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
摘 要:对美的认识、感受、体验、创造是美术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提升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美育应该置于美术教学之首,引导学生从美术课堂上发现美、观察美、想象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引领;发展路径
在小学美术课堂,美是什么?美术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受美?美育是美术学科的基本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美,形式多样;美,无处不在。美育在美术课堂的贯穿,着重体现在观察力、感知力、创造力三方面。
一、美育,从发现中培养学生观察力
美,需要发现。怎样去发现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观察。美术课标强调,在美术教学中要渗透观察力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示范,学生照着临摹,或者教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这种美术,学生照搬照画,无法体现观察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引入开放性问题,以问题来驱动学生主动观察。如在学习“适合纹样”时,先给学生呈现一幅画,该画是利用短线来构图的。面对该画,提出问题:请观察这幅画,觉得像什么?同样的一幅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所带来的创意想象也非相同。这一发散性提问,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如有学生认为,该画中的短线,像是一颗颗雨滴;有学生认为,该画远看像是一架飞机在天空飞翔。同样,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把握对比性,要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展开创意性观察。在学习“头饰和帽子”时,我们在课前设计了两顶不同的帽子,在课堂上,请同学观察两顶帽子有何异同?比如,从帽子的功能来看,都是头饰的一部分;但从帽子的款式、颜色、制作方法等方面,两者又存在差异。引领学生围绕帽子的特征展开思考,去观察和对比,发现帽子的细节,增强观察的对比性。
二、美育,从体验中发展学生感知力
对美的发现与感知,需要从真实的体验中来获得。在“走进大自然”时,对自然界的认识,可以走进熟悉的环境。如校园、公园、田野。走进校园,去感知校园环境美。走进公园,去观察不同的植物,花草。走进田野,去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多彩。如结合学生分组,让各组学生确立体验美的主题。小组以观察“松柏”为主题,分辨松树与柏树的特征,感受松柏的坚韧不拔精神;有小组以观察“花色”为主题,了解不同的花名,对比牡丹、月季、芍药、丁香等差异。有的花颜色单一,有的花五颜六色,有的花期长,有的花期短。自然界中的美,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从中获得了无穷的童趣与快乐。教师在引领学生感知美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的激励与引领。在平时课堂上,言语要充满爱心、信任、尊重与鼓励。如结合学生的绘画习作,指明学生改进方向。“这幅画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如果在构图上再完善一下,效果一定会更好”“这幅画颜色运用的很丰富,再对人物的表情进行修饰,增加人物的动作与情感,效果会更加惟妙惟肖”。美育,着重于对美的体验,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知美的存在。对于美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在体验美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想象力的拓展。如果没有想象力,对眼中所见事物,必然会失去更多光彩。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挖掘想象力,让学生从“美”的五彩缤纷中感受真切的美。如在学习“参观与旅游”时,在课堂上,围绕节假日旅行展开探讨。同学们,都参观过哪些地方?都去过哪里旅游?在旅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景致吸引人?由此的话语激发,学生可以自由地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同学们可以主动去想象,积极去构思,尝试不同的绘画创作,来表现心目中最富有特色的美。
三、美育,从动手中发展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的重要素质,在审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美术教学,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渗透与启发,结合美育活动,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去创造美。如在“画表情”时,对于表情,如何理解?表情的表现又是多种多样,怎样去把握不同的表情?怎样去刻画不同的表情?在动手画表情之前,我们挑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的表情变化。如高兴时的表情,悲伤时的表情,着急时的表情,失落时的表情,等等。学生们的表演热情很高,也非常愿意去表现更多的表情。接着,我们结合学生分组,让学生去讨论,对表情的绘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讨论,给学生的创意表现提供了碰撞机会,很多学生都认识到表情与心理、表情与动作、表情与神态等之间的关联性。于是,在对学生作品展示时,有的学生画人的表情,有的画动物表情,有的画漫画表情。看着不同学生精彩纷呈的表情作品,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促进学生绘画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创造力需要启发。动手创造,要兼顾手、脑、眼等感官的配合。如郑板桥画的竹,其独到之处是对竹的细节刻画。这些细节的挖掘与呈现,需要从眼睛对色彩、纹样、结构等进行深刻地辨识与灵活的运用。教师在美术课堂,要激活学生的美术思维,引领学生发挥聽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建立对绘画主体的全面感知与想象,再进行创作。
总之,美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要立足美术课堂,融入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发展。引领学生从观察中发现美,从体验中感知美,从动手中创造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角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