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线条之于中国人物画的意义与作用

2020-06-23 09:37陈晓婷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关键词:线描中国画

陈晓婷

摘要:古代人物画对线的要求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追求一种传神的境界,而现当代美术受西潮的影响,试图打破这种传统美的模式,追求无限的自由。如何更好地沿承这一传统美学,已成为艺术界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中国画线发展历史的阐述和案例的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批判现当代美术对自我主体的扬弃。另外,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并引申出既继承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具有现当代美术特色的艺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画   线描   书画同源   艺术功能   继承与交流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039-02

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以线为主的艺术,线条已然成为艺术最为基础的语言符号。在传统绘画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加之中国书法和绘画中各自所体现出的线的相似性,对线的关注也备受重视。这一点在传统绘画发展历史中从来没有改变过。从线条的形成到发展,再到繁荣,对线的独特造型手法和用笔手法都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很多著名画家对艺术做出了宝贵贡献。

一、中国人物画线的历史渊源

线条的最早出现应该追溯到原始社会,这一时期绘画已经开始注意到线条的运用,但是原始绘画的线条还处于装饰层面上。而到春秋战国时,线条逐渐程式化,出现了所谓的“高古游丝描”,是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作品主要就用到了“高古游丝线描”。随着历史的前进,线条由单纯象形的“画”变化到具体分析、刻画事物的“描”,是绘画形式上的一次飞跃。直到唐代以后,就确立了以线造型的独特方式,这就是“白描”。唐代著名第一大画家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和壁画创作,所画人物用线遒劲,形成错落有致的“莼菜条描”。用其描法所画出的人物具有天衣飞扬、迎风起舞的动势,被誉为“吴带当风”。明代邹得中在《绘画指蒙》中总结的针对衣褶的画法多达十八种,称为“十八描”。其中最常见的有铁线描、钉头鼠尾描、蚯蚓描、柳叶描等,用墨线钩描物象,不添加任何色彩。譬如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吴道子、北宋的李公麟、明代的陈洪绶等所作人物画,线条遒劲有力,流转随心,超然绝俗,推为白描之高手。

二、书法用线在中国人物画中的表现与发展

中国古代人物画提倡骨法用笔,在南齐谢赫之《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六法”,有一法就是骨法用笔是也。这一用笔法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书法艺术精髓中的精髓。同时对线条力度的要求也是倍加重视。在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乌漏痕”“锥画沙”“绵里针”“高山坠石”“折钗股”等用笔之法,都是对线条力度美界定的法则。到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在肯定谢赫等人对于南朝前期画家系统的评价的同时,也强调绘画技巧的根本在于立意和用笔。他反对呆板的死画,更重视绘画的本身的意义。线条的丰富与书法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张彦远首次提出了“书画异名同体说”。后来还提出了“书画同法”的理论,二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和国画在本质上都是中国的艺术象征,书法中的线条组织已然是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而存在。书法意在一个“写”字,线的运行过程中赋予用笔提按、顿挫、连绵、短促或轻重急缓等不同之法,由此而形成的艺术效果和产生的节奏和韵律,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提供了借鉴。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与书画用笔同法论,提出以书入画,注重笔墨情趣。正清代书法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也提到“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亦必善书。”因此书法和国画同线是一脉相承的,而书法用线对中国画的作用不仅仅是关于对形体的塑造,更重要的是使线条赋予了意念、思想、情感等精神因素。

三、线的艺术功能

(一)形神兼备,以形写神

中国人物画美学传统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建造过程。这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线为主来表达意境情感。艺术家的表现力和才情通过笔墨挥写,全部投写于点画线条结体态势中,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的境界。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把以线造型的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主要表现为“传神”论的出现,并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此外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等观点,认为神是通过形来表现的。顾恺之擅长人物画,注重点睛,强调传神,用线循环婉转,均匀优美,富有节奏,如“春蚕吐丝一般连绵缠绕”。他的绘画作品也甚多,但是无真迹传世。仅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圖》等。

(二)追求意境美

“意境”这个概念大约形成于唐朝,通过王国维以及宗白华等近代学者的研究,把“意境说”推进了一个新的高度。按王国维的美学标准,所谓“意境”,就是情与景的、意与境的统一。他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谓之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意境美,都是透过艺术家对线、点、光或文字的组织以表出意境的。

(三)审美价值

中国画的线具有独立于描绘对象之外的审美价值,首先侧重它本身的意义,直线、曲线,线的粗细、疏密,以及行笔用笔的不同,墨的不同运用,就会表达出不同的绘画趣味。线作为中国画的独特造型手法,自古以来有顾恺之的连绵,吴道子的飘逸,梁楷的豪放,吴昌硕的质朴而苍浑等,无不显示出线独特的审美价值。

四、中国画当随时代

中国画作为笔墨完美结合的产物,而笔墨的有机结合也形成了线,线是中国画的灵魂和支架。然而,在如今这么多元化的社会,伴随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画较之传统绘画的审美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媒介的选择和表现技法越来越多,艺术的点可以在很多材料中找到。因此,不同的时代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线条形式和思想情感。现代艺术相对传统艺术来说已经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在面向新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必须继承、探索和研究中国艺术的精华。传统美术讲究的是以美为前提,而现代绘画恰恰是对这种美的模式的打破和超越,追求一种无限选择的自由。现当代艺术家存在的问题很多都存在于创造力的背后缺乏充足的精神底蕴,缺乏文化自信感。对于西方当代文化的影响,使得中国艺术家渐渐迷失了感知和一次次扬弃自我主体,追求一种与利益趋同的心理。他们抛弃了本名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线,丢失了中国艺术精神。

对于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使传统与西潮达到平衡,其主要注重两个方面:首先,是借古开今,即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神。其后是中西大融合,即交流和发展,随着文化日趋的全球化,各种艺术之间的融合、交流学习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艺术创作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不论是对自身传统的继承,还是与西方艺术的融合,都必须保持距离,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手段。

五、结语

中国人物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线不仅仅是一种造型手法,更重要的是蕴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其在中国画中重要的艺术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中国画中线的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发展、到不断完善,它的发展历程足以窥见中国文化的前进过程。线是由笔墨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轨迹,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传神美、意境美、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如今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画艺术要继续发展前进、日新月异,甚至超过古人的成就,尤其不能忽视对“线”这一创作精髓的研究。同时,对于外来优秀文化艺术的学习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线条的表现空间将会更加深远。

参考文献:

[1]张安治.中国画与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洛齐.书法与当代艺术:世纪末的最后碰撞[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4]吴必祺.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EB/OL].道客巴巴,2012-02-27.

[5]景舜逸.书法与国画[J].希望月报(下半月),2007,(07).

[6]王国维.人间词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7]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8]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4.

[9]郎绍君.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线描中国画
小学美术中线描教学的策略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我画我心
书画名人汇
王瑜琦?马睿怡?陈若兮等
线描画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