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摘要:学校教育中学困生令教师头疼,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尤其困难。作者从农村小学学困生的特点、形成的原因、转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教育环境
一、农村小学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育范围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在道德品行、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的学生。他们有贪玩、好动、自由散漫、懒惰、不诚实等特点,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对教师有对立、抵触情绪。同时他们也具有热爱劳动、动手能力强的优点,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予特殊关照。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入学年龄过小,忽视孩子智力发育特点。
农村地区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既要种田,又要照看孩子,所以农村小学就有了“托儿所”的功能。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让孩子早一点来到学校就能接受更多的教育,就能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五岁左右就送入一年级,导致孩子难以适应学校生活,很难接受、消化知识内容。
2.父母亲的综合素质不够高,不能有效地指导和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农村地区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教育孩子不注意方式方法,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旦达不到要求,就横加指责,非打即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些孩子思想品德不良的直接原因是父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不健康。有些父母身上的正能量缺少、负能量较多,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如:有的父母喜欢赌博、喜欢喝酒,平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这些因素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在教育孩子时多用物质刺激,缺少理想教育;有的父母平时工作太忙,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只养不教,和自己的孩子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了解不够;有的家长认为只要给他们钱用、让他们吃好穿好就行了,但却不知道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心灵的沟通和日常的陪伴。如有的家长到学校找孩子,连孩子在几年级、哪个班都不知道,农村地区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就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
3.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有些做父母的,自身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无形中会影响到孩子。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的陪伴较少,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孩子也体会不到家庭生活的快乐,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從而导致他们厌恶父母的不好品质、不良作风,他们的性格因此变得孤僻、他们的感情变得脆弱、他们的心理变得自卑。农村地区许多父母长时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老人由于和孩子的观念有较大代沟,对孩子过于疼爱甚至于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科学的教育。因为长期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孩子对亲情较为淡漠,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性情孤僻,缺乏学习兴趣,情绪消极,行为散漫。而有的家长虽然在家和孩子一起生活,却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的家庭是父母离婚或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农村地区经济较差,而家庭物质条件的不足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比如有的家庭住房拥挤,有些孩子没有钱买学习用品,没有一个安静的地方看书做作业;而有些物质条件较好的学生,几乎所有物质方面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因而有优越感,他们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沉溺于物质享乐,缺乏学习兴趣。
(二)学校因素
1.学校硬软件条件。
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缺少音、体、美教师,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学校生活枯燥乏味,缺少各种文体活动,考试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学困生缺少展示自己的平台,久而久之,学困生没有了自信,丢失了兴趣。
2.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使学困生没有了自信和学习兴趣。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会使有些学生变成学困生。有的教师对学生批评较多,赏识教育不够,随意挖苦,不分时间场合,不给学生留自尊;甚至把学生赶出课堂,不让学生听课;只会训斥,不讲教育策略,不懂说服教育。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开展的活动较少,使学校生活枯燥,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就会使学生厌恶校园生活,从心底里抵触教师的教育,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
3.集体活动的开展。
由于农村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较少,使学生的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困生也是。但是如果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因为他是学困生,便不信任他,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与活动,不让他的特长有展示的平台,那么时间长了,学困生就会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丧失了自信,以至于逐渐对个人、对集体活动完全失去信心,没有了兴趣,干脆来个“破罐子破摔”。
三、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勤于家访,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
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孤儿、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关爱、缺少温暖,学校生活中他们敏感、内向、缺乏自信。他们的生活是灰色的,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时时关心他们,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热情地鼓励,使他们渐渐获得自信。呼吁同学们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人心的良善,渐渐地产生变化,变得阳光自信、积极向上。
(二)转变观念,做孩子们的服务者
教师要放下身段,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做孩子们的知心姐姐,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信任你、依赖你。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只有这样学困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做更好的自己。
(三)转化学困生的思想
多和学困生交流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到对症下药,做正确的思想引导。转化学困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转化思想,他们成为学困生都是有原因的,教师要针对原因进行教育,那样就会事半功倍。一个叫马梅的女孩,本来学习挺好的,后来退步很大,原因是她的爸爸对她说上完初中后就不让她上学了,孩子也就放松了学习。知道这个原因后,我去找她的爸爸做思想工作,后来她的爸爸承诺只要孩子想读书就一直会供她读书,马梅的脸上又有了笑容,上课时听得很认真,作业也有了进步。
(四)发展学困生的优点
俗话说五根手指有长短,学困生有他们自己的优点,教师在班级中应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小型运动会、讲故事比赛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享受同学们的喝彩,让内心充满信心。班级各种事宜,如:发本子、劳动、卫生大扫除等,根据特点尽量让学困生参与,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优秀,并不是一事无成,使他们有信心、有意愿参与班级生活。
(五)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我一直觉得和孩子一起玩耍是走进孩子内心的捷径。在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中,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唱歌、玩耍会一下子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只有和孩子之间没有距离,孩子才会把他的心里话告诉你,作为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的动态,实施教育。
四、结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拥有爱心、诚心,耐心地去待我们的工作,对待每一个孩子,学困生就会被转化,农村教育就会更上一层楼。
(责编 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