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0-06-22 12:28毛建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2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应用题数学教学

毛建康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它在小学数学考试中所占比重大,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的高低。尤其是在小学高段数学应用题中,相对低段的难度提升了许多,在有效地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其在自主实践中体会应用题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应用题

前言:

数学成绩的好坏反映了一个人逻辑思维的高低,数学中各个知识点是相互影响与联系的,其中应用题作为小学考试所占分数的“王者”,学好它意义重大。但目前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不容乐观,许多小学生在解题方面的正确率很低。这就需要教师探索出更有趣味的教学模式,来鼓励小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中。

一、重视教材作用,形成数学思维

翻开小学高段的数学课本,能发现里面的每道题都是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也有很多丰富有趣的应用题例题,他们是浓缩了无数教研者智慧的精华,如果细细品味里面的内容,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效果。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要靠教师一步步引导才能形成的,相对应来说,应用题也是需要教师教解法,学生有思考的过程,然后计算出答案,验证答案的准确性,最后教师进行评判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要巧妙利用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让例题成为学生远航的帆船,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教材《数与代数》练习十五里有一道题很有趣:小红家客厅顶灯需要更换一个灯泡。已知灯泡距地面2.6米,爸爸身高1.8米,小红搬了一个高0.6米的凳子。爸爸能换成灯泡吗?有的学生可能在计算后得出结论:爸爸够不到灯泡,因为用2.6-1.8-0.6=0.2米,这还差0.2米呢。但有的学生就快速反应过来,加上爸爸的手臂不就够到了么?难道一个正常人手臂的长度还不足0.2米吗?这不仅考察了数学知识,更考察学生的常识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估算很有帮助。再如,在本册教材《数学思考》里有一道例题: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这是道简单的逻辑推理题应用题,已知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则丁叔叔一定是军人,那么刘阿姨和李叔叔职业相同是工人。有学生或许会疑惑,那丁叔叔是教师不行吗?如果丁叔叔是教师,那军人的职位就空缺了。这样依靠教材来掌握数学应用题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即使面对变化的题型也能游刃有余。

二、与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应用到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找寻素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数学素材与生活的贴近程度,用小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形式来开展丰富的教学,这样远比教师乏味的讲授数学公式要有效的多。况且利用生活常见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题案例,不仅能有效的激发高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让其能发现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每天的进步中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五年级学习的《小数乘法》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假如咱们班为希望工程捐款,咱班二班人数是54人,平均每人捐款5.47元,三班人数是51人,平均每人捐款5.36元,请问同学们,咱们班比三班多捐了多少钱?学生一听自己班比别的班捐的多,立刻积极的运算起来。像这样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运算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希望工程孩子们现状的关心与同情。

再如,在学习五年级课程《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这样一道应用题“叔叔说:我这有7千克蘑菇,29元就买给你;阿姨说:我这有11千克蘑菇,53元就卖给你。如果蘑菇质量是相同的,你会买谁的蘑菇呢?”。学生乍一看到這道题时,想着这可以为以后买东西省钱,就立刻精神抖擞的计算起来,这不仅使学生对高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兴趣,也为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而兴高采烈。

三、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同样我们也不能只局限于一种解题思路,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应用题,答案一般都不是唯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解题思路来解决问题,要从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法及思维方式去观察、联想与分析题目,以此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创造的强烈欲望,这同样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具有重大意义。一题多解可以让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度,让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头脑变得更加灵活,并且能将应用题活学活用,让学习数学知识更具价值性。

教师要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增加解题思路的形式,来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倍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这样一道题来拓展学生的思路:青山养殖场共养了54只鸡,鸭的数量是鸡的3.5倍。养殖场里共养了两种家禽多少只?思路一:将养鸡只数视作1倍量,先求出养鸭多少只,然后加上鸡的数量,即总数。思路二:将养鸡只数视作1倍量,先求出养殖总数是养鸡数量的几倍,再用养鸡数量乘以这个倍数,即总数。思路三:将养鸭只数视作1倍量,养鸡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3.5,求得养鸭只数,再加上养鸡只数,即总数。思路四:将养鸭只数视作1倍量,养鸡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3.5,鸡鸭总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1/3.5)倍,求出养鸭只数,再求鸡鸭的总数。原来一道数学应用题有这么多的解题思路,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有了新的认识。

结论:

解应用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高度有严格的要求。在高段小学生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策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教材为基本,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迹,让培养兴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目标;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拥有发散思维,为学生发展数学综合能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春娟.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新课程,2021(5):72.

[2]宋树莲.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实践与分析[J].魅力中国,2021(2):321.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应用题数学教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