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预习

2020-06-22 18:27宋文红
读天下 2020年13期
关键词:预习初中数学

宋文红

摘 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现在比较推崇的是课前预习,也就是老师会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师规定的预习任务。一般这种预习是在课外进行的,这就要求家长能够积极配合,监督学生的预习效果。但是,如果家长缺席了这个过程,完全靠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采取课堂预习,这种新型的预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生课下没有进行预习的缺陷,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很直观地收到学生预习效果的反馈。

关键词:预习;初中;数学

数学的预习就好比外出旅游之前,先看一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使听课更具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对于“数学课究竟要不要预习”这个问题,大部分教师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预习的意义在于,给学生一段完整的时间独立学习,让他们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前,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但是如何预习这个问题,大家又很少能够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数教师对于预习虽然从思想上很重视,但是设计上不到位,往往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因此,学生的预习情况常常与教师的预期相去甚远,而造成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三:一、学生缺乏指导而盲目预习;二、我校学生家长大多数是菜对户口,还有一些是农民工,只有部分的学生是城镇户口,有的家长达不到这种意识,会觉得没有必要预习,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要跟老师学习,老师肯定会从头到尾讲一遍;三、学生素质也相应第参差不齐,课外预习只有少部分人(成绩好的学生)能完成,中等偏下的学生根本就不预习,因此学生课外预习的时间和质量不能保证,教师没有易于操作的方式,去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虽然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学习教材的方法,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提前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中也就会针对自己的困惑,听取重点。但是课前预习有另一个极端,部分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的结果,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比较、分析、综合思路发展历程”,品尝不到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而且有的教师会担心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担心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从而导致教师的内容不再吸引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认真听讲。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就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预习方式,课堂预习就应运而生。课堂预习,顾名思义,即在课堂中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一节45分钟的数学课,时间比较短,有的老师会觉得把珍贵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预习,会有点浪费。其实,不然,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开始正式教授课堂内容之前,用5到10分钟的时间,把这节课将要讲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通过一系列经过设计的提问以及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对接下来的数学课堂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一、 首先要明确,虽然课堂预习中有了教师的介入,但是仍没有改变预习的实质,是一种主动自学

古今中外的学者和专家对课题中设计的课堂预习设计的探讨和研究早已有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由此可以看出,课堂预习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

二、 教师应设计具体明确,以问题形式呈现的预习学案

设计预习问题时,要注意:

1. 预习不应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去总结知识要点,而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应该根据所要预习的内容要点分解为几个问题或者是几个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呈现给学生,从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开始,教会学生如何用数学思维去发展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2. 预习问题的难度应该程阶梯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随着问题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上有所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预习问题设计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例如: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认为函数是代数里比较难学的一块内容,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在讲解函数的课堂预习中,就要非常注意学生的接受力。这样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觉得要做的预习更加具体,学生在预习学案的帮助下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方式让老师也便于检查,从而使得课堂效率更高。

3. 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设计相应的预习问题。初中数学知识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对于不同的数学类型,就要设计不同的方法和问题进行预习提问,启发学生。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稳定性”这一节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三要素”“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的稳定性”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在书中寻找答案,然后可以让学生找出教室中有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还有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三角形?再让同学思考一些支架固定之类的东西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通过这一系列的基础问题,让学生对接下来要讲解的三角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在下面课程的讲解中就可以有的放矢,根据学生预习反馈的一些疑惑的地方重点讲解了。总之,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相应设计的预习思路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课程灵活调整,以达到最适合学生吸收的效果。

4. 时间安排:为保证学生预习能有最佳的效果和效率,除了一些必须要在户外进行的数学活动,一般的预习任务最好安排在课内进行,时间一般控制在5到10分钟左右。

5. 组织形式:当预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单独预习,可以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当预习任务比较复杂,难度比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单独预习,然后再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围绕教师刚刚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内形成统一认识,并对组内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让简单的个性问题在小组内自然消化,以提高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解决学生在自我预习时产生的差异;最后,教师再让大家以组为单位提出各自对教师所涉及问题的看法,这时全班同学又可以对不同于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思考,有效提高了预习的效率。

最后应该明确的是,一节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安排预习,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效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长期固守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活,才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源泉。

猜你喜欢
预习初中数学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