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培文
摘 要: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服务和体验,经过特别的设计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协同学习环境,但在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方面,并未有成熟的标准可以参考,因而导致信息共享空间并未达到最初的设计目的,为了更好达到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初衷、节约资源。本文试图在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融入软件开发中易用性,使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更加符合用户需求,不必刻意去追求建设规模等。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易用性;图书馆建设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数字资源的快速增长,促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模式、研究手段及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到图书馆主要是为了查阅纸质资料、影像资料等来获取所需信息,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读者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数据库等获取信息。在这个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知识中心、文化中心,仅以传统的服务方式及内容已无法适用现代读者的要求。很多高校图书馆试图改变以往的运营模式,从收集、储藏、借阅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学习为中心”和“用户友好”的模式。
一、信息共享空间概念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普及和信息大爆炸所带来的巨大动力的驱动下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读者信息素养培养的,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的创新服务模式。旨在提供信息服务,促进以及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为用户更好的获取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咨询信息专家等提供服务。信息共享空间主要是通过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为用户提供一定设备,用户可以在这里查阅文献资料、写作论文、休闲娱乐以及阅读學习,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思想,谈各自的学习体会,在这里还可以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筹划、设计并完成项目等。
二、信息共享空间研究及发展现状
国内外有关IC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有关IC概念和内涵的探讨;分析研究已创建IC的图书馆;研究IC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比如,人员设置、评估体系等;对IC发展的思考,例如,IC在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以及在用户知识创新方面作用等;通过对共享空间建设实例研究,思考在本国建立IC所应该采取的步骤以及组织管理策略的问题,还有完善的质量评价机制等问题。
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角度较多,研究范围广泛,研究文献数量也比较庞大,国内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国外已有的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引进分析,对于国内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方面的研究数量还较少。
三、易用性概念和特征
易用性在信息系统建设、网站设计,产品设计中出现频率较高,是衡量系统、产品、设计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世界标准组织对于易用性的定义是:一个产品被特定用户用来达到特定目标的程度,这些目标包括特定使用环境中的效果、效率和满意。易用性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应用最多的是计算机领域。在某种意义上,易用性是从用户、从人的角度出发的。总结来说,易用性的基本特征如下:易用性是严格以用户为中心的理论;易用性总是以实现的复杂性和牺牲效率为代价;易用性是普遍存在的。
四、传统图书馆存在的易用性问题
1.布局单一,硬件设施少:目前传统图书馆主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缺乏可以讨论交流的环境;传统图书馆配备的硬件设备比较少,只有在电子阅览室可以使用电脑,还有少量电脑主要是用来进行书目查询。这样的硬件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读者对信息搜索与加工的需要;
2.服务分散:当前大学图书馆大多都采用分散式服务,将图书馆划分成功能各不相同的部门,每个部门只负责本部门相关事物。用户在查找需要的专业文献时,有时候甚至需要找遍图书馆的外借、阅览、期刊、咨询等多个部门,大大浪费了用户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同时,这种分散管理的模式很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职责界限不明确,容易发生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3.服务被动: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借、还书以及阅览服务为主。这种服务方式较为被动,无法更好的服务广大读者的需求;
4.重藏轻用:传统图书馆更加注重馆藏资源的数量,对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做的不够到位。图书馆不仅要重视馆藏资源的丰富,而且还要重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5.个性化服务和科学导引缺失:图书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文献信息中心,不仅仅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专业情报导航服务,还要引领专业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阶段,大量的信息存在在读者周围,怎样更快捷地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加工和利用成为了用户较为关注的问题。图书馆用户层次较高,主要包括学生、教师以及科研人员等。高层次的人群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信息,并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这部分人群检索搜集的信息更是走在各个学科的前沿。为了满足这些读者的需求,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易用性设想
目前,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和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系统设计中的易用性标准引入到信息共享空间中,为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总结已有的信息共享空间经验及教训
复旦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信息共享空间投入使用后发现,同学们来信息共享空间,使用最多的是通过电脑做作业、上网或看电影,信息共享空间的书刊虽然比较优秀,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参考咨询形同摆设,利用率很低;北京大学图书馆认为建设成功的信息共享空间应该完全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打破原有的格局和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创建,要借用新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从建设好信息共享空间后如何管理使之发挥最大效用为出发点建设本校信息共享空间。从目前几个大学信息共享空间来看,发展信息共享空间,首先,要在用户需求上做调查;其次,要普及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让读者知晓信息共享空间的作用;最后,要打破原有图书馆建设的思想,以一个全新的理念去建设。
2.建立UCD模型
在软件开发中,首先要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针对产品市场的用户心理模型”,即“User-Centered Design”设计方法(UCD)。只有满足了目标用户的真正需求,用户才能喜欢做出的产品。先前的调查也表明了,有些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建设信息共享空间时可以参考UCD模型。在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前期,明确定位,区分出用户群体。明确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去建设符合要求的信息共享空间,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在信息共享空间内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差异性的服务。比如,某个图书馆的用户可能更需要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对于文献查阅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想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可以多建设一些交流区域,对一些需求较小的功能区域可以暂缓建设。通过UCD模型,可以为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提高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成功率。
3.将易用性思维植入到建设中
信息共享空间中,用户可以感受到以人为本,作为信息共享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网站要满足网站内容易用性、网站功能易用性、网站服务易用性等几个方面。信息共享空间合理的布局,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功能空间,充分满足用户的学习、交流所需要的空间,同时设置安静、喧闹不同区域,以避免不同用户相互影响。信息资源要丰富,除了纸质资源外,数字化资源要丰富,可以获取到其他信息共享空间内的数字化资源。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不断丰富,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或通过其他渠道解决用户的需求,同时,工作人员要有服务的态度,不要让用户产生厌恶情绪。还可以开发一些跨平台的信息共享应用,让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信息共享空间的资源。
4.发挥用户主观性
作为信息共享空间的最终使用者用户而言,信息共享空间不只是获得所需要资料信息的地方,还是将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信息共享的地方。信息共享空间的设置可以满足用户分享信息的需求,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鼓励用户共享信息,培养用户的分享精神,还可以将一些用户聘请为兼职工作人员,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帮助。
用户方面也应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提供反馈意见。用户是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目标,对用户需求的考虑至关重要。同时,用户发挥主观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空间共享模式得到实践应用,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读者用户应认识到自身重要性,注重在实际阅读中,关注信息共享模式的使用优势和便利特征,促使先进技术得到实践应用,满足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求。
5.发挥信息共享空间优势
传统图书馆在信息空间建设中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利用效率低,未能实现对管理资源的充分调动。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应发挥先进技术应用优势,注重技术应用的便利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目前,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中,可提供集约化的信息服务,通过一站式信息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以往工作模式下,读者想要获取相关服务,需要与图书馆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读者相对被动,影响阅读体验。而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使部门之间有机结合,通过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多种阅读资源与服务,读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
同时,一站式服务模式构建,也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构建服务体系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为学生读者提供了交流与共享的空间与平台。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涵盖了不同学科、专家和技术,使得图书馆成为交流载体与空间,为用户个人发展與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信息共享模式的构建,为读者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关人员可通过信息平台发布自我观点、开展讨论活动,并且提供小组学习方案,使得信息共享空间更加具有实用性。
信息共享平台的优势也在于提升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以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为例,为提升医院图书馆保障能力,对图书馆中的各项服务进行信息化改造,尤其是对实际管理方式,基于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医院的信息处理和服务效率更高,有利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实践工作中,考虑到信息化建设方法应用优势,医院管理人员通过完善信息数据和资源获取途径,使得信息共享空间构建更加合理,与新时期医院管理工作内容相一致,提高信息素养。读者可在信息共享空间内,完成相关学习与研究工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数据检索能力,也对相关信息作出系统公正评价,发挥了信息共享空间的使用优势。
6.长效机制
在软件开发中,软件会根据用户的意见,不断的进行修改。虽然,信息共享空间一旦建成,改动难度会非常大,但不代表不能改变。因此,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不能只满足当前建设任务,要在信息共享空间的使用过程中,及时收集用户反馈的意见建议,根据用户的意见建议,对信息共享空间进行调整改进。信息共享空间还要跟进信息科技的发展,及时升级信息共享空间。
目前,对联勤保障部队医院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通过加强管理机制构建,为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目前,在图书馆建设中,应用了电子阅览室模式,读者可浏览电子信息,获取信息资源与服务。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能力,需要在管理工作中,强化思想认知,注重构建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长效机制,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
六、总结
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仍在不断的探索中,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败。但有些失败是可以避免的,本文试图从软件开发的思路入手,在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共享空间易用性的问题,避免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中,出现因用户需求问题而失败的情况,提高信息共享空间的成功率,使信息共享空间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总之,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走实用之路,并不需要每个信息共享空间都设置大量的功能,只要满足信息共享空间覆盖的用户需求即可,不要刻意去追求规模。
参考文献:
[1]宋 妮.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设计与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马凌云.浅析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非技术因素[J].图书情报工作,2008
[3]任树怀,盛兴军.论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创建[J].会议论文,2008
[4]余士英.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J].中国科技博览,2010
[5]李 梅.图书馆2.0视角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研究[D].复旦大学,2010
[6]马费成.情报学的进展与深化[J].情报学报,1996
[7]邱均平,叶晓峰.情报学中的易用性原理初探[J].情报探索,2007
[8]王鑫洁.中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进展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9]郭隆霞,巩玉金.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空间建设探究[J].才智,2017
[10]郑昱琳.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19
[11]赵 宁.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状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4
[12]王鑫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