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绒
我的妈妈是一个别人口中的“苦孩子”。三岁的时候我外公外婆离婚,妈妈跟着我外公一起,从此过上了朝不保夕的生活。
60年代,我外公自己尚且吃不饱,更别提照顾好我妈了。于是从三五岁开始,我妈常常是今天去某个亲戚家吃一口,明天去某个邻居家住一晚。一路长到成年,到结婚生子,每一步走过来,都非常不容易。
如果用一句话描述她的人生,就是那句——有些人,只是活着就已经用足了全部力气。
不知道是不是从小少有母爱的原因,我总觉得我妈妈对我有些冷漠。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哭,考试考砸了哭,画画画不好哭,运动会的时候田径跑不过别人也会哭。每次我哭着回家,我妈都不像别的妈妈那样,一把把孩子抱在怀里,先是安慰一番,再弄些好吃的好玩儿的,哄上一会儿,也就好了。而我妈该做什么做什么,比如正做着晚饭,她做好了饭菜,我的哭声也便停了。这时她端着饭菜出来,淡淡地说一句:d“去洗个手,叫你爸吃饭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特别不理解妈妈,觉得她对我太过于苛刻了,对我的痛苦从来漠不关心。我暗自在心里想过很多次,觉得她一定是少了亲情的呵护,才长成了内心冰冷的人。但后来我悄悄发现,我的妈妈也很喜欢哭,比如从哪听了一段可悲可泣的故事,或者哪怕看一集电视剧,都能感动得哭上半天。
我印象最深的那一次,是在我外公的葬礼上。在这之前,我外公在病榻上八年,每天我妈寸步不离伺候外公。别人都说我外公的死对于我妈来说是个解脱。
我偷偷窥探,好像真的被他们说中了。那个葬礼上,我妈周到又妥当地安排着一切,葬礼的流程仪式、与来宾的寒暄,她都处理得面面俱到。多年未见的亲戚到了,还要拉着手家长里短一番。
葬礼结束人散后,到处见不到我妈。几番找寻过后,我在外公生前的房间里发现了她——她竟然蹲在一个角落里偷偷地哭。
那声音凄厉,虽然声音微小,却重重地敲打在我心里。我从来没见过如此脆弱的妈妈。
我终于还是忍不住,走过去一把抱住她,陪着她一起哭了起来。可能是被我发现了她脆弱的秘密之后,便无须再刻意隐瞒,随后我就听见我妈妈的哭声慢慢加大,最后歇斯底里,好像要把房子穿透了。
外公的葬礼过后,我感觉我妈更爱哭了,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比如邻居搬家,以及多年未见的朋友突然出现……
还和从前一样,她总是背着我们,偷偷地难过、偷偷地伤心、偷偷地擦去眼里和心里的泪水。
慢慢长大以后,我才渐渐读懂了她,原来一个外表看起来那么坚强,甚至有点冷漠的人,内心竟然可以如此柔软。也许只是从不把自己的悲伤表现出来以免让家人担心罢了。
我不知道,在我妈妈的世界里,究竟一个人扛着多少的艰难与痛苦、彷徨与无奈。而她又是在不被理解之中,度过了多少春夏秋冬。
再后来,我也到了而立之年。有了事业,有了家庭,也终于成为了一个妈妈。我才发现,原来“妈妈”两个字,不过12个笔画,却承载了太多的意义——作为人,要对社会有贡献;为人儿女,要谦卑孝礼;为人妻,要宽容贤淑;为人母,要慈爱坚毅……
我也终于明白,当年的我妈喜欢偷偷地哭,却并不喜欢别人哭,不是刻薄,也不是冷漠,而是女人脆弱的权力,被生活偷了去。
(李好荐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