需要对作者创作时期的个人感受、时代背景和所处阶段进行详解了解。在此作创作之前,李白刚满赐金放还八年,当初的肆意纵歌,放浪形骸已成为过去,在酒精作用下回忆起当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看似豪放不羁,实则一身落寞,进而创作出了《将进酒》这传世佳作,李白在知天命之年直抒悲伤感叹,借豪情诉悲情。若读者能在鉴赏时设身处地感受李白本是才华横溢、豪放不羁,想在官场中大展身手,却因不愿做太宗的取悦工具而梦想破灭,大好年华消逝,在自身半百之际,回望过去,却一无所获的悲情落寞之感,再进行鉴赏《将进酒》时,便会感同身受,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理解作者借助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诉求。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刻画便尤为生动,大多数读者对其的认识始于许子将之言,奸雄之名被强行冠予,但若读者将自身代入曹操所处的环境下,试问还有什么能够比曹操所为更能有利自身。曹操的性格多变,从早期洛阳刺董卓到挟天子令诸侯再到最后于许昌的溘然长逝,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刘备所代表的仁,诸葛亮、司马懿和周瑜等所代表的智不同,曹操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最难把控的,虽被称为“汉贼”,但并不为奸臣,其手下仍有诸多有能的文臣武将,勠力同心辅佐曹操直至曹氏称帝。整本《三国演义》都有将蜀正面化、魏反面化的趋势,但最后智、勇、仁具备的蜀却败给了魏,读者若不将其代入魏的视角从宏观层面进行三国趋势分析,则很容易被作者“蜀”化,从而停留在“看故事”的鉴赏阶段,而没有对三国背后反映出的历史趋势和作者思想与其时代的矛盾性进行深度思考,割裂本应与文学具有同一性关联的历史理性,从而形成片面的文学鉴赏。这便是鉴赏者对形象认知的补充过程,即逐步代入从而深入思考作者人物或事件构造的意义所在,更深层次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表达。

四、领会情感

文学鉴赏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所表达出的生动艺术形象。读者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既要情感跟随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形象代入展开而起伏,也要保持一种宏观把握的姿态,根据自身的经验与情感来解读文学作品,丰富充实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以切合自身的情感诉求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审美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通过逐步解读鉴赏的过程来达到与作者和文学作品的思想相通、情感共鸣的目的。但共鸣需要读者达到较高层次,与文学作品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一层面进行感应与交流,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与内容的获得感与切身感受来实现审美愉悦。思想共鸣引起的情感交融则是较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这也是文学作品鉴赏的目的所在。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的鉴赏性阅读对读者的文学素养提高有着促进作用,需要读者在初读、细读、精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各种意境表达有着自身的文学解读,通过代入体验来获得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悟,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作品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树苗,陈林,曾毅.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以中学语文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8):44-48.

[2]赵生飞.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策略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7):145-146.

[3]梁全德,丁向阳.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9(18):40-43.

[4]罗锦霞.高职生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阅读现状调查及推广策略探究[J].海外英语,2019(11):195-196.

作者单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晋城分校

猜你喜欢
实施步骤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针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论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对话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师提问研究
人才培养中的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
文学作品与数学
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对小学语文“课内素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