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莹
摘 要: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故事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挖掘家长力量在亲子阅读中获得科学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故事教学;兴趣
早期阅读能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开发幼儿的大脑,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情感的交流。图文并茂的内容给幼儿带来刺激,让幼儿边读边思,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大脑的成熟。早期阅读材料以图为主、内容形象,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相契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观察、记忆、联想中获得发展。早期阅读也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窗户,让幼儿从阅读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倾向。但如果教师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去随意选材、形式单一,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兴趣培养。故事是早期阅读的主要体裁,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趣味,为幼儿所喜爱,能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开展与故事这一儿童文学作品相关的教学活动,包括看、听、讲、画、演故事以及对故事的创编,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参与性。教师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故事教学方式,要认识到故事教学的价值,让学生通过故事教学理解周围世界,提升探索能力,能促进认知、审美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幼儿与故事产生互动,让他们获得身心的愉悦,从快乐中获得了创造力的发展、想象力的丰富、思维力的提升。但在当前故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选材较为随意,不能贴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于教材与参考资料,自己缺少对故事的研读,没有把握准其中蕴含的价值;部分教师对故事教学的认识不清,仍将识字、诵记作为故事教学的主要目标;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抓不住核心,问题多且碎,幼儿难以获得美的体验;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媒体,将视频、动画中的情感强加于幼儿身上,他们难以获得真实的体验;部分教师借助于讲述、提问等方式,将故事嚼得过碎,再“喂”给幼儿,降低了故事教学的效果,也降低了幼儿的积极性,难以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如果提升故事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选择适宜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别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选取多元化的故事。教师要在深入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明确各阶段幼儿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从情绪管理、生活习惯、生活能力、人际交往、数学认知等方面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故事。如针对幼儿爱生气、乱发脾气,可以为他们选择《生气汤》《爱发脾气的菲菲》《我不要生气》等有关情绪管理的故事;针对饮食不合理的情况,可以选择《吃掉你的豌豆》《胖国王》《不吃糖,不许吃蔬菜》等故事,针对不按时睡觉的情况,可以选择《我不要睡觉》《亲亲晚安》等故事,针对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可以选择《小熊不刷牙》《张开嘴巴》的故事;针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生,可以为他们选择《不要妈妈抱》《小孩子做主》等故事,一些孩子爱说谎,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承认错误不撒谎》等故事。学生通过阅读《兔子邮递员》《一粒种子的旅行》等了解科学知识,阅读《100层的房子》《123到动物园》等对数学产生初步的认识。
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图书,一些幼儿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他们喜欢探险,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斜坡书》,一些幼儿爱联想,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让环环相扣的情节引发幼儿的想象。教师可以依据主题活动拓展阅读资料,引领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能培养他们的早期阅读兴趣。如围绕“多彩的秋天”主题,推荐幼儿阅读《动物保护色》《梨子小提琴》等文章,培养幼儿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让他们去发现自然之美,感受到创造带来的快乐。
二、 丰富阅读活动,增进阅读体验
在传统的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区,让幼儿安安静静地看书,但幼儿的阅读有别于成人的阅读,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多元的阅读材料,有文字、有图画、有视听的材料,不仅满足幼儿视觉阅读的要求,还能让他们听成人讲故事、改编创编故事、用图画描述故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调动多种感官去理解故事。教师可以将阅读区加以拓展延伸,让幼儿在阅读区看故事,在讲述区讲故事、在听赏区听故事、在美工区画故事、在表演区演故事,让幼儿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很多幼儿爱玩,教师要创编多种玩法,让阅读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如在听赏区,可以让老师讲故事,或利用点读笔听故事,多媒体听赏故事。幼儿要积极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引领幼儿融入故事、理解故事,阅读区可以投放图画书、画报、报纸、广告彩页等材料,在听赏区可以投放播放器、录音机、点读笔、耳麦、装扮材料等材料,在讲述区可以投放图画书、幼儿自制图书、故事讲台等材料,在美工区投放纸笔、书圈、积木、纸箱、树叶、布条等材料,在表演区投放头饰、道具、指偶、各种废旧材料等。
三、 挖掘家长力量,参与亲子阅读
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得到家长与教师的陪伴,他们的阅读将会变得更顺利。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在阅读中如果遇到困难将会影响他们阅读兴趣的发展。教师要引领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让爸爸、妈妈在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画故事、演故事中与幼儿相伴成长。一些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阅读观念,他们对阅读的理解只限于读书认字的层面,为幼儿选择故事时没有目的性,不能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当幼儿提出问题后,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引导,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他们分享阅读方面的经验,定期为幼儿推荐故事书,为他们介绍科学阅读的方法,与家长分享陪读的体会,帮助家长形成阅读观念。
总之,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科学规划阅读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幼儿投放多元的阅读材料,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贤.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吉林教育,2013(7).
[2]陈雪梅.探索区角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的变革[J].新课程学习,2010(1).
[3]刘彦华,刘晓丹,张磊.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幼儿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