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22 02:47范峻峰李文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天数感染性乳酸

范峻峰,高 华,方 伟,李文翥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0)

ARDS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病症严重,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患者常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器官功能障碍等病症,临床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为较大,病死率较高,对这一病症临床主要的治疗方针为;抗感染治疗,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机械通气,维持正常的呼吸;液体管理,避免影响肺功能;营养支持,确保患者机体有足够的能量与疾病抵抗。其中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的为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又称之为脓毒性休克,是体内微生物或者这毒素不能良好代谢所致,感染病灶中的毒素与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各种体液与细胞系统,产生内源性介质与细胞因子,在患者的多个器官产生影响,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功能障碍、代谢紊乱,严重者出现器官衰竭。这两种病症在临床中合并,病症较重,且病情变化不固定,患者随时都会病情加重,危及生命,而连续心排血量(PICCO)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便于临床医疗人员及时开展救治,推升患者的存活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PICCO监测非常有必要[1-3]。现就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的80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A组与B组,对比研究连续心排血量(PICCO)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PICCO监测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45~83岁,平均年龄(65.3±5.4)岁;B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2~82岁,平均年龄(64.1±6.0)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院方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知情。

纳入标准:ARDS符合2012年柏林定义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符合2014版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和中国严重脓毒症;所有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并进行机械通气;所有患者都耐受PICCO监测;严格按照2014版脓毒性休治疗指南和中国严重脓毒症治疗标准进行液体管理[4]。

排除标准为;排除合并胸部创伤的患者;排除对此次研究中操作不可耐受的患者;排除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病历资料保存不完整的患者;排除不能进行跟踪访问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2014年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症休克指南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目标均为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降低血乳酸至正常值,重新建立氧平衡,促使氧供逐渐减少,肺功能逐渐恢复[6]。

B组采用按照常规临床指标进行体液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采用中心静脉压观察体液容量,进行补液治疗,尽量将CVP维持在10 mmHg左右,小于8 mmHg时进行补液,大于12 mmHg时需要控制补液,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利尿剂的运用;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物有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将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剂量用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并积极治疗原发病[5]。

A组采用按照PICCO测定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指导体液管理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PICCO监测方式:运用动脉热稀释法和脉搏曲线分析法对心排出量进行实时监测,检测过程中将压力换能器进行连接,实时监测有创动脉压。将15~20 mL的0~8度生理盐水在深静脉导管中快速注入,将患者的体重、年龄、身高、性别等基本信息输入,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校对,将氧动力学参数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在置管后,患者休息约半小时开始监测,注意记录相关的监测数据。依据监测数据进行体液管理指导,在此过程中可采用经典决策树进一步指导临床补液治疗与血管活性药物的运用[6]。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住院天数、28 d病死率、24 h液体含量、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乳酸(Lac)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天数,初始乳酸(Lac)水平、6小时乳酸清除率,24 h液体入量以病历资料记录为准,28 d病死率以跟踪访问记录和在院记录为准;心指数(CI)以心脏超声测得心输出量(CO)/体表面积(m2)、中心静脉压(CVP)以监护仪监测值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住院天数、24 h液体入量、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乳酸(Lac)水平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28 d病死率、乳酸清除率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参考值。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天数与28 d病死率的对比

A组与B组比较,A组的住院天数明显较少,使用呼吸机天数,28 d病死率较低,两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对比内容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天数与28 d病死率的对比

2.2 两组24h液体入量、心指数(CI)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对比

A组与B组比较,A组初始中心静脉压(CVP)、初始血管外肺水值(EVLWI)、初始心指数(CI)无差异,24 h液体入量和24小时中心静脉压(CVP)、24小时心指数(CI)较高,且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对比内容见表2、3。

表2 两组初始心指数(CI)、初始中心静脉压(CVP)的对比

表3 两组24 h液体入量、24 h心指数(CI)、24 h中心静脉压(CVP)的对比

2.4 两组初始动脉血乳酸(Lac)水平和6小时乳酸清除率的对比

A组与B组比较,A组的初始动脉血乳酸(Lac)水平无差异,6小时乳酸清除率较高,且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对比内容见表4。

表4 两组初始乳酸(Lac)水平和6小时乳酸清除率的对比

3 讨 论

当前在实际临床中,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一合并症的临床病死率较高,因此病死率也呈不断升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液体管理方面这两种病症是相互矛盾的。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0)是依据物理学的定律、病理生理学的生理学等相关概念,对循环系统中血液的运动规律进行动态的、定量的、连续的进行测量与分析,将这些数据反馈性的用于病情了解,指导临床治疗与干预,可见PiCC0正是临床上指导液体管理必需的监测手段。在实际临床中影响乳酸的因素较多,在此次研究中已尽量排除影响乳酸升高的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1)双胍类药物的不合理运用;(2)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3)患有先天性高乳酸血症;(4)患有肝脏疾病合并肝功能衰竭;(5)急性乙醇中毒。因当前在临床中对PiCC0监测的认可度比较有限,因此在临床中所有采用PiCC0监测的患者,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7]。ARDS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肺内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而中老年人自身机体免疫供能退行性改变,在患有ARDS后,病情的发展很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中老年人群的自身抵抗力下降,两种病症的合并会显著的提升其在临床中的病死率[8]。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采用PICCO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将采用PICCO监测的患者设为A组,未采用PICOO的患者设为B组,经对比,虽然A组住院天数稍长于B组,但是比较无差异性,考虑大量B组患者在7天内死亡导致住院时间短所致,而生存患者中A组生存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28 d病死率及呼吸机使用天数显著较低,24 h液体入量较低,24 h CVP、6小时乳酸清除率较高,各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PICCO监测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能够良好的指导医疗人员进行临床治疗,提升临床用药的精确性,减小药物对患者机体的损伤,从而提升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治疗价值。综合来看,PICCO这一监测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中,能够良好指导准确用药,提升临床治疗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临床运用价值较高,非常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治疗中采用PICCO监测,能有效促进患者稳定病情,减短生存患者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28 d死亡率,减少24 h液体入量,提升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降低乳酸(Lac)水平、对临床患者的病症治疗有重要意义,应该广泛推荐运用。

猜你喜欢
天数感染性乳酸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7》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生日谜题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