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萍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腾冲679100)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一种常见病症,该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患者患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从而导致其心功能不全。慢性心理衰竭具有着病程持续时间长、预后效果不佳、需要反复接受入院治疗等特点,因此患者往往在患病之后会出现过大的生活、经济压力,同时极易出现诸如抑郁等一类的消极情绪,导致患者的康复过程受阻[1]。因此,对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是对双心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作为研究时段,以我院在该时间段内所接纳治疗的80 例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共计42 例,女性患者共计38 例,平均年龄(58.39±4.57)岁。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男 21 例,女 19 例,平均年龄(56.39±2.34)岁;以及观察组40 例,男21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57.42±2.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诊断标准,排除标椎:(1)存在意识障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完全知晓并批准研究。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实行双星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以常规护理模式实行护理:给予其常规健康宣教,同时实行强心利尿、扩冠以及营养心肌等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双心护理模式实行护理,包括:
(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内容,同时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述说,了解其心中的疑问和担忧之处,后基于此来对患者实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陪同患者聊天、告知患者相关的病情、治疗要点等方式来执行,以此起到缓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抗疾病信心,促进其治疗、护理依从性以及效果的提升。
(2)认知干预:在大部分慢性心衰合并抑郁症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原因中,对病情及其治疗的认知度不足是一项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进行评估,并基于患者的文化背景来提高患者的相关认知度。护理人员可通过1 对1 面对面讲解、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健康宣教视频等方式,并辅以相关的指导来起到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度的作用,此外,应当开设相关的健康交易讲座并邀请患者参与其中,讲解病情出现的原因、治疗方式、如何预后等,集中回答患者的心中的疑问,同样也能起到提高患者认知度的作用。
(3)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应当同患者、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取得其信任感,以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其依从性,缓解其心理压力。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正确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康复过程造成阻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联合患者家属来对患者不良习惯进行纠正,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避免使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还应当让患者每日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保持适宜的运动,让其保证每日的休息、睡眠量,避免情绪波动幅度过大。
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HAMD 评分、SDS 评分、6MWD、血浆BNP、护理满意度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100 分为满分,满意:90-100 分、基本满意:65-89 分、不满意:低于 65 分,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患者数×100%。
将数据纳入SPSS19.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例(%)表示,以(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 HAMD 评分、SDS 评分、6MWD、血浆BNP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40 40 LVEF(%)54.21±5.14 48.21±3.54 6.080 0.001 LVEDD(mm)50.09±4.16 53.61±5.31 3.300 0.002 LVESD(mm)38.24±4.21 40.85±4.57 2.657 0.010 CO(L/min)4.98±0.53 4.05±0.51 7.997 0.001
表2 两组患者的 HAMD 评分、SDS 评分、6MWD、血浆 BNP 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的 HAMD 评分、SDS 评分、6MWD、血浆 BNP 比较( )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40 40 HAMD(分)12.02±2.20 15.98±2.36 7.763 0.001 SDS(分)32.04±3.92 39.10±4.39 7.587 0.001 6MWD(m)399.76±60.59 365.86±60.15 2.511 0.014血浆 BNP(pg/mL)466.39±100.18 420.56±64.39 2.434 0.017
心理衰竭属于当下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且大多数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在病情发展到终末时均会呈现为该病状。由于该病需要反复治疗、病程持续时间长等,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理障碍[2]。
对于心血管类疾病而言,其治疗、康复的效果除了受到治疗方式的影响之外,患者的心理状况往往也会对其造成影响,因此临床认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心血管类疾病患者有着重要意义[3-4]。双心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临床护理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其是指由医护人员来对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实行相关评估,并给予患者的评估结果上以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其它护理措施来实行干预,积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让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从而起到改善患者心理压力、提升其治疗积极性、治疗效果的作用[5-7]。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心功能相关指标、HAMD 评分、SDS 评分、6MWD、血浆 BNP、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以双心护理模式来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实行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水平和康复过程,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