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乃芝
“后进生”的转化是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除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社会和家庭的因素,诸如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学校、家庭教育的失误等。这些因素往往造成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厌学情绪。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总结出一些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一、抓共性问题,消除自卑心理
不少职校生认为专业已经定型,学好学坏一个样,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压力,这是影响学习进步的共性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学生一入学,学校就应该抓紧思想教育,使他们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工程师、学者、专家,同样需要大批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帮助他们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在抓好共性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准脉搏,对症下药。这些学生有的是认为当工人学理论无用,所以轻理论重操作;有的是对数学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课程兴趣不浓;有的是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信心;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成绩不理想;有的是家庭条件好,没有就业压力,怕吃苦;有的是父母离异,生活困难,思想包袱重,影响了学习;还有个别学生因早恋而分心,影响了学习,等等。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和学生谈心、家访来掌握每个“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后进生”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满腔热情地和他们交朋友,用心的温暖医治“后进生”的心灵创伤,让他们振作起来,不断进步。
三、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
后进是相对的,有些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弱,在操作技能上心灵手巧,掌握技术比较快;有的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有的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的在音乐、绘画等方面有特长。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长处,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学习上的细微进步,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思想很容易出现反复,学习状况也会随之发生起伏。这时教师切忌恨铁不成钢,产生急躁情绪,更不可放弃。发现“后进生”思想反复的苗头,应及时分析原因,是思想问题就耐心开导,是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就热情帮助解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四、抓班风学风,营造良好环境
一个班级学习氛围浓不浓,班风正不正,对处在这个环境中的“后进生”,无形中会产生影响。如果周围大多数同学都在努力学习,少数“后进生“想混也混不下去。大家都在比学习、比进步,个别学生比吃比穿就没有市场。班级助人为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浓厚,那些想损人利己、传播负能量的人也找不到知音。因此,抓好班风、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为“后进生”转化进步提供催化剂。
五、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和艺术
帮助“后进生”清除心理思想障碍,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固然很重要,但是要使“后进生”的学习赶上来,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下功夫。一是课堂上多关注,提问时可适当降低难度,使学生尽快恢复自信。二是讲课时要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和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三是注意与初中教材的衔接和结合,温故而知新。四是教学要联系生产实际,突出重点。五是给“后进生”多进行面对面帮教,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补课,对“后进生”的作业练习和试卷,尽可能当面批改,邊改边讲,一方面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六、遵循规律,因势利导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耐心,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步入先进的行列。(责编 王鹏飞)