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池 郑燕红 雷晓波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性激素、局部生长因子、正常肌层细胞突变等有关[1]。其发病率较高,可达25%[2]。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手术为有创性,会导致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3]。常规护理仅是从患者疾病角度进行护理干预,常不能满足患者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临床护理路径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按照每日标准护理计划及流程实施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患者明确自身护理目标,提高治疗依从性[4-5]。该模式已经在临床许多领域得到运用。我院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满意。
选择我院2017 年7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143 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71例。观察组72 例中,年龄26 ~53 岁,平均(37.28±3.64)岁,其中单发性肌瘤49 例、多发性肌瘤23 例,肌壁间肌瘤38 例、浆膜下肌瘤23 例、子宫颈部肌瘤11 例;对照组71 例中,年龄27 ~52 岁,平均(37.58±3.53)岁,其中单发性肌瘤51 例、多发性肌瘤20 例,肌壁间肌瘤36 例、浆膜下肌瘤22 例、子宫颈部肌瘤13 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做好手术准备、用药护理等。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负责制定护理计划和临床护理路径表。所有护理人员均经过临床护理路径知识培训,并按照护理路径表执行。(2)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医院的相关制度、临床路径相关内容、护理目标;指导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帮助其尽快适应环境。(3)术前1 d:对患者进行心理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其实际情况通过鼓励、放松等方式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介绍手术方法及操作流程;做好术前饮食指导。(4)手术当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手术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镇痛处理,讲解镇痛知识,指导其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各种管道情况。(5)术后第1 天:指导患者取半卧位;观察患者切口、尿色与尿量,保持外阴清洁,指导患者翻身,于床上进行屈膝运动。(6)术后2 ~3 d:继续对观察患者病情、切口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拔除导尿管,指导患者自行排尿,鼓励其适当活动。
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分20 分,分数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EA)[6]对患者自我护理进行评定,包括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四个维度,总分172 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强。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100 分,超过90 分为满意。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 软件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 ,分)
组别 SAS 评分 SD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72 例) 43.43±4.52 26.68±3.29 41.35±4.62 24.23±3.35对照组(71 例) 43.29±4.66 31.36±4.37 40.96±4.72 29.63±3.64 t 值 0.182 7.242 0.499 9.233 P 值 0.856 0.000 0.618 0.000
表2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下床活动时间(h) 首次排气时间(h) 疼痛评分(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72 例) 17.64±2.13 16.39±2.65 3.39±0.77 8.67±1.37对照组(71 例) 20.87±2.35 19.72±2.89 5.18±1.34 10.24±1.48 t 值 8.614 7.183 9.811 4.991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组别 健康知识 自护责任感 自护技能 自我概念观察组(72 例) 48.87±5.29 17.61±3.54 28.82±3.13 21.29±3.31对照组(71 例) 40.65±4.76 14.42±2.87 22.66±2.39 17.73±2.87 t 值 9.763 5.914 13.214 6.878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护理后,观察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22%(70/72),对照组为85.92%(61/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 <0.05)。
子宫肌瘤表现为腹痛、月经紊乱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负性影响[6]。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及手术的正确认知,担心术后生育及性生活等,负性情绪严重,而这势必对手术的顺利进行。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手术效果,并促进其术后康复[7-8]。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被应用至子宫肌瘤手术中,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孙敏[9]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理后患者焦虑评分、心率水平、遵医行为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轻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应激状态,提高遵医行为。张荣花[10]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牛娜[11]研究发现,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患者对术前准备、用药、麻醉知识等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
本组资料中,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相似[11-1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其自护能力、促进其术后恢复均效果显著。
总之,在子宫肌瘤手术中,临床护理路径可清晰的显示各时间段应完成的相应的护理内容,且依据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可主动进行工作,而不是被动的遵医嘱进行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