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形象化思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23 03:31缪培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场景事例初中化学

摘 要:在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想象的微观结构、枯燥无味的记忆性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拦路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形象化思维,通过列举事例、描绘场景、设计游戏和编制口诀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象化思维;初中化学;事例;场景

作者简介:缪培(1969-),男,江苏江阴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这门学科生动、有趣、实践性强,而且它与生产和生活的结合非常紧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中,也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想象的微观结构、枯燥无味的记忆性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拦路虎”.假如上述知识点无法突破,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学习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形象化思维,通过列举事例、描绘场景、设计游戏和编制口诀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打通“关节”,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习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运用形象化的事例加深概念理解

生活化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找到突然“开窍”的感觉.比如,在进行“催化剂”概念的教学时,发现学生对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中的“改变”,理所当然地认为仅仅是“加快”,没有想到“减慢”也是“改变”的情况.在上课时,进行了如下提问: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突然改变了速率,那么这个“改变”有几种可能呢?通过这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自然会想到这辆汽车可能加速了,也可能是刹车减速了.这样,他们就由此及彼,联想到催化剂概念中的“改变”也包含着“加快”和“减慢”两个方面.

在讲述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对应离子时,学生需要理解“原子核不变,其中的质子数也不变,当然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改变的仅仅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内容.对于这一点,学生在理解上也有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到小吃摊点上买一个油炸麻团,当用夹子把它夹起来时,麻团表面掉了一粒芝麻,这一粒芝麻,相当于原子(麻团)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这时,这个麻团的质量几乎没有变,里边的馅(原子核)也没有变,当然元素的种类也就不会改变.同样的道理,假如麻团在盘子里多粘上一粒芝麻的话,结果也一样.

在进行“物质的鉴别和鉴定”时,学生往往区分不清“鉴别”和“鉴定”.可以舉这样的例子:甲同学穿了红上衣,乙同学穿了蓝上衣,他们都在操场上运动.近视的你要在远处分辨出他们,光凭他们所穿上衣的颜色就行了,这就是“鉴别”.而假如在某凶案现场有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公安人员要确定其身份,光凭身上的衣服就远远不够了.这时候,就要运用DNA比对的方法来确定死者身份,这就是“鉴定”.这样一举例,学生对“鉴别”和“鉴定”的概念就明晰了.

所以,形象化的举例,可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事例去理解微观世界中抽象、深奥的事物或事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描绘形象化的场景放大微观世界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这句话就很难理解.学生想当然地会认为原子就像一个放大了的铅球,是结实的球体.为此,可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假如你是一个武林高手,能悬浮在一百米的高空,你手里挥舞着一百米长的流星锤,流星锤以极快的速度在无规则地飞驰.只要速度足够快,你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位一百米范围内会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球形“金钟罩”,能够阻挡其他武器的攻击.那么,这时的“你”,就是“氢原子的原子核”,离“你”一百米远的那个流星锤就是“核外电子”,这个直径两百米的“球体”就是“氢原子”,“氢原子”里边其实是空荡荡的.当然,在真实的原子模型中,你手中用来系流星锤的那根链条是不存在的.假如你能同时操控多个流星锤,那么“你”就不是“氢原子”啦!最牛的“武林高手”还可以同时操控一百多个长短不一的流星锤,形成多层“金钟罩”呢!

在解释“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运动速率”的内容时,设计了以下三种场景:现在每位正在听课的同学都是一个“水分子”,假如你们现在只能坐在座位上,能呼吸、有心跳、可眨眼、可抬头看黑板、低头作笔记,就是不能离开座位,那么,这时教室里就是“冰”的状态(水分子只能在原处振动,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如果接下来老师允许大家讨论,大家可以离开座位,去跟班里任何一位同学交流,条件是不能离开教室,这时,我们这个教室里就是“水”的状态(水分子以较大速率运动,分子间的间隔较小);如果接下来一节课是体育课,快结束的时候,体育老师允许大家在操场上自由活动,大家在操场上分散开来、自由奔跑,这时操场上就是“水蒸气”的状态(水分子运动速率大,分子间的间隔大).

描绘形象化场景,往往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强烈的代入感,会让他们对创设的场景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饶有兴味地走进化学的微观世界,从而去真正理解它,努力探索它.

3 设计形象化的游戏模拟反应过程

假如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记忆效果也会更强.

化学反应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在课堂上讲解化合和分解反应时,取一块橡皮泥,把它分成两块或多块,告诉学生,这就是“分解反应”;再把两块或多块橡皮泥粘在一起,告诉学生,这就是“化合反应”.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但是,学生对于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区分就有难度了.这时候,可通过在课堂上做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置换反应:先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走上讲台,手牵着手跳舞.然后再请另一位男同学上台,把前一位男同学推开,自己拉着女同学的手重新结对.这种“抢夺舞伴”的方式就是“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先请两对男女同学走上讲台,每对都是男女同学之间手拉着手跳舞,过了一会儿,两位男同学之间(或者女同学之间)交换位置,重新组成两对组合.这种“交换舞伴”的方式就是“复分解反应”.因为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印象极为深刻.

在描述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质时,同样请学生上台演示.请两位身材高大的男生各拉着两位娇小的女生走上讲台,以三人为单位小范围活动.如果男生代表氧原子,女生代表氢原子,那么,一个男生和两个女生的组合就代表一个水分子.接下来,老师命令男生和女生脱离接触,然后,两位男生手拉在一起,四位女生分别两两结合,形成两组.此时,两位男生结合成的是一个“氧分子”,四位女生结合成的是两个“氢分子”.由于六位学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也保持不变.

上述关于化学反应中质量保持守恒的原因,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小时候玩过的搭积木游戏来解释.一盒积木中的每一块积木都代表一个原子,搭出来的每一幢房子、每一座塔、每一架桥等图形都是一个分子.如果把积木推倒重来,它们则变成了一座亭子、一辆汽车、一台机器等另外的图形,也就变成了另外的分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块积木都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改变的只是分子的种类.

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演示,不仅可以呈现活泼生动的教学场景,寓教于乐,而且能把抽象的事理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 编制形象化的口诀降低记忆难度

初中化学的一些知识点比较枯燥,难以记忆.但是,编制口诀之后,学生就可以轻松记忆了.譬如,“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就是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经典口诀.

在教学过程中,编制一些形象化的口诀,来增强记忆的趣味性和牢固性.

在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使用的是直流电.对这一记忆内容,我编了这样的口诀:父(负)亲(氢)正痒(氧)直流电.解释是:父亲患了脚气,脚很痒,要用直流电的仪器来治疗.这样的口诀,读起来顺畅、有趣,理解起来容易,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原子得到電子变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这个规律我也编成了口诀:得负失正(得腐湿症),意思是经常抵触腐烂霉变的东西,会得湿症.把化学口诀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是为了达到快速记忆、过“嘴”不忘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事例、描绘场景、设计游戏、编制口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形象化思维,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屡试不爽,效果奇佳.

(收稿日期:2020-03-09)

猜你喜欢
场景事例初中化学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