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06-23 07:40谭秀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13期
关键词:心内科胸痛急诊科

谭秀英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22)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则对患者生命直接受到威胁[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胸痛作为主要症状之一,具有特殊性,患者进入医院至血管开通时间与护理流程直接相关,也会直接影响患者近远期疗效[2]。以往,在传统护理模式应用中,存在护理流程不清晰、分诊不及时及不到位等情况,对患者预后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2017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期间9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92 例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4 例,女性22 例,年龄最小37 岁,最大78岁,平均(52.6±3.6)岁,其中 16 例合并高血压、12 例合并高血脂症、8 例合并糖尿病;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 21 例,年龄最小 36 岁,最大 79 岁,平均(52.9±3.4)岁,其中 17 例合并高血压、11 例合并高血脂症、9 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非急性心肌梗死者、无法正常交流者、精神混乱者、恶性肿瘤者及不配合此次研究者等。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护理,由急诊护理人员安排患者就诊,未进行心内科、急诊、导管室等无缝整合。

观察组实施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具体如下:

(1)胸痛中心建立及院前急救。在急诊科建立胸痛整合式护理肿瘤,并确定护理流程;心内科、急诊及导管室内单元与急救系统直接联系,彼此之间进行联动。在网络医院上传胸痛患者信息或接到急救电话后,随着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心内科迅速联系,对家属、患者对急诊PCI 术的意愿进行明确,并与导管室直接联系;在接到患者后,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传至急救系统,供急诊科、心内科及导管室医护人员观察,在患者回院过程中,做好急救准备,急诊护理针对性更强。

(2)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流程。①胸痛分诊。急诊护理中,对胸痛患者需先进行分诊,设置分诊岗位,岗位上设置高年资护士,且需进行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患者进入急诊科后,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明确分诊,并对患者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与上传。②第一责任护士。待患者进入胸痛专属区域后,第一责任护士抽取患者静脉血,建立镜面通路,对肌钙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入院第1 份心电图进行扫描与记录,全程不超过10min。另一名护士负责为患者吸氧、佩戴腕表、监测生命体征、中心监控及保持呼吸通畅等护理,对患者呼吸、瞳孔、意识等进行密切观察,病床旁配备除颤仪,随时准备对患者进行抢救。期间通知心内科医师会诊,从通知到医师到达急诊科,时间不超过10min。待会诊确定急诊PCI 术治疗后,立即通知导管室准备急诊PCI 术。③护理急诊处理。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快速进行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血压、心率、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诊断明确后,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药物使用。④心理干预。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与患者进行谈话时,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认识到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使患者术前能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⑤转运。术后,将患者从急诊科转至心内导管室、CCU 期间,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对球囊扩张时间也有影响,所以转运过程中,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波形密切进行监测,且配备除颤仪、氧气袋及简易呼吸气囊等急救设备。整合式护理流程实施中,采用一名医生、一名护理人员、一名护工共同护送,确保转运的安全、平稳与及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标准:显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2 级以上;有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心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1-无效率。对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为97.83%,对照组为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对比

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分别为(8.34±1.47)min、(18.26±1.83)min,对照组分别为(17.76±3.27)min、(37.49±5.64)min,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2.17%)低于对照组(21.74%),P<0.05,见表 2: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表2 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心内科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比较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对患者生命可构成威胁,诸多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包含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栓塞及痉挛等,发生上述因素后冠状动脉出现供血不足、冠脉狭窄,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3]。由于此类疾病患者发病突然,因此急诊科成为该病救治的主要场所,因此急诊科医护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效果,也是减少患者死亡的关键[4]。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由于血管内形成血栓后,导致血液流通受阻,对心肌结构造成影响,出血缺血、缺氧性坏死,时间在30min 左右,50%左右的患者发病后2h 心肌坏死,90%左右的患者发病6h 左右心肌坏死,因此必须给予患者尽快救治,挽救患者生命[5]。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用,对患者救治效果提升有促进作用。急诊科以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主要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分诊不及时、不准确及护理流程不清晰等,对患者的救治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模式进行转变,促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升。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的应用,使急诊分诊的效率及准确率大幅提升,对急诊诊疗进行了规范,缩短了分诊及患者救治时间,对患者预后改善又促进作用[6]。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的应用,使患者在未进行急诊科前,急诊科、心内科及导管室医师已经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并开始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工作,使患者诊断与治疗时间大幅提前,提高了患者救治效率。在转运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密切监测,做好各科室、部门的衔接工作,保证患者救治效果的提升。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7.83%,高于对照组的 82.61%,差异显著(P<0.05),提示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作用;观察组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检验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的应用,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流程简化,救治时间缩短,救治效率提升;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2.17%)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显著(P<0.05),提示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患者急救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胸痛急诊整合式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护理效果显著,患者预后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内科胸痛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有些胸痛会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