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丹
【摘要】幼儿时期的教育关系着一个孩子的发展,对其性格、心理的形成也构成直接影响。幼儿天性爱玩,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不仅是必要的,更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其智力的发育也有积极影响。因此,本文立足幼儿教育,深入分析游戏渗透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渗透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同样是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渗透不仅能提高集体活动的趣味性,还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渗透策略,旨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营造游戏氛围,提升幼儿兴趣
在新教育背景下,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是为了提升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幼儿是一群年龄在3-6岁的孩子,游戏不仅是他们的心理需求,也是这一时期的教育核心途径。但在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并未采取有效的渗透方法,导致游戏无法发挥其教育功能,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创新渗透策略,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游戏氛围,如此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渗透游戏的过程中,为了发挥游戏的作用,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引入游戏,而是要立足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用一些多媒体手段融入游戏音乐、插入游戏图片背景,用玩偶介绍游戏规则、活动要求,用一切趣味盎然的手段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先吸引幼儿的目光,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例如,在创设“小白兔采蘑菇”游戏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森林》这首儿歌,然后用一些树叶、花朵、蘑菇道具装饰教室,打造一个森林仿真环境,然后给幼儿分发兔子的头饰、服装、小篮子,给幼儿营造出真实的游戏氛围。在这一气氛中,幼儿的游戏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课堂氛围积极而热烈,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游戏效果。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的引入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必须注重营造游戏氛围,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空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能。
二、结合幼儿生活,发挥游戏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而是带着一定的教育目的。幼儿时期的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融入游戏时,也必须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展开。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应如何创设游戏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呢?笔者认为,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真实生活出发,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在游戏中感悟,从而落实游戏的功能。
任何阶段的学习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幼儿教育同样如此。在幼儿时期,教师要将重心放在培养幼儿的生活经验层面,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只有基于这一大的教育前提融入游戏才是必要的和有效的。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如餐厅服务、超市购物、角色交换等,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针对餐厅服务,教师可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给幼儿安排一定的角色,如服务员、餐厅经理、顾客等等,同时给幼儿提供一些真实的场景,让幼儿在询问与点餐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针对超市购物,教师则需模拟真实的超市环境,增加理货员、促销员、顾客等角色,要求幼儿在购物中强化对数字的认知,懂得用商品价签上的钱买东西,付款时懂得核对小票,培养幼儿的数算能力;针对角色互换,则要求幼儿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换身份,使幼儿体会父母的不易,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当然,教师也可以要求幼儿和其他人进行角色互换,旨在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
总之,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游戏的创设必须立足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如果无目的,不仅无法发挥游戏的功能,也会浪费教育时间。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开设一些相应的小游戏,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
三、立足教育内容,培养幼儿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和传统的教育手段相比,游戏更具趣味性,也更容易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更受教育者的青睐。笔者认为,想要提高游戏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强化游戏的目的性。在过去,一些教师虽然开设游戏,但游戏没有任何目的性,仿佛只是单纯为了增加一个环节而已。长此以往,游戏只是游戏,无法取得教育成效。因此,教师要将游戏和教育内容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能力,这样才能落实幼教目的。
游戏和教育内容相结合,不仅是幼儿教育的趨势,更是发挥游戏功能的最佳方式。笔者认为,通过游戏的融入,不仅能开发幼儿的智力,还能培养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技能。例如,在开展“剪纸”这类活动时,教师应先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幼儿讲一讲剪纸的发展历程及艺术成就,让幼儿逐渐了解剪纸的特征、分类及艺术特色,帮助幼儿掌握剪纸的技巧。然后,开设一个集体小游戏,给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动物、人物造型,鼓励幼儿剪出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或人物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也能传承民俗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能将游戏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就能更进一步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四、注重因材施教,促进自主学习
在开展游戏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幼儿亦然。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生活习惯、学习理念,所以,在开设游戏时,教师同样不能忽略幼儿的个体因素,要尽可能地创新,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能够激发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创新,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
例如,在引导幼儿认知水果和蔬菜时,如果教师只是拿着图片或课本让幼儿自行辨别,幼儿很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创新教育方式,用全新的教育手段改革幼儿课堂,而游戏正是应对这一教育需求的最佳方式。与其用单一的理论引导幼儿,不如鼓励幼儿做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熟悉水果蔬菜的名称。因此,教师可鼓励幼儿参加“卖果蔬”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必须准确记住每一样蔬菜、水果的外形、特征以及名称等。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给每一个果蔬“小贩”摊位前安排一些“顾客”,小贩必须按照顾客的要求装相应的水果,看看10分钟时间内谁的生意最好,卖的果蔬最多。当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售卖果蔬。比如,有的幼儿喜欢先给果蔬分类,然后再售卖;有的幼儿凭借果蔬的外形和气味记住其名称,同时还会用小本子简单记录自己卖掉的水果蔬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都能全身心投入游戏,不知不觉间便记住了果蔬的相关知识。如此一来,幼儿对果蔬的熟悉度在不断增强,口语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游戏不仅是教育内容,更是教育手段。在创设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创新,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游戏,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不仅是为了活跃氛围,还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在融入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必须立足幼儿的实际情况,尽一切可能联系幼儿的生活,鼓励幼儿自主创新,实现游戏的融合目的,培育幼儿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晓云.开发资源材料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J].科普童话,2019(48):164
[2]李瑾.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效开展游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7
(江苏省启东市北新幼儿园,江苏南通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