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雁
儿童单纯性肥胖为常见营养障碍性疾病,即长期摄取的能量大于机体消耗量,致使脂肪在体内积聚,体质量超过一定范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饮食结构的调整,小儿肥胖症患病人数逐渐增加,资料称[1]发生率约为5%~8%。单纯性肥胖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慢性损伤儿童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导致有氧能力发育处于迟滞状态,并将心肺储备功能提前动用,导致身体健康水平降低,对行为、心理发育产生影响,导致潜能发育被抑制。肥胖症还会损伤儿童心理行为,导致自尊心、自信心受损,破坏气质与习惯培养及性格塑造[2-5]。此外,儿童肥胖症还会诱发成人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故而家庭与社会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多认为儿童肥胖症发生关联于饮食习惯不良、出生体质量、社会心理因素、行为、运动及睡眠等因素[6-7],需要采取保健措施合理干预。现选取120 例健康儿童,探讨保健干预的预防效果。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于我院体检无任何疾病的健康儿童120 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保健干预。对照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为3 ~12 岁,平均年龄(7.2±2.5)岁;依据肥胖判定标准划分:16 例轻度肥胖,7 例中度,5 例重度。观察组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龄3.5 ~11 岁,平均年龄(6.8±2.1)岁;依据肥胖判定标准划分:18 例轻度肥胖,6 例中度,4 例重度。两组儿童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儿童家长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本研究。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即口头宣教肥胖的危害,纠正家长“孩子胖点更健康”的错误观念,使家长对本病产生充分认知并学会合理应对;告诫父母调控儿童饮食,鼓励合理运动,可采取丢手绢等游戏方式等。观察组采取保健干预措施,内容如下。
1.2.1 运动干预 运动强度最好为中低度,即儿童运动后脉搏跳动为每分钟110 次。对于体质量正常的儿童要鼓励多室外活动,与同学或朋友做游戏,家长亦可与孩子打球等,保持每日活动量。对于肥胖儿童则要设计运动处方,重点为有氧运动,不仅可减重还可提高身体素质。尽量结合儿童喜好选择运动方式,并且要尤其关注运动的安全性与自身的趣味性。比如可慢跑10 min,共2组,1 组后休息1 min;跳绳1 min,共3 组,1 组后休息20 s;斜撑2 min,共3 组,1 组后休息1 min;原地高抬腿走3 min,共4 组,1 组后休息1 min;爬行4 min,共3 组,1 组后休息2 min。每周要确保实施6 次。
表1 两组肥胖率及干预前后BMI 值比较
1.2.2 饮食干预 控制每天摄取的总能量为1 200 ~1 500 kcal,早餐占30%,午餐为50%,晚餐为20%。划分食物为红灯、绿灯及黄灯食品,红灯如巧克力、果仁、黄油及水果干等要限制食用,肥胖者要禁止食用;黄灯食物如瘦肉、香蕉、米饭等要适当食用;绿灯食物如蛋奶豆、绿叶蔬菜及苹果等要多食用。
1.2.3 行为矫正 使儿童自身意识到肥胖会如何危害身心健康,并告知坚持运动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形成科学生活习惯,纠正不合理膳食结构与不良饮食行为,多开展户外活动与劳动。对体质量予以定期测量,当体质量降低指导家长要适当鼓励,将其信心增强。同时还要为肥胖儿童提供有效心理支持,将良好的减肥环境创造出来,适当干预心理行为,避免异常。儿童有较差的护理能力与自制力,需要家长严格督促与执行,这是减肥成功的必要因素。
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 年测量两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将BMI计算出来,并统计两组肥胖率。
应用软件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肥胖率及干预前后腰围、BMI 值比较 观察组肥胖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P <0.05);两组干预前BMI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后对照组BMI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P<0.05),见表1。
儿童单纯性肥胖由多因素诱发,可能关联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氛围、出生体质量、父母教育水平、种族差异、家庭饮食习惯、母乳喂养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因肥胖症会严重危害儿童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故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国调查结果表明[8],近5年内儿童单纯性肥胖从3.5%增长至5.2%,虽然仍然低于发达国家,但本病发生率还是逐年提升,因此还是需要积极干预。
当前尚未完全明确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机制,但肥胖主要原因不外乎日常饮食不科学与运动量过少,因此饮食与运动干预为必要措施。指导儿童科学合理运动,针对肥胖儿童设定运动处方,并与合理的饮食结构相配可对肥胖程度予以有效控制。在运动时儿童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分泌量提高明显,可增加脂蛋白酯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与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降低机体血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进而控制腹部脂肪累积与体质量增长[9-10]。运动干预的同时还要控制饮食,研究称儿童肥胖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因素与家族遗传,儿童肥胖易感性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而高能量饮食能够提高遗传易感性。因此,调整儿童膳食结构十分必要。本组为便于记忆,将食物分为红黄绿灯3 大类,富有趣味性,可提高儿童的依从性。除此之外还要开展行为矫正,提高儿童与家长对肥胖症危害的科学认知,并积极干预儿童异常心理行为习惯,避免放任不管导致不良后果。
因体质量与身高、体内脂肪关联密切,而体内脂肪与身高关联不明显,因此结合身高体质量计算出BMI 可作为有效指标对儿童肥胖程度予以衡量[11]。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肥胖率为8.3%,低于对照组30.0%(P <0.05);两组干预前BMI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本组干预前。李雪玲等[12]采取保健干预措施后试验组BMI 从(20.58±1.45)kg/m2降低至(17.77±1.43)kg/m2,与本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保健干预可有效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积极推动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而减少儿童成年后的慢性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